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罗源县乡镇地名志(经典)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KB
约16页
文档ID:33086688
罗源县乡镇地名志(经典)_第1页
1/16

罗源县乡镇地名志(经典)林 希【著】一、罗源县乡镇地名志位于福州市东北部沿海,北纬 26°23′~26°39′ ,东经 119°07′~119°54′,因境内罗江流分三支、同出一源,故名罗源,简称罗,别称罗川县境南距福州市区 78 公里,东濒三都澳,西界闽侯县,南邻连江县,北接宁德市、古田县唐大中元年(847 年) ,置罗源场,咸通二年(861 年),升场为镇,改名永贞五代闽龙启元年(933 年) ,升为永贞县,宋天禧五年 (1021 年)改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 年) 定名罗源县历属州、府名虽异,实均属福州民国 23 年(1934 年)8 月 14 日,寻淮洲、粟裕率红七军团北上抗日经此,配合地方革命武装攻克县城1949 年 8 月 14 日解放,历属闽侯专区、福安专区、福州市、闽侯专区、宁德地区、福州市罗源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而东,高低起伏中部中低山地,全县最高峰牛牳山海拔 1251 米;东部高丘陵多逼近海岸;东北鉴江半岛与东南连江黄岐半岛构成口小腹大的罗源湾,为福建六大深水港湾之一海岸为具有温地泥滩的回升侵蚀峡湾型高丘陵岩岸,岛屿 10 多个;起步溪盆谷地和城关、小获平原为主要耕作区。

主要河流霍口溪为敖江(鳌江、岱江)上源,境内 31.15 公里,流域 333.62 平方公里,支流有斌溪(文武溪) 、佳湖溪;起步溪主流 28.6 公里,流域 222.48 平方公里,支流有护国溪(潮格溪)、罗源溪(南门溪) ;还有敖江流域的百丈溪( 后路溪)、寿桥溪,金溪流域的中房溪人工湖有牛梅溪、外洋、凌洋水库国道 104 线和罗宁高速公路为境内主干线,通车440.5 公里内河航运达 23 公里;淡头和将军帽为主要水运码头,列为二级通商口岸,设有台轮停泊点主要城镇——凤山(凤城) :县人民政府驻地鉴江:曾名镜峰、镜港,位于三都澳口,县盐场设此松山:在起步溪、罗源溪汇合入海处,省级罗源湾开发区所在地,国土资源部在此设立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碧里:将军帽为天然深水避风港白塔:百丈为 1934 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驻地西兰:为名茶“七境绿”主产地中房:以河阳茶著名飞竹:县毛竹主产区霍口:畲乡集镇起步:花卉基地城南莲花山游览区有圣水寺、近日台、笔砚峰、翠屏峰(龙虎岩)、眠鹤石、巽峰塔诸景和烈士陵园,栖云洞中有全省现存最古的石雕罗汉(南宋)塔兜街有唐代始建的万寿塔(市心佛塔) 。

碧里港边双贵山匹岩(狮嘴岩) ,巨洞含古寺,“卧虎”对“醒狮”,奇妙壮观,廪头昭佑王宫内有元代石雕玉香炉,白塔寺西走马岭下有北宋福建观察使苏舜元(字才翁)“ 才翁所赏树石”摩崖石刻中房陈太尉宫集五代、宋、明、清建筑风格于一体松山北山、八井有区、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宋窑遗址,凤山北门顶有林可彝烈士故居古迹游览地还有紫霄岩、仙茅山、百丈龙潭等县政府驻地凤山镇的主要道路有:西环城路、北大路、司前街、南大路、北环城路、东环城路、小西路、溪尾街、东大路、西外路、西大路2000 年末,全县辖凤山、鉴江、松山、起步、中房、飞竹 6 个镇;白塔、西兰、洪洋、碧里及霍口畲族乡等 5 个乡,有 27 个居委会、165 个村委会人口 25.3 万人,其中畲族占 8.1%境内耕地 1.16 万公顷,林地 7.5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9.9%,20 公顷以上连片草场 1 万公顷,海岸线 129.09 公里1、凤山镇位于罗源县中部,轮廓狭长,东西长 9 公里,南北宽 4 公里,总面积 32.2平方公里,2000 年辖北门、东门、南门、西门、城关、岐阳、竹兜、苏区、管柄、陈厝、方厝、南门外、余家塘等 8 个居委会和 5 个农业村,人口 5.3 万。

