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0347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珊 | 发表于:2011年06月09日1、引言当前二层步行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央商务区和新城中心区。在人流密集、机动车繁忙、土地复合利用程度高的城市中心区,二层步行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等方面起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重要节点,被定位为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CBD)的硬核,是集金融、贸易、商业、文娱、外事、行政、居住和文化旅游等城市级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市中心,是体现城市面貌的重要标志性地段。该区域包括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2、、超高双塔等在内的39栋标志性与旗舰型建筑,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的商务办公、酒店等配套设施,其建设规模与城市地位堪比香港的中环。珠江新城核心区用地规模约为110hm2,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规划将提供就业岗位 17.8万个。珠江新城规划拥有高强度的开发规模、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以及众多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其建成后将带来巨大的人流与车流量,因此需要便捷、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承载和疏导。其中,二层步行系统的建设是解决珠江新城核心区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满足珠江新城核心区公共交通的功能要求,实现核心区39座主要大厦的无障碍步行连接,有效解决人车交通矛盾起着重

3、要作用。广州市政府早在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2 年) 和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2004年) 中对珠江新城核心区提出了构建二层步行系统的设想,但只是从城市规划层面对二层步行系统提出了一些概念性的设想,对于如何将地上、地面、地下3个层面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实现核心区内39栋旗舰建筑的无缝连接,尚无详细的指引和强制性控制要求,导致珠江新城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块的建筑在二层与地下均没有预留与公共空间或相邻建筑相连接的接口,部分项目的建设不能与二层连廊取得良好的协调。2007年,为加快推进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的建设,配合2009年该地区地下空间的实施建成,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

4、了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完善、便捷、高效、舒适的二层步行体系,同时美化环境,为城市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与景观视点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规划,并对各个地块编制了详细的二层步行规划图则,分别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和引导型指引。2、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2.1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国外最早的 CBD 天桥步行系统实例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为主要代表。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0Ijs)是美国中北部的重要商业城市,人口约36 万。从20世纪60年代起,该市政府为避免 CBD 地区夜晚下班后成为“死城”,将市中心购物休闲步行化战略“天桥步行系统规划”

5、作为复兴市中心的首要方法。将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64个街区中的政府机关、银行、办公楼、商场、旅馆等公共建筑用有空调、地毯的二层步道和用玻璃封闭的过街天桥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步行生活系统;在系统内部,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一个较为开阔、自然采光、各具特色的活动中心,从而在建筑内部、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一个四通八达、连续、变化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中,IDS 中心由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设计,它最大的特征是拥有一个2000m2 、3层通高的“水晶中庭”,该“水晶中庭”位于该地块4个方向的空中步道交汇处,形成联系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两大主力旗舰店。空中步行系统为在市区活动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增加了消

6、费吸引力。明尼阿波利斯市关于步行天桥还有一系列成熟完善的管理条例。例如,步道净宽不应小于3.6m,主要交通步道应不小于 6m ,净高不应小于2.4 m;步道应最大限度地开窗和使用玻璃,具有通透感;应具有采暖、空调和适当的照明;应通过建筑物的中庭与地面相连,并适当布置出入口,将空中步行系统与地面系统相连等。明尼阿波利斯市空中步道系统在恢复城市活力、振兴城市中心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它将建筑和城市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的方法,既为步行者提供了良好的步行空间环境,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2.2香港中环香港总面积为1100km2,境内多山,其中只有少量的土地可作为城市用地,人口密度极高

7、,港岛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15840人/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强度开发城市。为解决高度密集所致的城市交通量大量集中及与行人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香港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地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建成了目前 CBD 范围内以中环、金钟、湾仔3个地铁站为核心的3个独立的天桥步行系统(图1) 。以中环 CBD 的二层步行系统为例,该区域占地面积约为153hm2,总建筑面积约为400万平方米,二层步行系统全长约4400m 。过街天桥将各办公大楼、购物中心、地铁站、公交站点和其他活动场所联系在一起,形成无间断、有遮挡的空中步行网络体系。天桥配以绿化,设有升降机、自动扶梯甚至自动步道等设施。在实施管理上,一方面,

8、政府提供发展诱因,鼓励发展商兴建二层连廊,在土地契约中明确公共通廊的所有权与管理责任,使用权属于政府(市民),必须24小时开放。私人业主拥有及管理公共通廊的营运,包括清洁、维修、配备保安及紧急应变等。另一方面,开发商也积极响应建设二层步行系统,依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吸引人流,扩大商业触角,提高潜在价值。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就是太古广场(图2),发展商不遗余力地理顺购物中心的交通动脉,将其整个二层与首层贡献给城市公共交通空间,使其不仅与地铁口相连,而且四周还串联起多条放射状的过街人行天桥,将不同功能、用途的物业贯穿起来,形成人流、物流、钱流的共享互通,将所处的商圈做大、做旺。2.3案例小结根据以

9、上国内外 CBD 天桥步行系统规划及实施管理案例,可以看出二层步行系统能有效地改善人流的通行效率和步行环境,增强不同地块之间的联系,提高土地的用途及价值,促进城市、建筑和交通的综合发展,增强城市活力。成功的二层步行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点:(1)拥有高标准的规划定位、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和高效的统筹实施力度。(2)在解决人流通行的同时,在步道两侧布置适当的使用活动设施,提供活动支持,提高效益,并与城市公共空间良好衔接,提高天桥的吸引力与使用率。(3)建立便捷的交通体系,使二层步行系统与城市步道、汽车停靠站、地铁站、交通转换站等联系便利,使人流保持高效畅通。(4)缔造清洁、安全、舒适和行人真正需求的环境,

