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10320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精选多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 (精选多篇)第一篇:工程测量实习日记实习日记2014 年 12 月 12 日星期一今天是测量实习的第一天,在领过仪器,检查过仪器以后,我们又一起学习了实习指导。在保证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一周的测量工作。在选择测量地点以后,我们小组开始了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在实地选点时,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 相邻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2. 点位选于便于保存标志的地方;3.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步;接下来开始做量边、测角的外业工作,因为小组人数充裕,我们分工进行,在做测角外业工作时,严格按照要求做业,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二测回,满足上、下半测

2、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的要求;但是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60?n,n 为导线观测角数这项要求还有误差,所以再次进行测量,直到减少闭合差,使误差减到最小。在今天的实习中,我感觉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通过一天的体验,我更明白了理论的实际意义。明天接着实习,接着学习。2014 年 12 月 13 日星期二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了,我还是带着兴奋劲儿跑来跑去。按要求,今天依然进行导线外业测量并做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紧接着昨天的外业测量,今天先将昨天存在过大误差的量边和测角外业工作,重新进行测量,再做一系列的连测工作。同时也做了图根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因为控制点的高差很大,在测量时会有避免不了的误

3、差。另外还有读数的差错。一样的进行测量,还是会出错,误差不满足要求。所以还要进行反复测量。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从整体到局部;2.先控制后碎步;3.复测复算,步步检核。应该说我们已经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规范的做测量工作。2014 年 12 月 14 日星期三先控制后碎步,今天就是要做碎步工作了。天冷不是困难,测量工作依然坚持。碎步测量要很熟悉建筑主体的结构。我先做了一个草图,由小组成员测量,我记数据。事实证明,我们还是不够了解二号服务楼的拐拐角角,所以一边测量一边对建筑的轮廓进行修改。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很明显,我和两个小组成员只是做的碎部测量工作之一-平面位置碎部点

4、的测定。另外几个人做高程测定。然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碎部点的总体工作。有必要说明一下方法:经纬仪测绘法的步骤 1.安置仪器 2.定向 3.立尺 4.观测 5.记录 6.计算 7.展绘碎部点。每天工作不同,开始着手都可能生疏出错,当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2014 年 12 月 15 日星期四今天是测量实习的第四天了,外业测量工作基本上都做过了由于前三天的测量外业比较集中,内业计算,数据统计可能会有不可避免的偏差,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将我们的外业测量数据以及内业计算进行检核、校正。通过计算发现还是有误差,所以有派成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复测,再次复测复算。我们便将原始草图进行修改并着正图,以便在紧跟

5、指导的脚步前提下,精确我们的测量工作。我们一边学习并复习工程测量这门课,通过实习把原来丢下的东西又给捡回来了。2014 年 12 月 16 日星期五今天是周五,测量实习的最后一天,今天就是要做收尾工作。接着昨天的工作继续整理数据,绘制地形图,同时也加强了和其他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层层复算检核,我们把数据按要求填入正式表格中,并将地形图完善,将周围环境按实际概况标在地形图上。通过校正检核、补充,将作业完善。测量实习的外业测算和内业计算的完美结合,我们通过实习又学到了不少东西,锻炼了动手能力。第二篇:工程测量实习日记工程测量实习日志2014 年 06 月 11 日星期一 天气:灰霾今天是测量

6、实习的第一天,按照计划我们在今天开始了为期 5 天的测量工作。早上来到青年园后我们开始了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在课堂中老师讲解说选控制点的时候应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 相邻控制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2. 点位选于便于保存标志的地方;3.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步;我们先将仪器研究了一番,然后开始做量控制点间距离和测量各控制点高程的外业工作。我们按照要求我们围湖选择了 8 个控制点,选点的过程并不是很容易,一方面是因为源湖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不熟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小组中的 6 个人分散开来,a、b 和 e3 人负责距离的测量, c、d 和我 3 人负

7、责高程的测量。我们 3 人中 c 负责观测和读数, d 负责举尺,我负责记录,并校核红面尺和黑面尺的读数差值。晚上,我将高程的数据输入 excel 中进行初步处理,发现控制点的高程闭合差过大。经过小组的讨论,所以我们决定第二天重测并控制好视距差。2014 年 06 月 12 日星期二天气:灰霾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了,按照昨晚的计划,三个男生:c、d、e 负责高程重测的任务,我们的三个女生负责各控制点水平角度的测定。我们架好仪器开始测量了,由于对于测回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我们的测量有一定量的返工现象,这严重拖慢了我们的进度。经过助教的细心指导我们终于熟练掌握了测量的流程和技巧,不过仪器在由控制点 1

8、移至控制点 2 的过程中我破坏了本已调好的水准管轴与竖轴的垂直关系,所以我们只好照着书上的办法进行调平,但是这项工作是要求我们反复进行以不断调垂直的,所以我们的进度进一步落后了,不过 c 他们的测量进行的很顺利,终于在第二次测量时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下午我们一起进行了各控制点水平角度的测量,在最后测量控制点 8 的时候,由于天色较晚,我们决定明天再进行控制点 8 的测量。2014 年 06 月 13 日星期三 天气:晴今天一到青年园,我们马上将仪器架好在控制点 8 的位置,紧接着昨天的外业测量,由于经纬仪的调平工作较为费时,我们计划先定控制点 8 的碎步点并同时进行距离和角度的测量。其中,

9、c、d 和我负责水平角度的测定,其他三人负责距离的测定。在测量控制点 8 的时候,我们发现仪器的视准轴和横轴不垂直,因此原计划又被打乱。为尽可能的提高效率,c 负责校正仪器,测距离的 3 位同学仍然进行距离的测定,d 也转而帮助他们测量距离并进行其他控制点的碎步点的选定,我则将第二天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处理。视准轴与横轴垂直的校正更为复杂,所以我们的角度测量工作在下午三点半点正式开始,接下来的工作较为顺利,不过由于行人较多,我们仅完成了控制点 8 的碎步点的角度测量,加上控制点 1、2、3、4 的碎步点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完成的工作。2014 年 06 月 14 日星期四天气:阴转小雨越来越多的小