镇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以笔架山与白塔乡分界,南沿莲花山至西南的青鸭山与连江县庄里村毗邻,北循凤山两翼、沿上下梅岭与起步镇接壤,东濒港口与松山镇相连罗源溪分南溪、中溪、北溪三支,绕城而东,注入罗源湾,形成罗源溪盆谷平原凤山镇自唐长兴四年(933 年)罗源设县至今,历来为县治明弘治间(1488~1508 年) ,为抵御倭冠入侵,始筑墙为城,将北部的凤山围在城池之内,故称凤城民国时期,1935 年立保甲,称凤山联保处;1941 年称凤山镇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 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1979 年改称城关镇,1981 年更名凤山镇镇政府设在北大路城区有大小街巷 66 条,主要街道有罗川路、南大路、司前街、北大路、东环城路、北环城路、通场路、东大路、管角街、塔兜街、西大路、西外路、西二环路、罗中路、学前洋街、府前街、罗川中路、马祖前街、学前街、东外路、圣水街、草桥头街等 22 条境内名胜古迹有:莲花山游览区、古刹水陆寺、圣水寺、“三黄世家”宗祠遗址、万寿塔、宋太宰余深故居、天后宫、先锋庙等2、起步镇  位罗源县城西北部起步村相传东汉建武年间(公元 25~55 年)徐登从此上茅山,采茅炼丹拯救患瘟症村民后得道,因而命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政机关驻地皆设该村起步溪是本镇最大溪流,源出飞仙岩和挺旗峰、受党洋、阮湾、樟溪、车溪诸水,至党林迂回过起步,顺流九龙达五里渡入海,全长 26.3公里明清间,分属于临济里,徐公里;民国称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第一区今镇境东西与松山镇、洪洋乡接壤,南与凤山镇、白塔乡为邻,北和宁德市为界辖港头、起步、桂林、沈厝、兰田、田中、叶洋、庭洋坂、蒋店、杭山、党林、洋北、西山、护国、潮格、高洋、曹垄、水口洋、黄家湾、上长治、下长治等 4 个居委会,17 个行政村,80 个自然村面积 71.7 平方公里,人口 3.1 万人,其中畲族占 11.12%主要街道为起步街,原是一字型,自西至东分街头、桥亭下、街尾、后里山等段总长度 300 米,宽 7 米,铺设水泥路面该镇为罗源县主要产粮区和高优农业示范基地和福建省鲜切花生产基地,也是省定重点工业卫星镇,被列为福州市 20 个商贸旺镇,16 个特色镇之一罗川八景”中两景在该镇:“紫霄盖树”俗呼“娘娘岩”,在上梅岭旁;“茅顶留云”在仙茅山3、飞竹镇位于县境西部,镇政府驻飞竹村相传,该镇原无竹,后由邻村延伸而来的竹根,长竹成林,于是人们称那里的竹是“飞”来的,故名。

镇境东与西兰乡、中房镇相邻,西接霍口畲族乡,南、北分别和连江县、古田县交界辖飞竹、洋柄、蛤蟆石、陶洋、官路下、梧桐、马洋、刘洋、潘洋、上地、洋头、仓前、丰余、外坂、大湖、斌溪、安后、西禄等 16 个行政村(居)、96 个自然村,面积 119 平方公里,1.84 万人,畲族占其中的 10%左右镇内拥有叶腊石、辉绿岩、花岗岩等非金属矿藏,其中叶腊石储存量 400 多万吨毛竹产量占全县三分之一,竹编花篮、碟盘工艺品畅销海内外2000 年,已在洋柄、官路下、陶洋等村建成银杏种植基地,在外坂村建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成兴隆、育兴、秀兴等食用菌生产基地曹山寺、未婚节孝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旃坛寺、凤山寺、梧桐石桥、西洋宫等古迹4、中房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镇政府驻中镇村相传宋代松洋有弟兄三人,老二迁此定居,故名古时这里泛称“河洋”,明时成为罗源重要集镇自明万历至清末,分属化一里、化二里、丰上里、丰下里今镇境东连起步镇,西与古田县毗邻,南接洪洋乡,北与宁德市接壤镇境地势高峻,500 米以上高山达 31座,挺旗峰海拔 1108.2 米辖林家、中房、乾溪、大洋、下湖、王沙、叠石、满厝、岭兜、沙坂、上宅、大园、吉磜、洋里、寨头、显柄、松洋、柏山、深坑、溪门、东山、厚富、港里等 4 个居委会、19 个行政村,面积 141 平方公里,2.5 万人。

