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241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生活之源 活教学之水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生活” 的教学主张,形成了 “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不仅推动了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也将教学教育推广到了学生的生活领域,打破了传统“死读书、读死书” 的教学状态。因此,作为高中Z 文教师必须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的思想,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育主线,让生活走进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文和获取新知,让语文课堂的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促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资源生活化,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语文教学的资源异常广泛与丰富,涵盖了学生日常中经历的事情、生活的环境、社会的风俗习惯、自然的优美风景都可能成为语

2、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生活元素注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不仅是对课内语文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增强了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与领悟语文知识,并且学会观察生活与体验生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祝福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文中祥林嫂人物形象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有相似经历的女性悲剧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如果这些女性没有失去自己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失去了孩子,他们是否有可能再过上幸福的日子呢?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女性的悲剧可能是意外或是偶尔事故,而祥林嫂的悲剧则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让学生能够深刻的认识到旧社会劳

3、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从而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加强学生学习体验 生活化教学方式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够沉浸在课文所营造的时代氛围中,并且深入的揣摩与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角色扮演、改变课堂布置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呈现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生活与语文课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发学生对课文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戏剧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课堂布置成表演舞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在开展小组辩论比赛时,可以将学生座位

4、变成两个大组,模拟真实辩论比赛的场景;在需要小组讨论交流时,可以让每个小组围坐一圈,便于探讨商量。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引入濮存昕朗诵琵琶行视频,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学生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琵琶曲的精髓与内涵,再将学生引入到琵琶行内容的学习上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项链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人物扮演,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增加了课堂教学氛围与趣味性。 三、教学实践生活化,增强语文学习实用性 生活化

5、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将语文教学很好的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将学生的学习视野与范围扩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巧妙的融合起来,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同时由于高中生面临较重的学业负担与高考压力,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高中生的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等主要生活场所,促使语文“ 生活化” 。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师、同学、亲属、邻居进行认真的观察或访问,然后任选一个人物写一段文字,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

6、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这样让学生多方面接触生活,不断地丰富学生生活经历,那么写作时就有永不枯竭的源泉了。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能由此及彼地揣摩与感知到作者描写林黛玉入贾府时墨笔的精妙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热点,主动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搭建了平台。高中语文教育才能真正的实现生活化。 四、结语 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源泉,只有引入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才能让学生在鲜活和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动力,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对于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丰富性与人物的形象性具有积极的催化作用,为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天地! 杨帆,江苏镇江中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