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469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共享发展 推进富民兴县近年来,滨海围绕“聚焦富民” 主题,坚持 “富民兴县”导向,紧盯群众具体诉求,关注群众切身感受,抓实富民精准举措,不喊口号、不务虚功,努力让滨海的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一、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富民增收基础 完善农业布局体系。根据滨海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重点建设“四区五带八基地 ”,在现代农业经济区、沿海盐土片区、渠南水网片区、渠北高亢片区四个片区,打造省道 327 高效设施农业等五条农业示范带,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物流等八大基地。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依托海大食品、九洲饲料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占地 7000 亩的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

2、集中区;加快“中农批” 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市场流通平台。推动农业规模化,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年内新增适度规模经营 10 万亩。推动农业特色化,做大做强“滨海大米” 、滨海白首乌、 “滨海大套蜜梨”等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商标“三品一标” 农产品。推动农业现代化,县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 12 个镇区各打造1 个现代r 业园,今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 1.5 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 22.5 万亩。 拓展农业新兴业态。探索“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万亩果园、万亩菜园、万亩花园,加快

3、实施梨花雨、随耕生态园、黄河湾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建立淘宝特色中国滨海馆等 5 个本土电商平台,新建智能农业示范点 4 个。发展创意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融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业态,打造四季年华农业公园等农业综合体。 二、推进全民创业,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建强创业载体。推动 12 个镇区全民创业园提档升级,在建成标准厂房 200 余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 16 亿元以上,创建星级服务平台 4 家。健全完善电商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和南山智汇园服务配套功能,推行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模式” 。对废旧学校、村部进行改建,鼓励农业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出台创

4、业政策。落实 30 项创业优惠政策,设立全民创业奖励资金 800 万元,安排创业贷款贴息资金 600 万,向创业主体推介优秀创业项目 100 个,加快形成公平、普惠、开放、活跃的创业生态。 开展创业行动。组织实施网络创业提升、返乡创业集聚、科技创业引领、草根创业燎原“四大行动” ,引导发展小网店、小工厂、小农场、小物流、小服务“五小” 创业项目,确保全年新增私营企业 2000 户、个体工商户 11000 户,实现农民返乡创业 1500 人、创业带动就业 6000 人以上。 三、推进脱贫攻坚,补齐富民增收短板 坚持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相结合,富民与强村相结合,党建引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精准识别

5、扶贫对象、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评估扶贫绩效,扎实推进产业、创业、就业和保障等系列扶贫举措,着力补齐低收入农户这个富民增收的最大短板。2016 年脱贫 13306 户、30697 人;5 个省定经济薄弱村、10 个县级重点帮扶村实现“新八有” 。 重抓产业扶贫,增强“造血” 功能。突出项目引领,重抓项目到户,奖补资金 3100 万元,实施四青蔬菜等项目1.2 万个,带动 8326 户脱贫;重抓项目到村,投入 3.6 亿元,实施光伏、资产收益等项目 48 个,村增积累 960 万元。突出载体带动,加快建设中农批等 24 个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联农机制,带

6、动3200 户脱贫。突出多业并举,推进创业、就业、金融和绿色扶贫,实施“技能培训促富民 ”行动,随耕生态园获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发展创业项目 2135 个,提供就业岗位 4638 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1.4 亿元,为 3.1 万户送林果苗木 41.6 万株。 重抓托底救助,筑牢“阻贫堤坝” 。不断提高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困境儿童和因灾致贫对象救助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吃穿不愁、收入脱贫。为 11.2 万人参保新农合、3.9 万人投保意外伤害险缴费 1745 万元;通过新农合、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措施,为 16320 人报销费用 1.85 亿元。筹集资金 2547 万元,资助 1

7、2300 名学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救助全覆盖,杜绝因贫失学。重抓机制创新,实现“ 精准滴灌” 。严密程序,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按照“五优先、六进、七不进”要求,运用“ 综合评判法 ”,严把“三关” ,健全扶贫对象进退机制。菜单点供,精准实施扶贫项目,通过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镇村两级认证、县级核查备案、部门联合验收,提高点供项目精准度。今年排定 10 大类项目 1.3 万个,已实施 7226 个。全程跟踪,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实行资金奖补限额制、项目现场验收制和资金直接拨付制,今年已投入 4.53 亿元。创新方法,精准评估扶贫绩效。建立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县镇村户一体化管理,实现全过程监管和精准化

8、考核。 重抓基层基础,建强“战斗堡垒” 。健全责任体系,加强县镇扶贫办力量,设立村扶贫专干和组联络员,制定六张“ 责任清单” 。整合帮扶力量,对经济薄弱村,建立“1+N”帮扶机制;对低收入农户,实现党员干部“结亲” 帮扶全覆盖。建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和爱心捐助平台,构建全社会参与大扶贫格局。 四、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富民增收条件 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480 公里,危桥改造 143 座,将 300 公里镇村道路改造成 6 米宽、双车道的黑色化路面,确保今年 6 月底前开通镇村公交。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整治中低产田 10 万亩,建设泵站131 座,疏浚河道沟渠 121.3 万

9、方。完成三级管网及自来水进村入户,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入户率 100%。 重抓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党员干部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计划;结合村“两委” 换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去年派驻 60 名“第一书记 ”的基础上,今年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组织开展“正风肃纪 360”和 “暖企惠民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提升党员干部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大村级党组织经费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基层干部报酬待遇、政治激励、关心关爱三项机制落实到位。 五、健全保障体系,筑牢富民增收底线 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建立重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住院费用报销比超75%;提高农村基础养老标准,加

10、大扩面参保力度;对 2.6万名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 1644 万元。 完善托底救助机制。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社会救助中心、社会救助工作站,整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教育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各项救助政策,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实施康居工程。构建以商品房为主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保障体系。我们计划三年改造农村危房 8343 户,完成棚户区拆迁 82.9 万平方米,新开发商品房 277 万平方米,今年改造农村危房 2440 户,新开发商品房 100 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 45 万平方米,完成拆迁面积 67.9 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 1700 套,实现卫生防护区群众全部安置到位,船民全部上岸。 责任编辑:钱国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