10、组完成了外业测量,这让我们有些焦急不过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低要求。今天上午的测量工作较为顺利,天气很好便于测量,所以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控制点 7、6 的碎步点的所有数据的测量,我今天负责了水平角度的观测与读数和记录。我们打算中午不休息,因为这样我们很大可能是可以在今天完成外业测量工作的。不过在我们下午测量控制点 3 的碎步点时,天色逐渐变暗,一方面预示着要下雨,另一方面,光线较弱影响读数,我们艰难地完成控制点 3 的测量,这时已经开始下雨了我们决定明天再测 。晚上处理数据的,我们的数据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2014 年 06 月 15 日星期五天气:晴今天只剩下一份碎步点的测量了,今天的效率很

11、高,我们在下午一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完成了任务如期地完成了任务。2014 年 06 月 19 日进行数据处理,我负责水平角度和控制点 1.2.3.4 点及其碎步点的数据处理。总结:实习虽然有些辛苦,不过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处理事情的经验。第三篇:2014 测量实习日记范本xxxx 年 xx 月 xx 日星期三 晴今天 6:30 起床。昨晚已经把测量高程的数据统计完,今天准备方位角的测量,早晨起来预习一下测量该如何进行。仔细研究了一下,另外还请教了几位同学,需要准备的便是经纬仪测量记录手簿 。根据安排,一个点共要测两个测回,一个测回分上半测回、下半测回,上、下半测回分别取平均值

12、(两平均值相差不大于 40 秒) ,再取这两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这点的方位角,测量顺序为先盘左再盘右。盘左时先对准测测站点的下一点后把视数调为 0 度附近,再开始对该点进行测量,读数后顺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上一点进行测量;盘右:测量测站点的上一点,读数完毕后再逆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下一点(完成了第一测回的测量);第二测回方法与第一测回相同,只是把视数调到90 度附近。上午因为没有经纬仪,重测完昨天的第三组高程后,便早早的回到寝室,等待第一组的同学的经纬仪。下午又因为岳长青、吴佳、张贤付、巫锦锋要参加体育考试,便一直在等,下午 3:00 左右才开始工作。本是打算从 n18 号点开始的,但操场上人太多(

13、n18 号点在操作上)故从 bc1 号点开始,这是我们测的第一组数据,也是花了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点,因为大家对仪器都不太熟,再加上旁边有同学在打篮球给我们的测量带来了比较大的干扰,第一个测回重测了好几次才勉强完成任务,时间花了比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把扶尺的单猛他们给急坏了,大家便商定轮流测量和扶尺,而我,便一直在记数据。第一食堂那个台阶上的那个点是最难测的,因为那个点在台阶上,不太好架仪器,好一番折腾才把仪器给架好,但最难的倒不是这里,而是接下来的那个点,因为那个点根本无法观测到,只有用铅垂线将点引出,而当时光线又欠佳,后来把那根线给涂上色,另外凭借手机的光作为光源,才顺利的完成任务。一点

14、感想 这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数据上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测量时宁愿多花些时间重测,也不能出现错误、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编造的数据。第四篇:工程测量实习日记实习日志今天是测量实习的第一天,在我们上午刚到达实习地点的时候,老师就带领我们熟悉了周围的地形和环境,并给我们每个小组指定和分配了所需测量的范围及任务。中午回去之后,我又认真的阅读了实习任务书,并对下午将要进行的四等水准测量相关的测量方法以及数据计算方法进行了回顾,以保证下午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下午,我们第二组早早的就集合了,我们带上了下午测量所需的仪器包括水准仪、脚架、双面尺、尺垫、记录表格等

15、等,关键任务是测量高差。刚开始测量时,我们只是在一条路上选了两个控制点就开始进行测量,我们在这条路上设立了两个转站点,我们刚在第一个测站点测完时,老师过来对我们所测范围又进行了分析,老师重点指出要先选好四等水准测量所需的所有控制点,才可以开始测量。在我们先停下测量选取其他几条路上的控制点时,老师们发现我们测量的四周车辆过往较多,控制点选取不易保留且仪器在路边不安全,于是我们又整理好并带上仪器在老师的带领下重新找寻合适的测量区域,在我们找到合适的测量区域之后,天色已经不早了,于是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的选好了我们测量所需的所有控制点并尽快的投入到测量作业中去,我们先在一条路上进行测量,并在这

16、条路上设立了一个转站点,由于天色近黑,再加上测量以及读数的误差,在计算数据时发现不符合要求,于是我们打算明天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测量。虽然今天没有什么具体的成果,但我们至少理清了测量的思路,并熟悉了数据计算的方法,这对于我们明天的测量顺利进行也是非常有利的。为了弥补昨天耽误的时间并尽快的赶上其他小组的进度,上午,我们小组成员在所有事情准备就绪以后就带着仪器前往测量地点开始进行测量作业,我们小组对各自的任务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我主要负责记录与处理数据。从点 a 出发,在控制点 bc 及 da 之间各设了一个转站点,共计两个转站点,六个测站点。每测站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每测站各读数按四等水准表格记录;计算和校核计算要求如下:(1)视线长100m。 (2)前、后视距差 d 5m 。 (3)红、黑面读数差3mm 。 (4)h 黑h 红5mm 。 (5)视距差累计值d 10m 。每测站观测完毕,要立即进行计算和校核,符合要求后方可搬站,否则,需要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