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09666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例谈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例谈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谈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中高年级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下面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为例,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紧扣课题。导入文本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从课题中不但可以了解一些文本信息,发现一些线索,甚至可以读出文章的大概。例如,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可以直接了解到文本的两个信息,即天游峰和扫路人,那么就可以从课题入手,引导交流和讨论:你了解天游峰吗?你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吗?你们长大后愿意当一名扫路人吗?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既对天游峰有了一定的了解,又能大胆说出自己对扫路这项

2、工作的看法,从而为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 的不平凡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出主线。一脉相承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中心议题是体现平凡的扫路人的不平凡。理出主线,就是避开繁琐的提问,提出一个中心议题;一脉相承,就是让学生根据中心议题,充分思考。 在文本中,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从外貌到内心,由表及里,层次分明。关于人物的外貌描写:首先粗略文的理解,对于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生成点:老人每天要一级级扫上去,又一级级扫下来。先让学生理解“每天” 就是天天如此。风和日丽时如此。风雨交加也如此;烈日炎炎如此,天寒地冻时更如此。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再进行引读,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能渲

3、染课堂氛围。 其实,每篇文章都会有这样的生成点,只要我们老师用心研读教材,便不难从中找到一两个突破口,利用好这些生成点去创设情境,语文课堂才会更美。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崔峦老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会议” 中提出,语文课不能一味地讲解,大量地分析,把一篇原本优美的文章分析地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学生学起来也就索然无味,甚至痛苦不堪。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重视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写中感受,从而升华主题。例如,学习了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观察和认识,写下自己的感受。记得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天游峰的扫路人啊!你手拿一把笤帚,弯着腰,躬着背,扫去了山路的落叶,扫净了道路的尘土,扫去了游人心灵的疲惫!而你呢?一

4、天天,一年年,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你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听了他们的肺腑之言,谁又能不为之震撼。是啊,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做了凡人做不到的事情,而平凡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做伟人不能做的事情。 五、渗透学法。授人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语文人文性的地位,要重视其工具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值得渗透的学法就有很多。像进行人物描写时,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让我们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本文的环境烘托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于天游峰的高与险,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渲染,明明是写扫路人,为什么作者要过多地渲染天游峰的高与险呢?此时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 环境烘托”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扫路人却能泰然处之,并视为享受,不正衬托了人物的豁达乐观的性格吗?把这种写作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语文老师批作文,也将不再是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了! 总之,阅读教学方方面面,这仅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乘着课改的东风,去发掘阅读教学的魅力,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生命之花! 编辑 张晓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