10、为行人提供停留、休憩的场所,并确保社会安全。(5)设有清晰明确的标识和指引,无障碍设计,方便行人使用。(6)营造良好的文化景观环境,丰富该区的城市文化内涵。目前我国诸多大城市还未出现体系化、规模化的二层步行系统,往往只是设有局部的过街天桥,且城市中心区的很多天桥设置在了繁华的商业街或重要道路的交叉口处,这些天桥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只是为机动车提供了“优先权”,阻碍了商业街的连续性,给步行购物造成了不便。还有的将天桥设置在红线较宽的交通主干道交叉口处,保障车辆不受行人干扰,但行人使用不便,故使用率很低。珠江新城核心区作为城市新建的中心区,在规模、类型和功能上与香港中环相近,且具备更开敞的城市空间环境

11、、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便利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故需借鉴香港中环二层步行连廊的成功经验,通过规划来控制引导该区建立完善的二层步行体系,使其更加合理、完善,并易于实施和进行后期管理。3、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实施规划3.1广州珠江新城二层步行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广州二层步行系统发展较慢,多数是为了增强行人穿越街道的安全性而设置的。珠江新城作为广州新建的城市中心区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其二层步行体系的建设面临以下问题:步行系统距离较长,尺度过大。人的适宜步行距离为300m500m ,珠江新城核心区的南北纵向长度约为1500m ,东西横向长度约为670m ,尺度较大。地面步行系统人行过街设施不足,

12、对外步行联系较差。规划范围周边较多交通性干道,如黄埔大道、冼村路、华夏路等,行人过街设施不足,导致珠江新城核心区与周边地区的步行联系脱节。因此,应加强珠江新城核心区与北面天河南小区的联系以及东西向周边地块的联系。步行系统与中央广场、滨江绿地等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联系较差。原二层步行系统的连续性较差,且路径较笔直、单一。与公共交通的联系考虑较少。地面、地下以及二层步行系统的垂直交通没有形成体系。3.2广州珠江新城二层步行系统实施规划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是该区交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市首次全面实施体系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完整、独立步行系统。规划通过建立全天候开放、可防风雨和烈日的无障碍二

13、层步行系统,高效连接各主要建筑,同时满足购物、观光人流的需要,兼顾部分建筑行人过街的需求,便捷地连接各交通集散点,结合地面步行系统与地下空间步行系统,综合考虑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和四大公建区,构建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二层步行系统。3.2.1规划方案(1)明确联系对象,区别主次关系。二层步行系统作为解决人行交通问题的主要交通手段,首先要明确最主要的联系对象并确立最便捷的联系路径,从而结合各建筑的具体方案进行规划安排。例如,珠江新城核心区内人流最集中的地点是地铁三号线珠江新城站,此外,中央广场、东西塔及花城大道两侧的商业建筑也是人流密集的区域,此区域二层步行系统较为密集,不仅有联系各栋建筑的外部连廊,而

14、且在建筑内部也设置了内部通廊,二层步行系统的覆盖密度较大。而核心区北部地区(金穗路以北),主要为以商务办公建筑为主的各大写字楼,该区域主要沿建筑群外围设置二层通廊和过街设施,以方便行人到达各个公交站点,并减少对办公建筑的干扰。(2)确保二层步行系统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既然是系统,首先就要保持连续。为了统一平台,方便规划管理,按不同的街区性质将珠江新城核心区划分为4个街区,分别为 B 街区(金融办公区)、F 街区(商业贸易街区) 、J 街区(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区)与 G 街区( 商业/ 居住区) 。各区内的二层步行系统各具特点,自成系统。例如,B 区金融办公区为外围环形联系, G 区骑楼商业街为线

15、性联系,J 区商业文化中心二层步行系统与地下空间、中央广场紧密向心联系;同时各区之间又高效联系,组成大系统(图3) 。(3)实现与地铁、公交车站、集运系统等公共交通的无缝连接。二层步行系统在解决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尤其是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综合考虑珠江新城核心区内各种公共交通( 地铁、公共汽车、地下集运系统)之间的关系,设计便捷的二层步行系统、地下步道、垂直交通等,使行人通过安全、快捷的步道便可直达各公共交通站点,有效地疏导人流(图4) 。(4)增强步行舒适性,加强与中央广场、滨江绿地等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联系。规划将二层步行系统分为交通型连

16、廊、平台型连廊和骑楼型连廊。其中,平台型连廊主要用于与公共开敞空间的过渡联系。例如,与中央广场、公共绿地之间的联系,建议通过不同标高的平台、台阶、楼梯与公共开敞空间、地下商业空间平缓过渡。平台的设计应有助于邻里交往、社区文化和商业氛围的形成,应结合景观设计,提供绿化和照明设施,并布设供人休息、活动、观赏的设施,如凳椅、雕塑等,构建不同标高、功能多样、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图5)。(5)统筹考虑垂直交通的设置。步行路径通过一系列的楼梯、自动扶梯、电梯等强化垂直联系,构成整体,并结合地铁站、公交站的设置,形成连续的步行空间。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的规划总长度约为8678m,其中,建筑外部的过街连廊约为 3054m ,建筑内部的公共连廊为 5624m。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共有 89个垂直出入口,其中有64个垂直出入口与地面空间相接,25个垂直出入口与地下空间相连接。人流密集程度以及建筑和空间的重要程度不同,则垂直交通分布的密度也不同。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