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05479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药学简答&名词解释共 13 页 第 1 页LD50 即致死中量,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 (其单位有两种。一种是以供试昆虫个体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 g(药量)/头(昆虫) ,另一种是以供试昆虫单位体重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 g(药量)/g(昆虫) 。 )LC50 即致死中浓度,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浓度。单位为 g(有效成分质量数)/ml(药液容积) 。毒力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在的毒杀能力。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毒性 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

2、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常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类抗药性 是指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引起有害生物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即敏感度下降)的现象。抗药性是药剂本身作用的结果,应和“自然耐药性”区别开来。抑菌作用 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生物合成,抑制了生命代谢中的某个过程,而表现为病原菌菌丝生长受阻,或抑制其吸器产生、染色体有丝分裂和细胞壁形成等,使病原菌不能正常发育,在受抑制一定时间内失去致病能力,而脱离药剂后即可恢复生长。杀菌作用 是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能量合成,使孢子不能萌发,从而阻止了病原菌侵入植物寄主体内保护作用 指利用杀菌剂抑制孢子萌

3、发、芽管形成或干扰病菌侵入的生物学性质,在植物未罹病之前使用药剂,消灭病菌或在病原与植物体之间建立起一道化学药物的屏障,防治病菌侵入,以使植物得到保护。内吸性杀菌剂 指能够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系统分布的杀菌剂。该类杀菌剂大多随水份蒸腾向顶部输导,并会在叶缘积累。少数药剂具有上下双向输导的能力,如乙磷铝,甲呋酰胺等。 时差选择 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应用除草剂而导致的选择性。生化选择 是通过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实现的选择性,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基本上都是酶促反应。生物化学选择性是除草剂的真正选择性,具有这样选择性的除草剂品种用于作物田的安全幅度最大,形态选择 由

4、于作物与杂草形态差异造成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生长点位置、胚芽鞘、根系特点等位差选择 利用作物与杂草的根系、种籽或幼苗在土壤中所处位置的差异而造成的选择性。石硫合剂 石硫合剂的化学名称又叫多硫化钙,它是由石灰和硫磺一起煮沸而成的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可防治各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合适的比例为生石灰硫磺水=11.41.513,化学式为 CaS Sx,主要成分为五硫化钙并含有多种多硫化物和少量硫酸钙与亚硫酸钙。农药学简答&名词解释共 13 页 第 2 页POOHHCH2NHC2OHHN(CH3)2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因法国波尔多地区用来防治葡萄霜霉病而得名,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熟石灰)反应的产物

5、。至今仍然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含铜杀菌剂。化学式为 CuSO4xCu(OH)2yCa(OH)2zH2O生物筛选 采取一定的可重复的方法和步骤,用一定剂量的候选化合物处理供试生物材料,根据供试生物材料的反应,并经过特定的统计分析后,选取有效化合物供进一步商品化开发,或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先导化合物 是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农药活性的新化合物。一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的发展潜力,可以用作起始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农药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即凡是外用的,在微量条件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控制的有机物叫植物生长调节剂

6、。交互抗性 昆虫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对其他从未使用过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农药残留 指大田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后一个时期内没有分解解毒而残存于收获物、土壤、水源、大气中的那部分农药及其有毒衍生物。农药残毒 即农药残留毒性,指食物或环境中残留农药对人类的毒害,尤其是慢性毒性引起的毒害。诱导抗病性作用 也称免疫作用,即通过化学物质的施用而使植物系统获得抗性,增强对病原菌入侵的抵抗能力,其防治谱较广。由于这类杀菌剂大多数对靶标生物没有直接毒杀作用,对已经侵入寄主的病原菌无效。专一性农药 指防治范围很小,专门对付某一两种有害生物的一类农药的特性。这类农药对有害生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对靶

7、标生物有作用而对非靶标生物和捕食性螨类安全;有利于保护天敌和农田生态平衡。同时可以通过几种农药科学混配,达到既防病又省工的效果。安全间隔期 指最后一次药剂的使用和作物收获期的间隔时间。草甘膦 一种有机磷类内吸输导型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是 1971 年 Monsanto 公司开发的高效,低毒,广谱性的灭生性芽后除草剂,分子式为:它具 有杀草谱广,杂草产生抗性十分缓慢,极易分解,价及单位面积使用成本便宜等优点。药效 是指某药剂在大田实际生产中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表示药效的指标有三类:施药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施药前后有害生物危害程度的变化;施药与不施药作物收获量变化。药害 指农施

8、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对被保护的农作物所造成的伤害,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农药学简答&名词解释共 13 页 第 3 页简答1.百菌清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突出优点是什么?百菌清属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性,能与真菌细胞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体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结含,破坏酶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呼吸代谢受到破坏而丧失生命力。常做茎叶喷雾处理使用,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等冲刷,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或加工成烟剂或片剂,在温室中可以借助热力扩散。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的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炭疽病、油菜菌核病和小麦雪腐病等。2.阐述毒力、毒性、药

