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328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生源情况的变化,各高校关于这门课程的改革研究从未停止。但是,改革的幅度还太小,远跟不上社会和学生对这门课的需求。本文将在教学现状探究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研究。一、本课程教学现状探究与教学目标改革本课程主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常识以及文学史线索,并能针对文学史上所发生的重要文学事件、文学作品和作家做初步的、合理的文学史定位,并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文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评述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品

2、,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能力,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并能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这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目前的社会形势和生源条件下,它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实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生源质量的下降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也迫使我们不得不作出相联盟应的较大幅度的教育调整。课程的精英性特点与生源大众化的趋势产生的较为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生源的文学基础和文学兴趣的大幅下降和该课程巨量文学内容的矛盾。该课程的主体内容涵盖了从1917 年至今的近百年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显然,要真正搞好这门课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巨量

3、的文学阅读基础之上。可是,当今的生源基础又决定了这样的阅读量基本不可能实现。普通高校的学生不知道有什么名作家,也未阅读几部经典名作的现象司空见惯。就算教师以提前给学生印发阅读书目、布置阅读任务、将阅读方面纳入成绩考核等各种方法引导甚至强制学生去阅读,在生源阅读主动性差、重实用轻理论的功利心理影响下往往收效甚微。学生极其薄弱的阅读基础,这就是这门课不得不直视和面对的最重要的教学现实。因此,这样的基础实现从前那样涵盖百年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大而全的教学是根本不可能的,试图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面面都不到,宏大的教学目标无处落脚。现实要求我们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这样的阅读基础实施的有效教学,就只能少而

4、精。比如传统的文学史教材,每个重要作家的创作特色是必讲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重要作家的创作特色,建立在对该作家的重要作品都有涉猎的基础上,显然对普通高校学生来说这基本做不到。所以,我们建议只对创作特点突出,独具审美价值和创作学习意义的作家精讲其创作特色,像沈从文的散文化抒情式小说文体,张爱玲的病态人生人性的主题偏好可以展开讲解,其他风格相对不那么突出的则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其次,教学内容的文学核心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的矛盾。由于本课程多选择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类的教材,教材内容当然是以文学为核心,主体框架是勾勒近百年的文学发展变迁历程,主体内容是文学史、文学思潮、经典作家作品,教学目标是以培养

5、学生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为中心。这样的文学核心是以提升素养为主,相关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有学者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实际岗位并适应其需要。 ”1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的功利要求,也是尊重社会的需求。那就要变过去的文学为核心为学生需求为核心,我们可根据学生对本课程的需求,将实用性技能具体划分为知识模块、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写作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六个模块。根据这六大模块来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二、教学内容改革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而不仅仅是文学需要,教学内容更多选

6、择那些与学生思想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对作家鲁迅的讲解,除了分析他最具代表性的阿 Q 正传之外,最好选择伤逝精讲。因为伤逝是一篇婚恋题材的小说,教师可跟学生一起分析其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比如爱情的圆满应当建立在充分的物质基础上,经济的独立与精神的独立对于爱情非常关键等。这对于正处于爱情憧憬期的大学生非常具有人生指导意义。其次,要加强联系实际,讲透该教学内容如何实用。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现代、当代的文学现象、作家和作品,理论性强,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比较远,所以学生往往觉得很“空” ,只有讲透怎么用,学生才会感觉到“实” ,才会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这门课的价值而去认真学习。举个例子,在讲授十七年散文的颂歌式特点之后,教师可重点分析它的虚假化模式化的弊端,之后联系当下中小学作文教育还较为严重的存在上述弊端。这一联系使得学生明确了自身创作应避免的误区,尤其是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多是做语文教师,他们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将来工作中作文教育的方向。总之,本文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的以文学为中心,改革重点是侧重应用性和实用性,改变其精英化特点使之更适合今天的大众化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