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7824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分析一、考查要点和解析(一)选择题部分第一个题组:以宇宙中的常见天体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对宇宙中天体的认识。题号 正确答案 选 A 比例 选 B 比例 选 C 比例 选 D 比例1 B 10.65 88.42 0.61 0.32 C 0.7 3.63 92.19 3.48第 1 题:根据恒星的定义可以推断牛郎星为恒星,根据构成暗隙的成分为尘埃云带可以推断暗隙为星云。第 2 题:根据牛郎星所在的位置可以判断,牛郎星属于银河系。第二个题组:以东非裂谷带图为载体,考查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 A 67.71 9.42 1.25 21.564 B 4.37 53.79 3

2、.61 38.08第 3 题:东非大裂谷为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与之类似的应为板块生长边界,故应该选择红海;还有五分之一的同学选 D(马里亚纳海沟) ,说明学生对海沟的成因还不是很懂。第 4 题:裂谷由于处在生长边界,因此越靠近生长边界的中心,岩石的年龄就越新,距离生长边界中心越远,岩石年龄越老。第三个题组:通过中国铁路展线信息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5 A 84.26 0.74 12.47 2.496 B 14.25 74.26 10.47 0.98第 5 题:结合展线的作用和图示,可以很快判断铁路展线主要分布在地势起伏的山地地区。第 6 题:地形对交通线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技

3、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第四个题组:着重考查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7 C 0.54 0.61 94.04 4.798 B 4.02 83.49 3.37 9.05第 7 题: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而大气运动、水循环和洋流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第 8 题:在夏威夷能观测到极光现象说明该年份太阳风极强,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耀斑大爆发的可能性高;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是一个长时间变化过程,在某一年份很难判断。第五个题组:以洋流为载体考查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

4、C 7.72 20.05 60.68 11.4610 C 2.73 7.58 87.44 2.21第 9 题: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依旧有 40%的学生选错,说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相应地理位置的表述存在一定问题。第 10 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航行、生物(渔场) 、污染几个方面,摩尔曼斯克港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形成不冻港;我国降水量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东非高原热带草原主要受地形影响;纬度分异规律受热量2条件主导,均与洋流无关。第六个题组:通过倒春寒信息考查冷锋与天气状况。11 B 0.81 96.93 0.9 1.3412 B 17.8

5、7 67.8 6.33 7.98第 11 题: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直接看出。第 12 题:根据倒春寒的概念“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可以推断冷锋最易诱发倒春寒,因为冷锋过境往往伴随着降温过程;这道题有17%的同学认为是暖锋,笔者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学生认为倒春寒出现的时间在春季后期,而春季影响我国南方的天气系统很大比重都是暖锋。第七个题组:以某山地土壤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3 C 9.31 2.81 49.09 38.7514 B 13 69.98 2.82 14.16第 13 题: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地形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水分和热量也发生相应的变

6、化,导致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的,虽然材料中用的是土壤,其原理还是一致的;38%的同学错选 D(海拔和水分) ,推测学生看到“山地土壤”一词就认定为地形(或海拔)了,其实根本原因是地形,直接原因是热量和水分。第 14 题:判断的依据需看气温数据,最冷月均温高于 0且低于 15,排除掉热带雨林,结合该山为我国某山地的信息,只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八个题组:以天坑为信息载体,考查三大类岩石及内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5 C 8.45 15.16 69.56 6.7116 A 82.81 5.14 4.62

7、 7.34第 15 题:因天坑周边为石灰岩,石灰岩为沉积岩,选项中页岩属于沉积岩;流纹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第 16 题:天坑的形成过程:第一步为石灰岩的形成,石灰岩是在地势低处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第二步为地势抬升过程;第三步为石灰岩中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溶洞;第四步为上覆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天坑。第九个题组:以全球优质黑土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7 A 38.05 5.24 19.17 37.4418 D 21.71 13.74 5.27 59.22第 17 题:土壤形成中比较稳定的因素是成土母质和地形,比较活跃的因素是气候和生物,黑土作为土壤中的一种,

8、也符合这一规律;这道题错误率比较高,应该是受到题目中“黑土”的影响比较大。第 18 题:根据优质黑土分布状况可以排除掉降水充足和板块交界处两个选项,而气候温暖的地区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低;生物量丰富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来源,故而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能形成肥沃的土壤。第十个题组:以松嫩平原地表水、地下水结构模型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的环节。19 C 2.83 5.82 83.44 7.920 A 13.95 39.27 28.22 18.49第 19 题:根据题意容易得出答案。第 20 题:冬季松嫩平原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故而渠道下渗和田间下渗量很少;冬季河道处于枯水期,地下水

9、补给河流水,因而河道下渗量也比较少;冬季积雪覆盖地表使得下渗量较前三者多。3第十一个题组:通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大气环流。21 D 11.55 9.98 5.82 72.5622 D 14.66 17.26 9.5 58.46第 2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冷锋锋后,该季节为冬季有可能出现雪花飘飘;乙地位于高压脊处,故而天气晴朗;丙地等压线比较密集可能为寒风凛冽状况;丁地此时尚未受到南部气旋影响,天气以晴朗为主。第 22 题:根据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确定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选项 A 日本岛受季风环流影响而非三圈环流影响,不可能是受西风带控制;此时亚洲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并非

