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交通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6065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交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交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交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交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交通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交通篇)在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之前,古人出游,晓行夜宿,日行不过数十里。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如乘船顺流而下,所谓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只能存在于诗人的浪漫诗句中,利用邮驿传递紧急文书,最快可以达到“八百里加急” ,但那需要夫马接力传递,很可能付出夫死马毙的代价。谈迁曾经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乘坐马车从嘉兴到北京;马可.波罗横跨欧亚大陆,从欧洲来到中国,据说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古人远行,两腿走路或使用驽钝的交通工具,车马劳顿的艰辛则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即使是在平坦的大路上,颠簸在马背上或坐在装着木头轮子的大车上,也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如果遇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人可以打探的歧路,最

2、为头疼。要是遇上强盗、猛兽,还有性命之虞。自古以来,远行意味着生死末卜, “长驾远征,几无殊漂泊天涯,而他乡行役,亦极人生之惨苦矣。 ”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后,对人们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既不用担心歧路迷失方向、虎豹强盗夺人性命,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刮风下雨都不会影响旅程。轮船、火车和公共电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最初接触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中国人来说,在狭小空间的“男女混杂”的担忧。上海电车初行的时候,因华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清淡。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华人之所以害怕乘电车,心理障碍在作怪,担心女子乘车会引来寻访猎奇的不良男子乘机“吃豆腐”占便宜。在近代交通工具初现中国的早期,经营者为了吸引更多的

3、中国乘客,当务之急就是消除中国乘客对“男女混杂”的疑虑,单独辟出女座(间) 。在城市化、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随着人际交流的频繁,男女同处在一个公共空间,特别是狭隘、拥挤在“大众乘物”上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时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浓烟一路冲天起,汽笛频鸣在转叉” ,蒸汽火车一旦出现在古老的农业大地上,很快成为人们争相围观、一睹为快的对象。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通车的那天,当地人扶老携幼,争乘火车,比赶庙会还热闹。当时人对此情景的记载:予于初次开行之日,登车往游,惟见铁路两旁,观者云集,欲搭坐者,已繁杂不可记数,觉客车实不敷使用。尤奇者,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

4、,而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盖示众人以必就位,不可再登车上,又继以气筒数声,即闻勃勃作响者。即火车吹号,车即由渐而快驰矣。坐车者尽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顷刻间车便疾驶,身觉摇摇如悬旌矣。铁道、火车、火车站这些东西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近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是否乘过火车,往往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文明” 、 “见过世面”的标志之一。1910 年,在绍兴府中学堂任监学的鲁迅带领二百多个学生到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 ,鲁迅还特意带领他们乘坐一段火车,以开阔眼界。后来有学生回忆说“幼年在校时,老师曾出过一国文题国有铁路论 ,叫我做

5、一篇论说文。我因年幼,未曾见过火车和铁路,想来想去,认为天下岂有用铁做的路?如果用铁造路,不但所费不赀,且铁硬而滑,冬太冷,夏太热,反不如绍兴的石板路或泥路好。至于“国有”二字,在专制皇朝时代的小伙子,更是莫名其妙,不知含义如何。这样静坐两小时,交白卷了事。从南京回到绍兴,才知铁路火车的情况,这题目再叫我做,我至少可以写:铁路是用枕木和轨道造成,火车行于其上,疾驰如飞。 ”中国传统社会是乡村社会,城市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近代以来,随着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城乡一体模式开始出现“断裂”和分离。城市中心的交通工具大量涌现,伴随着人口激增、城市范围的扩大,除了原来的轿子、马车、手推车之外

6、,又增加了东洋车、西洋马车、电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在租界中逐渐打破农民原本无拘无束的日常生活习惯,市政管理当局对各种源自乡村的习惯进行规范。上海的工部局曾禁止家畜上街、上车;夜间行驶必须点灯,不许制造噪音。在近代城市生活中,有着一些全新的东西,是古代社会所没有的。比如各行其道、停车入位、单行线、靠左行驶、红灯停绿灯行、先下后上、一票一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许吸烟、不许随地吐痰等。在电、汽车出现之前,马车在街道上狂奔是城市近代化早期的一个突出现象,以上海公共租界为盛。那些有钱人,为了讲排场、摆阔气,经常乘坐马车在街道上狂奔,或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喧嚣扰民,竟然成为公害。20 世纪后,随着电车

