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稿的写作要素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07327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讯稿的写作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讯稿的写作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讯稿的写作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讯稿的写作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讯稿的写作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讯稿的写作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讯稿的写作要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讯稿一 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二 通讯的种类: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 、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三 通讯稿的语言特点:(1)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四 通讯稿的写作1、通讯稿的开头(1) 确立明确的主题;(2) 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2、通讯稿

2、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3、通讯稿的结尾(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5)以某位采

3、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2)写好人物;(3)安排好结构;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范文:让心灵沐浴朝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小分队关注青

4、少年心理健康为了了解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了“让心灵沐浴朝露”社会实践小分队,于 7 月 10 日开始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活动由调查开始,小分队队员走访了秦淮区小西湖社区、岔路社区、大众书局以及网吧等公共场所,并在这些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并把问卷结果反馈给了心理咨询部门。接着队员们到新街口等繁华地段进行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的签名征集活动。小分队还引起了几位外国游客的关注,他们不仅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主动帮小分队进行宣传小分队还来到了聋哑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和这些特殊学生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开展

5、了一系列的团队心理辅导活动,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最后,小分队在小西湖社区给社区青少年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从航天概论到电脑操作再到心理知识,无一不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少家长都希望能够长期开展类似活动。另外,此次活动得到了现代快报的关注。普通通讯稿三步走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突出重点,必要时要分点;结束语,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或揭示活动的意义。 采访技巧一 常用的提问方式1 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

6、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2 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记者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态势,即思想、心理活动仍积极进行,外部神态自然轻松,然后发挥磨功 ,与采访对象闲泡 ,力争做到:他紧张你轻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一

7、举突破。3 正面激问式。就是平常所说的 激将法,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 转变为 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二 提问的注意事项俗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除了突发事件要靠记者随机应变的能力外,对非突发事件采访前,作为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考虑好向被采访对象提问什么,在采访一些专业性强的问题时,尽管一时难以弄懂深奥的专业知识,但最基本的一些术语或行话应有所了解,否则采访也难以到位。如果有可能,应该详细列出提问的问题,特别重要的采访更应列出采访提纲,并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出应对措施,以防卡壳 陷入被动。例如

8、,对于出租车 套牌车问题,如果记者在事先不懂何为套牌车 ,也不做任何了解就向有关部门什么是套牌车,不仅浪费时间不说,记者的职业素养恐怕也会被别人打上问号。提问要简洁通俗,要具体。试想,被采访对象连记者提问的问题都没听明白,他的回答又怎么能够令人满意。有时,提问的问题过于笼统,或不着边际,令被采访对象也难以回答,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泛泛回答的现象。特别是有的被采访对象,尽管讲不到点子上,但侃侃而谈的劲头不小,如果没有抓住核心问题的明确提问,很容易导致采访跑题 、偏题 。 另外,在采访结束时,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最后复述或征求一下被采访对象的意见,一方面确认一下,另一方面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以便于被

9、采访对象补充、解释。提问,就像出租车司机离不开方向盘一样,是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提问技巧进行有效的采访,才有可能在新闻报道中写出到位的稿件,才能实现新闻采访的目标。 三 技巧 “登门”之计“登门”之计又叫“得寸进尺” ,意思是促使人们首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就有可能让他接受一个大的要求。就好比登门槛,只要对方乐意稍稍打开一个门缝,让你登了门槛,就有可能进入室内。因此,也有人称做“登门槛效应” 。应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不是反复无常、捉摸不定的,保持稳定一致的形象是给人良好印象的前提。记者的“登门”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心理。比如,有些被采访者可能身居要职,一时难

10、以接近;有些可能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接触媒体;有些不事张扬,不善言辞,如此等等。如果记者一见到他们就单刀直入地进行采访,不仅会显得比较唐突,也容易被拒绝;但如若先和他们聊身体,聊健康,聊热点, “拉家常” ,引他们打开话匣子,往往就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因为,被采访者话匣子一开,也就不自觉地“卷”了进去,记者趁机按照采访提纲进行采访,他们为了不破坏自己刚刚建立的亲切、和善形象,也就不好回绝,这样,在不经意间,记者就有可能轻松地完成采访任务。 “后转弯”之计“后转弯”又叫“保面子” ,意思是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保面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象也称做“门面”效应。谁都不想

11、“得罪”别人。拒绝别人的要求,都会心存歉意。这个时候一旦别人再提出什么条件,为了挽回面子,也就不好拒绝。记者的“后转弯”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心理。一般来说,记者都愿意对名家、名人来一个独家采访,但名家、名人资历深,头衔多,人不好见,稿不好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要想达到采访的目的,不妨直接向他们提出采访的要求,他们公务忙,社会活动多,自然不好答应。这时,记者趁机再提出一个预谋已久的小要求,比如,不接受采访也罢,能否告诉我近来忙些什么,这两天的日程安排怎样等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对方也就不好拒绝了。据研究,如果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

12、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就是“门面”效应。 “因人而异”之计“因人而异”又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意思是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夸大”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在实践中,记者要采访的对象,应该说是一个五花八门的群体,其中有领导干部,也有一般群众;有“大红大紫”者,也有初出茅庐、刚刚“得道”者。他们的职业、地位、性格、气质不同,对记者的采访,也就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或合作,或不合作。 “因人而异”之计就是根据对象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讨好”对策。至于“放大”多少, “收敛”多少,记者要因人、因事、因环境、

13、因需要而定,不能过了头,变了味,给被采访者造成造作、虚假的印象。四、接近采访对象1、寻找和采访对象的接近性。记者要把握各类采访对象的特点,做一个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2、咬住不放,敲开拒绝之门。一旦得知采访对象的行踪或线索,紧随其后,咬住不放,直到敲开拒绝之门。3、采取迂回战术,获取有用信息。当采访对象不愿配合采访时,记者必须从旁边寻找突破点,通过多种话题来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致,让其自动放弃戒备之心,或是通过旁敲侧击,以此获取有用信息。五、善于提问1、提问要具体。“你有什么感想?” “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此类笼统、含糊不清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问题。2、提问要有特点。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有特

14、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3、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4、学会刨根问底。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范例 央视面对面栏目之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1)王志:我们眼里看到一个很镇定的一个市长、一个很坚定的市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 王岐山:这个传染病它有一个规律吧,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刚才说了,谁去预测这个数字?在当前这个条件下,谁都近乎于是一种赌博,是危险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也在分析,并不是完全没

15、底数的。 (2)王志:什么底数? 王岐山:就是说增长总有一个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要逐渐回落的。我相信我们这些措施,这些人为的工作都不是白费的。 (3)王志:预期是多少? 王岐山:我现在不想说做这种赌博式的预期回答,不想回答。因为什么?确实我不想预期,现在起码向市民做这种预期,是要严肃而负责任的。我没有相当把握的时候,我不会讲这种话。 (4)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 300 不到 400。 王岐山:对!(5)王志:昨天的数字是 2705。 王岐山:对! (6)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问题?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被切断,隔

16、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7)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六、学会观察1、环境交待背景。2、细节构成事实。3、神态、动作烘托人物形象。七、几种常用的采访方式和技巧(一)即兴采访1、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时,临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采访。2、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场面、氛围、景物。(二)电话采访1、特点:方便、及时、节约采访成本。2、技巧:(1)准备工作要充足。通话前应在纸上写出采访要点,问完一条就勾掉一条。(2)确定对方是否具有合适的通话时间。(3)适时结束通话。通话时间过长意味着滥用对方的善意和时间。3、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