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9645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摘 要: 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了三个年头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于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为课改而课改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严重缺失。下面就目前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典型的有效性缺失的教学现象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及针对这些现象所采取的方法,望能引起同仁的共同关注。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流失 对策课堂教学行为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

2、思想观念的主渠道。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生活化、实验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的主旋律,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应该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能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 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 ,并未真正领略其“神” ,可能没有了“一言堂” 、 “满堂灌” ,却多了杂乱的“满堂言” ,教师整节课都是提问,满堂课都是学生互动、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

3、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要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同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评价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是否有效,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探索意识;课本知识的传授是学生主动获取还是被动接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 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老师们虽然注意到了新课标的要求,也学习了与之相关的理论,接受了不同级别的培训,但在具体操作层面,

4、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要求把握的还不够准确,教学活动的安排还不够灵活,教学内容与活动的设计还不够合理,从而造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下,现就目前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低下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如下。1.在新课程背景下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流失的现象1.1 去数学、非数学、反数学的情景设计,课堂教学忽视了数学的本质在中学数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各种教学情境的设计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毋庸置疑,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这对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

5、教学方式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征和课堂教学时间、场所、教具选用等条件的限制,以及一些教师设计了去数学、非数学的情景,情境创设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效能不理想,并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案例1.有教师在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向量的概念和实际背景中使用了如下引入,师:老鼠由 向西北方向逃窜,如果猫由 向正AB东方向追赶,那么猫能否抓到老鼠?为什么?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方向不相同; 师:很好,这个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向量。教学反思:这样非数学的引入对本节课不能得到帮助,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向量的一些特点,这样的情境设计一开始就使这节课偏离了教学目标,如

6、果不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回,这节课最终肯定会成为一节变了味的数学课。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学数学、用数学,所以千万不能因为情境而丢了数学。好的情境设计能让学生在情境里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能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智慧的挑战,享受解决问题之后喜悦。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有用的素材,从而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撑起一片充满情趣、反映生活、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天空。教学案例 2,有教师在必修 3 算法的概念时使用了如下引入,一个农夫带着一条狼、一头山羊和一篮蔬菜要过河,但只有一条小船.乘船时,农夫只能带一样东西.当农夫在场的时候,这三样东西相安无事.一旦农夫不在,狼会

7、吃羊,羊会吃菜.请设计一个方案,使农夫能安全地将这三样东西带过河.教师可以在学生看后引导学生整理出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算法。第一步,农夫带羊过河.高中数学论文2第二步,农夫独自回来. 第三步,农夫带狼过河.第四步,农夫带羊回来.第五步,农夫带蔬菜过河.第六步,农夫独自回来.第七步,农夫带羊过河.教学反思:这个的引入实际上是非数学的,混淆解法与算法两个概念,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只是一种解法,并非算法。算法是一种规则系统, 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 尤指一种为在有限步骤内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概念的内涵,广义)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

8、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 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概念的内涵,狭义)是一种解法.所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情景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数学悬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等。教学案例3,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教学中,可创设如下情境:三个臭皮匠挑战诸葛亮,看到底谁是英雄。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5,老二为0.45,老三为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这样一个情境可以充分调动

9、学生的积极性去思考、去猜测,而且增加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1.2 闹化、外化、稚化的学生思维活动,降低了学生课堂思维的维度。课堂教学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设计问题既要注重数学本质的揭示,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导向性;又要能提升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化抽象为生动、变枯燥为兴趣” ,如果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杜绝那些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 “包装”远离三维目标的“形式化”问题。教学案例 4,有老师在必修 2 三视图的教中有这样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给自己过过生日吗?

10、生:有,师:那你们有给自己的父母过生日吗? 生:有;师:那生日时你们送他们什么呢? 生:生日蛋糕;师:很好,那今天我们就学学蛋糕的三视图的画法,如图。教学反思:高中学生毕竟不同于小学或初中生,他们的思维以及到了一定程度,上述这样的教学应该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没有帮助的。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 ,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

11、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 ,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案例5,在课堂上笔者曾要求学生证明:如|a|1,|b|1, 1。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提问,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通过三2(1)abb角代换来证明的(设a=cos,b=sin) ,理由是|a|1,|b|1(事后统计这样的同学占到近20%) 。这恰好映了学生在思维上的肤浅,把两个毫不相干的量(a,b)建立了具体的联系。 (2) 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

12、,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1.3 无主线的自主探究,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完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然而部分教师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探索,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教学案例 6,有教师在选修 1-1 的双曲线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13、,探究了半节课。却不知道探究什么结果,太放开的无主线探究等于没有探究,往往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且没有结果。但果然有主线的话,效果就完全相反了。教学案例 7,有教师在必修 33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有这样的教学片段。师:北宋仁宗年间,西南蛮夷侬智高起兵作乱,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出征之前,他召集将士说:“此次作战,前途未卜,只有老天知道结果我这里有 100 枚铜钱,现在抛到地上,如果全部正面朝上,则表明天助我军,此战必胜 ”言罢,便将铜钱抛出,100 枚铜钱居然全部正面朝上!将士闻讯,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宋军也势如破竹,最终全胜而归生:惊讶!师:为什么呢?那今天先做这样一个实验。第一步,个人试验,收集数据:全

14、班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分成六小组,每小组四人,前三排每人试验 15 次,后三排每人试验 10 次;第二步,小组统计,上报数据:每小组轮流将试验结果汇报给老师;第三步,班级统计,分析数据:利用 EXCEL 软件分析抛掷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分布情况,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说明问题;组别 第一大组 第二大组小组 正面朝上次数 正面朝上比例 正面朝上次数 正面朝上比例12345合计第四步,数据汇总,统计“正面朝上”次数的频数及频率;第五步,对比研究,探讨“正面朝上”的规律性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师:下面请大家的结果汇总一下。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也是有效的。不仅能较好完成了教学任

15、务,也能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1.4 欠充分的小组合作,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结果” 。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合作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上,合作学习风行,令人欣喜。但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却走向极端,事事都要合作、讨论,我们经常在课上听到:“下面请同桌相互讨论” 、 “接下来请前后四个同学合作”等。把合作学习视为必备学习方式,为了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没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也没有考虑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效果,结果是花费了许多功夫

16、,却无实际效果。为此,我们明白,合作学习要以自主习为前提,在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果。否则就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而其他学生则会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有的课堂上,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是简短的,讨论研究是匆忙的,学生往往得不出什么结果或结论,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长期合作学习的机制。如果再加上分组不分工,结果往往是课上各个小组各自为阵,乱成一片,甚至讨论着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有的则把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放到学习小组里来合作思考,讨论解答,并美其名曰重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果是学生对于肤浅无需讨论就明白的讨论问题日益失去了兴趣,甚感无聊。因此,合作学习的组织,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