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06147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洪秀全诗作看其创作理念的变化本文基于洪秀全的作,以天京定都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作理念主要有:反清述志、歌颂宗教及批判封建理念;后期则变化为强调皇权、强调封建伦理及宣扬上帝。通过对比分析,笔者研究了洪秀全创作理念变化在诗中的体现。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波澜壮阔,在历史长卷中挥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却又犹如流星般陨灭的历程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渐趋于理性客观,对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也能从历史性、阶级性、个人人格等角度进行较为科学的研究。对于洪秀全个人的研究,学者更多地关注于史料及他人评述,如太平天国印书李秀成自述 洪仁 自述等

2、。个人的文学创作理念是探寻其内心世界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将洪秀全诗作创作理念与其个人研究相联系,对其内心世界的变化进行研究。一、前后分期及洪秀全诗作研究综述 前后分期 本文从洪秀全诗作的角度,以太平军天京定都为界点,将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分为前后两期进行探究。其中,前期包括金田起义前反清思想萌芽的阶段,即洪秀全得到劝世良言之后到天京定都这段时期;后期则为天京定都至洪秀全去世这段时期。笔者借此对洪秀全诗作创作理念进行研究。 研究综述 如今,关于洪秀全思想的研究已卓有成果,如洪秀全矛盾政治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 、 论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作风变化及其影响等。可能因洪秀全的诗词成就不够显著,或又因

3、其后期的诗文太过平显,现今关于洪秀全诗作创作理念的研究并不多,关于其作品的文集则有洪秀全集 ,无集注,而将洪秀全诗作及其内心变化联系起来的研究则更为稀少。 二、洪秀全前期诗作创作理念 该部分将洪秀全诗作依据创作理念分为两大类进行探析:反清述志;歌颂宗教及批判封建。 洪秀全诗作中的反清述志理念 据太平天国史论的研究,在做异梦前,洪秀全是私塾教师,受过传统教育,曾三次科举落第,会作古近体诗,能熟练运用律诗与绝句的形式。洪秀全早期的作品有不少能体现其反清理念及个人志趣的诗作,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直爽豪放的风格,如斩邪留正诗 。 此诗属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首联中“乾坤杀伐权” 即表露其掌握天下生杀大

4、权的壮志,次句写其替天下生民“斩邪留正”、破除封建制度中种种诟病的决心。三四句为对偶句, “西北江山外” 与 “东南日月边”对举,意象恢宏,放眼 “西北江山外”,声响震透 “东南日月边”,有刚劲豪放的特点。五六句“展爪 ”将自己喻为飞龙, “腾身”表露不畏艰难的精神。尾联首句以鲲鹏自喻,出自庄子 ,次句用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据 周易译注注释“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可见其胸怀大志。 几年后,洪秀全又作龙潜诗 ,与斩邪留正诗旨意相近,皆述其胸中志向,在当时皆为大逆不道的反诗。据洪秀全集记载,这首诗作于 1843 年,当时洪秀全从广州考罢回家,

5、坐船回花县。此诗为七言绝句,全篇以“龙” 为中心,作者以“龙”自喻,表现其伺机而动、准备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首两句“龙潜” 用典,引易经“初九,潜龙勿用” 意,据 易经译注 说明:“一旦形势许可,就要步步进展,以达飞龙在天的境界。 ”“跃在渊”也引自于易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表明其审时度势,待机奋进。第三句与前两句句意相近,第四句说明其胸中的抱负和对未来的期待。 以上两篇洪秀全早期抒发理想抱负的诗作,音韵和谐,格调豪放,文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两首诗足以见其早期诗作虽然反动,但满怀抱负理想,寓指积极向上。 洪秀全诗作中歌颂宗教及批判封建的理念 早期洪秀全有不少宣扬宗教理想的作品,

6、如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太平天日等。洪秀全宣扬宗教的诗也有不少,如遵上帝诗 、 真心诗 。 此两首诗主旨相似,第一首为七言绝句,是 1844 年所创;第二首是五言绝句,于 1845 年创作。这两首诗都创作于布教初期,这些诗作为宣传媒介,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语言通俗易懂。为使诗歌广为传唱,洪秀全还打破传统近体诗格律,不拘对仗、平仄,甚至以口语、方言入诗,句式长短不限,有复古之风。例如,自由体长诗原道救世歌 ,诗句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主旨多是入教可消灾消难,过世后可入天堂,及痛斥妖魔鬼怪一类。需要提及的是,除宣扬教义和抒发个人理想外,这个时期洪秀全的诗作还有批判封建制度、

7、揭露社会黑暗的理念。此类理念不仅体现了洪秀全个人对社会的洞察力,还对社会有益。 例如, 原道救世歌中的“天人一气理无二,何得君主私自专!”便批判封建等级制度,宣扬平民政治地位平等。此外,它还揭露社会嗜烟如命、嗜酒如狂的恶俗风气:“他若自驱陷井者,炼食洋烟最癫狂,如今多少英雄汉,多被烟枪自打伤。即如好酒亦非正,成家宜戒败家汤”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符合时代的潮流,推动时代的年轮向前滚动,一定意义上松动了桎梏于广大人民群众身上的思想枷锁。 此外,在起义初期,创业艰难,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险阻,洪秀全的创作还有鼓舞士气、团结全军的作用,如全军放胆杀敌诏 永安破围诏等,因不属于典型诗歌范畴,此处不加赘述。 三、洪秀全后期创作理念于诗作中的体现 在经历前期的创业艰苦之后,太平军终于攻下南京,拿下了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此时洪秀全的阶级局限性开始显现,以天子威仪定都天京后,其便认为大局已定,在起义还未成功之时,便开始享受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