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06140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提纲引言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见过用价值观、核心价值体、核心价值观系这些概念。没有这些概念,并不证明我们党没有核心价值观。1980 年 5 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起,开始了一场“人生观问题大讨论”,采用“价值观”概念,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提。2006 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2、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论断。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并列,成为我们党的基本治国理念和方略。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近年,几

3、乎每一次重要会议上都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1、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人们对某类事物是否具有有用性(即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点即为价值观。包括:一是怎样做到有用?即

4、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二是什么才是有用?即价值尺度、价值原则,观念模式。每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由此区分出核心价值观与非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各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深深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崇尚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跨 越 几 千 年 , 成 为 长 期 维 系 中 国 社 会 的 精 神 纽 带 。 西 方 国

5、 家 则 以 自 由 、平等 、 博 爱 作 为 核 心 价 值 观 。2、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序,形成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体系,包括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提炼、高度概括和“总纲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展开形态和3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

6、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内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 立 在 中 华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传 统 之 上 , 吸收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

7、建设的应有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

8、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

9、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制建设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5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动容:四川省凉山山区邮递员

10、王顺友,24 年跋涉26 万公里,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以对航空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88 岁高龄才离开科研一线;中信重工能源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在医生已经下了“死亡判决书” 后,还将在病床上口述的 关于能源供应的变化及应对措施一文作为“遗产” 留给企业 上述几个事例,内容不尽相同,但都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内涵敬业:王顺友用孤独的车印丈量着敬业的长度,吴大观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的执着凸显着敬业的厚度,杨奎烈用有限的生命诠释着敬业的宽度。他们用敬业乐业的精神,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自我。就如习近平同志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 ”的回信中写到的那样,他们都

11、 “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线,是维系和谐社会的基础,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言必信,行必果”,无不形象地极言诚信的重要。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价值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最稳定的社会关系

12、及价值追求。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毛泽东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要“步调一致”。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

13、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民族精神”“精神家园”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在此过程中凝练而成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等,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和生动写照。今天,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强大的发展能力与潜力,其内在原因就在于我们处变不乱,遇难不惧,从容应对,化危为机,在于我们有统一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是维系社会团

14、结和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支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多种矛盾交织,多种思潮涌动,多种信仰并存,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导向,否则社会运转就会陷入混乱,改革发展就会失去方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打牢全体人7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提升我国

15、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国际形象,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引领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案例:美联储主席布拉德:我们必须适应中国主导的世界!案例:联合国公布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调查及排名案例:习近平访问欧洲(三)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主要问题与危机:(1 )用西方 “民主宪政”否定中国政制, 诋毁社会主义;(2)用“ 新自由主义”瓦解公有制基础;(3)用所谓

16、“新闻独立观”左右舆论;(4)用“ 普世价值”迷惑民心,否定爱国主义,宣传 民族虚无主义、分裂主义、悲观主义;宣传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消极思想;(5)用“公民社会”消解凝聚力;(6 )用“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新中国历史;( 7)用“极左思维”否定改革开放。(8)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割裂开来;(9)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中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能有效制止三观颠倒、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产生,出现道德失范、8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售假冒伪劣(毒奶粉、地沟油等)、权钱交易等种种丑恶现象,消解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消极因素,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遵守市场规则、进行道德自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