7、和汽车较多地出现,交通混乱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1908 年,在上海的电车刚开通不久,就发生了一系列伤人事故,尽管此时大众心理对新式交通工具抱着畏惧、对死伤者抱着同情的态度,但人们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交通工具。电车与人力车争夺客源的矛盾一直是近代中国城市突出的现象。电车“快稳价廉,大众可乘” ,是城市中最省钱的现代交通工具,吸引了大批收入不高的乘客。汽车在各种近代交通工具中口碑不好,被人称为“市虎” 。当时拥有汽车者均为有钱有势者,处于强势的地位,汽车代替了西洋马车成为那些纨绔子弟摆威风的工具,在人车混杂的街道上, “急速开车和叫喊” 、 “光力射入眼欲晕” ,超速驾驶、无照驾驶的情况很普遍。火车

8、是传入中国最省钱、最安全的长途工具,是绝大多数旅客最佳的选择。铁路部门具有垄断性质的“铁老大” ,拥有优越地位。垄断带来的腐败,不负责任、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脏乱差和冷面孔成为铁路部门的历史痼疾,持续很长时间。中国交通的近代化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中国城市的道路和管理显得杂而乱,李大钊的一段话概括这种杂乱的状况:“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也有骆驼桥,上面贴着借光二哥的独轮车,也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行车、汽车等,把二十世纪的东西,同十五世纪以前的汇在一起。轮蹄轧轧,汽笛呜呜、车声马声,人力车夫互相唾骂声,纷纭错综,复杂万状。稍不加意,即遭冲轧,一般走路的人,精神很

9、觉不安。推独轮车的讨厌人力车、马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新的嫌弃旧的妨碍,旧的嫌新的危险。 ”这一现象正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缩影。附:铁路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京郊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1865 年英商在北京城外修造了一条长约千米 0.5 的小铁路,试行小火车,当时的北京人视之为“怪物” ,喧哗若狂,慈禧急忙饬令步军衙门拆卸,成为铁路史上一大笑料。此事,在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有记:“同治四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於京师永定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至大变。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此

10、事更在凇沪行车以前,可为铁路输入吾国之权舆。 ”吴淞铁路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营运铁路1875 年,英国人不顾清政府的反对,英商怡和洋行组织“吴淞道路公司” ,将铁路器材从英国运至中国,私自在上海擅自修筑了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条用于营运的铁路。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 14.5 公里,轨距 762 毫米,轨重每米 13 公斤。不过,这条铁路是西洋人强行修造的,事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一些自感土地权利受到损害的沿途农民,不断与铁路公司发生冲突。1876 年火车通行,不久,轧死一名中国人,民情激愤,强行阻止火车行驶。清政府抗议英方私自修建铁路,上海道台冯焌光到任不久,照会英驻上海领事

11、麦华伦,提出书面抗议。最终清政府与英国订立了收赎吴淞铁路条款 ,以 28 万两白银赎回铁路,并于 1877 年 10 月全部拆毁,将铁轨抛入大海。吴淞铁路是中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在没有得到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和沿线居民支持的情况下兴建的,在世不到一年就被拆除了。但它毕竟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开辟了铁路的新时代。作为先进的运输方式,中国人看到了它的作用。铁路上的“马拉火车”:唐胥铁路洋务运动期间,唐廷枢在河北开办开平矿务局。为了将河北开平矿物局出产的烟煤运出,由中国商人出面,于 1881 年建成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但清末的中国政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为怪物,尤其

12、害怕它隆隆的震撼声惊动距唐山不远的清东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火车不再陌生,铁路的修筑也出现热潮,火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唐胥铁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止,全长 9.7 公里;采用1.435 毫米的轨距和每米 15 公斤的钢轨,确立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随着开平煤矿的全面投投入生产,运输的需要不断增加,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 0-3-0 型的轻型蒸汽机车。由于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把它叫作“龙号” ,唐胥铁路上的“龙号”机车作为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机车,虽然牵引力只有百余吨,构造也比较简单,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1

13、886 年,清政府成立开平铁路公司,并独立经营铁路业务;开平铁路公司是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的成立,以及铁路有了专门的主管部门,使中国铁路事业得意迅速发展。而唐山是中国铁路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最早建立铁路企业的地区。唐山地区铁路运输事业自始至终居全国领先地位。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 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与人员自行设计施工并投入营运的商用铁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 200 多公里。京张铁路从北京丰台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省的沙城、宣化至张家口;京张铁路于 1905 年 9 月动工,1909 年 8 月建成。当时清政府

14、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全面负责铁路修筑工程。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铁路修筑上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铁路修建上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后来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能够在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詹天佑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詹天佑修筑的铁路突破了技术难题,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的创举,为中华民族增光。1912年 9 月 6 日,孙中山从北京乘坐火车来到张家口考察;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孙中山发表演说,高度褒扬了詹天佑创造的这一为民族增光的惊世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