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6135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doc1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_李保云一、 教案背景1. 授课地区:农村 2,面向学生: 小学 3,所授学科:语文 4,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1)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2) 、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画出来,反复阅读理解。二、 教学课题使学生了解金华的双龙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1、在朗读课文中,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蜿蜒、突兀森郁、仰卧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领悟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三、 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

2、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四 教学重点: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五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写作的写作方法。六 教学准备:1、整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学生课前对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整理。课前百度搜索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相关教学材料,参考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

3、读课文。搜索下载有关的的视频资源,课上放映,让遥远的双龙洞近距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直观感受。七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以读为主线,通过听课文录音到跟读,从齐读到指名读,从分组读到师生竞读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品,读中悟,逐步领会句意,深入体会文章的主要脉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老师这个“导游”带孩子们在优美的语言中游走,领略叶圣陶老人质朴的语言。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当导游,带同学们继续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二 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途中所见百度图片(一)路上感悟1 走在路上,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

4、再加上或淡或浓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感觉怎样?(让学生感悟明艳一词)百度图片http:/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 。 。 。 。 。 。时时变换调子。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会这样?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溪水流动的声音。并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3 闭上眼睛,听老师把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 (教师配乐朗诵)(二)来到洞口 进内洞 百度图片http:/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洞口、外洞特点的词语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很宽敞(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镜像”之“外洞” )(三)体验孔隙教师过度 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

5、我们再看洞的孔隙。1 请两位同学去探探路(指名读课文)2 小船怎样进出孔隙?百度图片http:/ 学生用凳子模拟进洞时的紧张心情,并指导朗读。(四)内洞见闻1 进到内洞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洞内景物。)2 默读课文,想想内洞有什么特点。 (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概括)三 着眼泉水,总结全文1 学生动手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游览路线(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深黑的石洞)2 引导学生从泉水着眼,再画游踪。3 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点击课件中的溪流走向)四 根据游览的顺序,选择一处景点进行复述。五 畅谈感想,学写游记。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深黑的石洞)教学反思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在各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学生朗读的增量体现较为明显。首先让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确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应该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那样教学才是完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