10、副热带高气压带;我国东部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印度半岛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第十二个题组: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23 A 91.33 2.25 4.35 224 D 2.34 5.09 5.65 86.89第 23 题:臭氧层主要位于平流层而非对流层。第 24 题:A 选项春季北方农业多采用大棚种植主要利用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B 选项夏季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C 选项秋季晴朗夜晚常出现霜冻主要是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差;D 选项冬季阴天较晴天夜晚气温高主要是大气保温作用强。第十三个题组: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为载体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25 D 1.97 29

11、.11 7.06 61.8526 B 52.86 26.5 1.68 18.94第 25 题:根据知识可以很容易确定答案。第 26 题:此题应注意是“环境效益” ,故而只能选择 B 选项;注意 D 选项消除环境污染的表述不正确,虽然比传统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小,但是并不能达到消除环境污染的程度。第十四个题组:以青藏高原 1 月和 7 月土壤温度随深度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7 D 9.24 9.44 2.2 79.0128 B 11.54 73.24 11.12 3.96第 27 题:据图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第 28 题:影响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根本原因还

12、是太阳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土壤温度 7 月较 1 月高,这是因为 7 月获得的太阳辐射较 1 月多;表层土壤温度变化比深层土壤温度变化大,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热量是从表层先深层依次传导。第十五个题组:以海洋调查和醉汉林为信息,考查地球运动的和大气环流基本知识。29 C 25.45 15.12 41.04 18.2230 B 27.29 32.15 29.56 10.89第 29 题:长城站位于极圈外,不会出现极昼现象;两地经常差 180左右,所以时钟要调整 12 个小时;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冰山融化可能出现浮冰;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第 30 题:根据乌斯怀亚所处纬度位置

13、,可以确定树木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倒向东南方向;此题错误率较高,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应在平常教学中加强。(二)综合题部分46 校的综合题得分情况如下图题号 31(1 31(2 31(3 31(4 32(1 32(2 32(3 33(1 33(24) ) ) ) ) ) ) ) )分值 4 3 5 3 3 4 4 6 846 校均分 1.61 2.35 1.94 1.33 1.47 0.94 1.62 2.26 3最高均分 2.2 2.73 2.73 2.27 2.13 1.64 2.47 3.27 4.43平均得分率 0.4 0.78 0.39 0.44 0.490.2350.405 0.3

14、8 0.38最高得分率 0.55 0.910.546 0.76 0.71 0.41 0.620.545 0.560510152025台州外国语学校台州市书生中学台州市洪家中学台州市双语学校台州市黄岩二高台州市宁溪中学台州市路桥中学台州市金清中学台州中学临海大田中学临海市灵江中学温岭新河中学温岭松门中学温岭泽国中学玉环楚门中学玉环实验学校天台中学天台育青中学天台平桥二中天台育英中学仙居城峰中学仙居横溪中学三门第二高级中学系 列 231 题命题意图主要是利用中国区域为载体考察地形、影响交通线的因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及地球运动。考察的范围是一个大比例尺的区域,利用区域地形图和文字材料以显性的方式

15、呈现信息,考察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简述山西省地形的主要特征。 (4 分)参考答案: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从东北向西南倾斜。 (每点 1 分)本小题从改卷的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答不全:答案要求四点,学生一般是两点;第四点这个得分学生基本答不到;另一方面,学生的建模不够,说明基础知识欠扎实。2.答不准:描述角度有,但是讲不准确,丘陵和平原也写上了。起伏写较少或者就只写起伏。高低判断错误,写中间高的也很多。3.语言表述没有逻辑: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很乱,如第一点写了起伏大,后面再写起伏小;分地形区答题,没有整合在一起。4.错

16、别字和概念错很多:如丘陵写成丘岭;山地和山脉区别不清。(2)影响山西省铁路线区位的主要因素有 、 、 。 (3 分)参考答案:地形、城市、资源(矿产) 。 (每点 1 分)本小题从改卷的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学生错误最多的答案:河流。2.很多学生把主要因素答成了主要条件,例如地形平坦,城市分布多等。5(3)根据材料二分析吕梁山区环境特征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 (5 分)参考答案:吕梁地区植被稀少、 (降水集中、 ) (1 分)水土流失严重, (1 分)导致土壤肥力低, (1 分)从而使农作物难成活(或生长慢) , (1 分)单产低。 (1 分)本小题从改卷的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很多学生没有从材料中寻找信息,本题设问很清晰的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而“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阳光充足” , “地势高,气温低”, “地处内陆,降水少” , “土质疏松,利于农业生产”这类答案很普遍。2.思维逻辑性较差,不能根据材料出现的现象依次描述植被覆盖状况、水土流失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