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06138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当前,全面、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外延,并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构建全面小康社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马克思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可以看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的一种基本价值

2、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倡导和践行人民群众历史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利益观,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等,无不表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再者,从“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到“群众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的行为标准的提出,都反映了邓小平对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高度重视,人民在这位伟人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21 世纪后,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出

3、发点和落脚点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方针定了下来,同样也深深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丰富思想;2004 年 3 月 10 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同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以人为本,是十六大后新一代领导集体实施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理念与价值取向,清晰地凸现出以人为本的执政观。 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到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执政观的提出,都充分

4、说明了以人为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又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党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

5、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体的联合,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共同群体利益,还有个体的要求。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立

6、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 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我们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第 二 ,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7、“以人为本”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因此,我们强调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还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尤其是要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保护等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 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实践中,就要把促进

8、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也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胡锦涛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

9、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实绩上的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创造的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于民,是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就是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正如温家宝所说:“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

10、;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 ;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改造主观世界融为一体,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破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观念,坚决克服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陋习,坚决纠正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真正把价值追求和思想方法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真正摆正个人名利地位与群众利益的位置,把班子的政绩、个人的荣辱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历

11、史检验的政绩。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克服错误的政绩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实现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克服了传统的“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局限性,把人的全

12、面发展看作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强大的动力,把提高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在发展中不仅重视物的增长,而且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解决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公民收入,提高福利水平,促进政治民主和政治参与;健全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水平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把维护人的发展权利、提高人的生活福利、拓展人的发展空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关怀。 正因为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质上是把“以人为本” 的合目的性与“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合规律性统一起来,把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性

13、和规律性统一起来,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正确回答了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坚持以人为本成为科学发展观区别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标志。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一切为了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为此,要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自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要始终把提升人的全面素质放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位置,始终把社会的全面

14、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终极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在自己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措施及其各个具体环节中去,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在现代公共行政中,法治和民主一样,对于人民来说有着根本性的价值。没有法治的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将得不到保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尊重法律。同时还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于违法行政或其它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尊重

15、人权,真正确立人权在政治生活中的以人为本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历史的进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由其科学内涵决定了以人为本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包含以下具体内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水平。尊重和保护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创造人民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环境。论文参考文献:(1)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江泽民文选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2)江泽民:科

16、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 江泽民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2006年 8 月 16 日。(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科 学 发 展 观 学 习 读 本 , 学 习 出 版 社 2006 年版 。( 8) 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