农产品以水稻和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茶叶产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公路有 3 条:城关——中房、中房 ——叠石和溪门——洋头,全长 62 公里中房街为全镇最主要的街道,长 1 公里多高岭土蕴藏达 1000多万吨建于宋建隆间的陈太尉宫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山宫、新福宫、水尾亭桥等 6 处5、松山镇  位于罗源湾畔,镇政府驻五里亭松山背山面海,形如“C”字,东接碧里乡,西临凤山镇,南靠连江县,北邻起步镇,东北界宁德市辖渡头、岐后、岐头、树柄、吕洞、南岐;北山、巽屿、外洋、剩头、大获、上坑、竹里、八井、小获、泥田、迹头、白水、上土港、下土港、前房、乘风等 6 个居委会、16 个行政村,69 个自然村面积 146 平方公里,3.75 万人,其中畲族人口占6.97%该镇明、清时代属拜井里和临济里,民国时期属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七区,1961 年从城关公社析出,成立松山人民公社,1992年建镇该镇渔业发达,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 52.5%20 世纪末,该镇水产养殖基地“3311” 工程 (3 万立方水体育量基地 3 万箱网箱养殖,1 万亩牡蛎和 1 万亩虾蟳混养) 基地建成。

1991~2000 年,全镇发动全民招商,创办各类内联企业 30 多家乡镇企业累计 789 家104 国道自西而北贯穿境内,县办千吨级码头建于北部淡头巽峰塔、尤光被墓、吴型山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鉴江镇位于罗源县城东部镇党政机关驻地设鉴江村鉴江村原称“镜峰”,因山峰似镜而得名,又因海水随溪浸入内陆,亦称“镜港”,并成为整个鉴江的泛称原属连江县招贤里,北宋元丰四年(1081 年)划入罗源管辖,称贤二里民国 30 年(1941 年) 设镇1949 年属鉴碧区、三区,1958 年并入碧里公社,1965 年析建鉴江人民公社、1984 年复设镇,即鉴江镇今镇境东临三沙湾,西通松山镇,南邻碧里乡,北与宁德飞鸾和三都澳相邻辖鉴江、陆上、海上;上澳、砂湾、程家洋、远顶、圣塘、井水等 3 个居委会和 6 个行政村,36 个自然村,面积 70 平方公里,人口 1.4 万鉴江溪是该镇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北部之白马山,南流至西南边,再折向东北,注入鉴江湾境内水产资源丰富,有青蟹、泥蛤、河蟹、淡水鳗、鲍鱼、黄鱼等;海带,紫菜精加工产品以质优闻名国内外市场烤烟为主要经济作物宋元丰间为福建省十大盐场之一镇建筑工程公司、隆达贸易公司已打入俄罗斯市场。

2000 年,鉴江街已拓展至 660米长、6 米宽街的东、南、北仍保存有古城门7、洪洋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乡政府驻洪洋村旧时村里河床浅窄,每逢山洪爆发,田洋常被淹没,故名清代属罗平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属岐余、洋柄、中房等区农业合作化后,划归起步区管辖今乡境东接起步镇,南、西南与西兰乡相邻,北,西北与中房镇交界辖洪洋、星万、曹营、王认、石塘、秋岭、禄洋、厝坪、穴里、盾后、牛角丘、后洋、樟溪、大园、洋中、车溪、官村、民族等 18 个行政村,74 个自然村面积 80 平方公里,1.6 万人汉、畲混居洪洋溪流经厝坪、石塘、曹营、洪洋、皇万等村,形成小小的河谷平原,是该乡的水稻生产区香菇、烤烟、薯粉为乡农业三大支柱保鲜香菇远销日本磨光花岗岩石板行销京、津、沪等地城关——中房公路斜贯境内的皇万、洪洋、曹营、石塘和秋岭等村洪福寺为县文物保护单位8、霍口畲族乡位于县境西端,地处福州、闽侯、古田、罗源四市县交界处,乡政府驻霍口村,因山村建于溪流转弯口,意为“曲”,因方言“曲”、“霍”谐音而称“霍口”辖霍口、溪前、福清、山垅湾、冈尾、东园亭、岐峰、王廷洋、大王里、后宦、船头、黄鹤、香岭、琅坑、长柄丘、西峰、仙洋、川达、佳湖、东宅、南墘、塘下、徐坪、石坪洋等 24 个行政村,面积 198 平方公里,2.02万人,其中畲族占总人口的 23.05%。

畲族操畲语,妇女穿畲服,保持浓厚的畲族文化风习是福州市现有两个民族乡之一农副产品主要有烤烟、油茶、板栗、毛竹、辣椒、食用菌等森林覆盖率达 71.5%1982 年霍口大桥建成后,街道也随之得到发展桥西新街长 1 公里,从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