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664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兼顾学校、医院、学生、教师四方因素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摘 要:医护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涉及学校、医院、教师、学生这四个方面,本文分析提出,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强化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力度,主动寻求医院的支持;要强化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承担力,实现院校之间人力资源重新整合;要强化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认知力,尽快让学生实现由中学生向中职学生的转变;要强化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执行力,提高教师对“工学结合” 教育理念的领会,构建起 “院校融合”的大教育。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医护专业 医护专业“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过程,涉及学校、医院、教师、学生这四个方面。学校是工

2、学结合的组织者,医院是工学结合的具体承担方,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工学结合的具体执行者。我们应该把“四方” 的因素都考虑到其中,才能保证“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 一、强化学校在“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力 在医护专业“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中,学校和医院属于“双主体” 地位,但学校作为主导方应发挥重要的组织作用。一是在寻求政策支持方面要主动作为。结合医疗行业及学校实际,利用同属市卫计委管辖的有利条件,善于沟通、积极争取,将院校联合办学的重要性提高到行政层面,纳入卫计委对医院目标责任考核的任务中,从而提高医院、院校联合办学的主动性。二是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医院的支持

3、,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要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笔者学校自 2014 年以砝用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建成护理实训基地和药剂实训基地,引入国内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而且具有相当的占地规模,加之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服务于学生实训的同时,应主动向医院开放,建立在职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及考核基地,为在职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资源。三是在现有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应重点做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工

4、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信息平台,凸显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保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强化医院在“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中的承担力 医护专业的“工学结合” 完全不同于工科,医院也不同于工厂,它的服务对象是人。在当前医疗环境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介入,对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和日常的学生实习模式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要提高医院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承担力,势必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施集团化办学,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院

5、校合一,实现院校之间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医院自愿进入职教集团后,就要秉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的原则,自觉承担各项义务,使“工学结合” 成为院校之间协调统一、自愿的整体行动。二是重建医院学生实习管理机制。现在笔者学校教学实习医院的实习生管理还是沿袭三段式教学模式下的实习管理模式,医院于学生在校第三年接受学生临床实践 32 周。而“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下,要求学生及早接触临床、接触病人,学生在入学伊始就要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三年在校期间,将会打破原来的集中实习模式,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或结合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临床实践。所以要求医院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的教育培养及管理模式。要建立能与学校有效沟通

6、的工学结合专门领导机构,与学校共同负责制订临床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针对“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下学生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要求,建立学生临床见习、实践评价体系。 三、强化学生在“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中的认知力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对此模式的认知尤为重要,只有认知才能认可,才能执行。从新生入学伊始,就要组织学生学习学校有关工学结合的相关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具有“学生”“ 行业员工” 的双重身份。要尽快让学生实现由中学生向中职学生的转变,尤其是向一个职业人的转变。要在入学教育中就开展专业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职

7、业前景。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树立起稳固的专业思想。进入工学结合阶段,要加强学生心理调适,从行业制度、职场人际、职场心态等方面设置心理培训课程,引导学生对职场的理性认识。要引导学生感受纪律和责任,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组织学生参加医院的专题培训课程和讲座,深刻理解医院文化,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作为“职业人” 的综合素质。要积极推进行业企业文化进校园,开展医护礼仪大赛和护理专业授帽活动。大力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8、 四、强化教师在“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中的执行力 教师是“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的具体执行者,其执行“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此,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加强对教师进行“工学结合” 教育理念的学习和领会。目前多数教师对工学结合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对它的内涵、意义及其实现的途径与方法还不够深入了解,甚至存在误区,在工学结合教学方面还处在徘徊、观望状态,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有关文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教学理念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促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激发热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要鼓励教师通过建立专项课题,开展研究实践,积极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工学结合” 模式

9、。再就是要解决能力问题,促进专任教师“双师” 素质的成长。要建立起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去,主动参加培训、深入临床,接触新理念、新技能。另外学校要构建起“院校融合” 的大教研格局。实施四个结合,即校内各专业教研室与合作办学医院相应科室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按课程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教学。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文件等方面对临床教师给予指导,临床教师在临床教学案例及实践技能等方面给学校老师进行指导,互通有无,有效地提高院校双方教师的业务水平。组织院校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统一职教理念、授课计划、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院校管理机构也要定期共同对各自了解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总结、规划。 “院校融合” 大教研格局将比“双师型” 教师单纯下临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培养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