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06228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混凝土接缝的处理一、 接缝的构造与布置 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所组成,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的变化会形成板的中部隆起的趋势、板的周边和角隅发生翘起的趋势。这些变形会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 为避免这些缺陷,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 混凝土板一般采用矩形,纵向和横向接缝一般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 1. 横缝 (1)概念:横向接缝是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接缝。 (2)分类:缩缝、胀缝和施工缝。 (3)胀缝 概念: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缝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 构造

2、缝宽:缝隙宽约 2025mm。如施工时气温较高,或胀缝间距较短,应采用低限;反之用高限。缝隙上部 34cm 深度内浇灌填缝料,下部则设置富有弹性的嵌缝板,它可由油浸或沥青浸制的软木板制成。 传力杆:对于交通繁重的道路,为保证混凝土板之间能有效地传递荷载,防止形成错台,应在胀缝处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传力杆一般长 4060cm,直径 2025mm 的光圆钢筋,每隔 3050cm 设一根。杆的半段固定在混凝土内,另半段涂以沥青、套上长约810cm 的铁皮或塑料套筒,筒底与杆端之间留出宽约 34cm 的空隙,并用木屑与弹性材料填充,以利板的自由伸缩。在同一条胀缝上的传力杆,设有套筒的活动端最好在缝的两

3、边交错布置。 垫枕:由于设置传力杆需用钢材,故有时不设传力杆,而在板下用 100 号混凝土或其它刚性较大的材料,铺成断面为矩形或梯形的垫枕。当用炉渣石灰上等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时,可将基层加厚形成垫枕,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为防止水经过胀缝渗入基层和土基,还可在板与垫枕或基层之间铺一层或两层油毛毡或 2cm 厚沥青砂。 (4)缩缝 概念:缩缝保证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构造 缝形式及尺寸:缩缝一般采用假缝形式,即只在板的上部设缝隙,当板收缩时将沿此最薄弱断面有规则地自行断裂。缩缝缝隙宽 38mm,深度约为板厚的 1/5l/4,一般为56cm,近年来国外

4、有减小假缝宽度与深度的趋势。假缝缝隙内亦需浇灌填缝料,以防地面水下渗及石砂杂物进入缝内。 传力杆:由于缩缝缝隙下面板断裂面凹凸不平,能起一定的传荷作用,一般不必设置传力杆,但对交通繁重或地基水文条件不良路段,也应在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这种传力杆长度为 3040cm,直径 1416mm,每隔 3060cm 设一根,一般全部锚固在混凝土内,以使缩缝下部凹凸面的传荷作用有所保证;但为便于板的翘曲,有时也将传力杆半段涂以沥青,称为滑动传力杆,而这种缝称为翘曲缝。 应当补充指出,当在胀缝或缩缝上设置传力杯时,传力杆与路面边缘的距离,应较传力杆间距小些。 (5)施工缝 概念:混凝土路面每天完工以及因雨天或

5、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施工时,而形成的缝。 施工缝应尽量做到胀缝处。如不可能,也应做至缩缝处,并做成施工缝的构造形式。 构造 施工缝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的构造形式。平头缝上部应设置深为 34cm,宽为510mm 的沟槽,内浇灌填缝料。为利于板间传递荷载,在板厚的中央也应设置传力杆。传力杆长约 40cm,直径 20mm,半段锚固在混凝土中,另半段涂沥青或润滑油,亦称滑动传力杆。如不设传力杆,则需用专门拉毛模板,把混凝上接头处作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以利于传递荷载。另一种形式是企口缝。 (6)横缝的布置缩缝间距一般为 46m(即板长),在昼夜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地基水文情况不良路段,取低限值,反之取高限。

6、胀缝不仅给施工带来不便,同时,由于施工时传力杆设置不当,使胀缝处的混凝土常出现碎裂等病害;同时,易引起行车跳动,其中的填缝料又要经常补充或更换,增加了养护的麻烦。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修筑的混凝土路面均有减少胀缝的趋势。我国现行刚性路面设计规范规定,胀缝应尽量少设或不设;但在邻近桥梁或固定建筑物处. 或与其它类型路面相连接处、板厚变化处、隧道口、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在其它位置,当板厚等于或大于 20cm 并在夏季施工时,也可不设胀缝。 采用长间距胀缝或无胀缝路面结构时,需注意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增大基层表面的摩阻力,以约束板在高温或潮湿时伸长的趋势;在气温较高时施工,以尽量减小

7、水泥混凝土板的胀缩幅度;相对地缩短缩缝间距,以便减少板的温度翘曲应力,缩小缩缝缝隙的拉宽度以提高传荷能力,并增进板对地基变形的适应性。 2. 纵缝 图 9-2.横缝错开时引起的裂缝 (1)概念:纵缝是指平行于混凝土路面行车方向的那些接缝。纵缝间距一般按34.5m 设置,这对行车和施工都较方便。 (2)当双车道路面按全幅宽度施工时,纵缝可做成假缝形式。对这种假缝,国外现定在板厚中央应设置拉杆,拉杆直径可小于传力杆,间距为 1.0m 左右,锚固在混凝土内,以保证两侧板不致被拉开而失掉缝下部的颗粒嵌锁作用。 (3)当按一个车道施工时,可做成平头式纵缝。为利于板间传递荷载,也可采用企口式纵缝,缝壁应涂沥青,缝的上部也应留有宽 68mm 的缝隙,内浇灌填缝料。有时在平头式及企口式纵缝上设置拉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