9、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毒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在的毒杀能力。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是指某药剂在大田实际生产中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表示药效的指标有三类:施药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施药前后有害生物危害程度的变化;施药与不施药作物收获量变化。毒力和药效都是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强度的量度。一般来说,毒力和药效都是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强度的量度。但毒力并不等于药效,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一种农药的毒力强大并不一定药效就好。毒力是药剂本身(纯品或原药)对供试生物作用的结果,一般是在室内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采用比较精

10、密的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结果,而药效则是在田间条件下施用某种农药制剂(除有效成分外 还有多种助剂)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显然,除了药剂本身外,某些因素如制剂形态、加工方法、喷施方法和质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湿度、温度、 喷施方法和质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对药效有显著影响。毒性(Toxicity)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3.发现农药先导化合物有哪些主要途径?各有何特点?(一)随机筛选(Random screening )这种途径的基础是直接针对作物的

11、害虫、病原物和杂草,活体筛选供试化合物的可能活性。用这种方法发现的活性化合物完全是依靠机遇,化合物活性和生化机制是不可预测的。随机筛选的优点是思路广阔,发现新颖化学结构及新型生物活性的机会较多,缺点是工作量大,相对成功率很低,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靠随机筛选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是越来越困难了。尽管如此,这种方法仍是目前采用的创制新农药的基本方法。(二)类推合成(Analogue synthesis)类推合成即对已经开发的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衍生合成,开发新的农药品种或发现新的二次先农药学简答&名词解释共 13 页 第 4 页导化合物,这样合成出来的化合物就是“模仿分子” (met

12、oo molecules) 。这种途径在磺酰脲类除草剂、三唑类杀菌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中获得普遍成功。这种办法最省时省力、投资小、收益大,但很难发现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新型先导化合物。(三)天然产物模型(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 model)天然产物作为一种途径即从天然存在的化学品中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最有名的当然是从天然除虫菊中发现除虫菊素这样的杀虫先导化合物,然后类推合成,开发出当今几十个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品种。 )从天然产物模型发现先导化合物有利的一面是天然产物可提供多种新颖独特的分子结构,筛选的范围较广,成功率较高,可提供

13、多种新型的作用方式。 (以杀虫活性物质为例,除对昆虫的毒杀作用外,还可能有忌避作用、抗产卵作用、拒食作用、干扰生长发育、影响行为控制等作用。 )天然产物本身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许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过于复杂,用作先导化合物进行模拟合成或结构优化时难度较大;许多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甚微,显示的生物活性不高,增加生物筛选的困难,容易漏筛;许多天然产物以多组分混合物形式存在,相当一部分对光和热不稳定,给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带来困难。但总体来说,天然产物模型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近 20 年来一直是农药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四)生物合理设计(Biorati ona l d

14、esign)以靶标生物体生命过程中某个关键的生理生化作用机制为研究模型,人为设计合成干扰此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结构优化开发。生物合理设计可分为已知靶标结构的分子设计和未知靶标结构的分子设计。4.根据你对农药学的学习和认识,谈一谈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1)发展绿色化学农药,高效、高选择性、无公害、低残留农药;(2)开发高效、环境和谐、绿色农药,加大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3)开发农药新剂型,提高农药安全性;(4)运用农药新实用技术。5.化学防治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化学防治是一种尽可能不用的方法,在 IPM 中地位是很低的。第一,长期广泛使用农药,污染环境,使空气、土壤和

15、水质产生公害,在植物体上有残留毒性,使食用、药用、香料用的部分不能应用;还会毒害鱼、虾、贝类和传粉昆虫等,再通过生物浓集造成对高等动物和人类的毒害。第二,杀伤大量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第三,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再猖獗,或使潜在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6.化学防治法有何优点?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农药学简答&名词解释共 13 页 第 5 页7.简述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的防病特点,两者是否可以混合使用?阐述原因。波尔多液的杀菌和抑菌效果主要归因于铜离子。主要表现为 与菌体细胞膜上的含SH酶作用,使酶失去活性; 与细胞膜表面的 Ca2+,Mg 2+,K +和 H+等阳离子交换,影响了菌

16、体细胞膜蛋白质的活性; 局部渗入菌体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喷洒药液后在植物体和病菌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该膜不溶于水,但在二氧化碳、氨、及病菌分泌物的作用下,使可溶性铜离子逐渐增加而起到杀菌作用,从而有效阻止孢子萌发,防止病菌侵染,并能促使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提高植物抗病能力。该制剂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可以防治多种真菌、卵菌和细菌引起的叶斑病、疫病、炭疽病、霜霉病、黑点病和溃疡病。适宜作物为马铃薯、蔬菜(白菜除外) 、小麦、葡萄、苹果、梨、棉花、辣椒、油菜、豌豆、水稻等。在应用过程中,波尔多液对植物易产生药害,造成叶片灼伤,在冷湿条件下还易导致苹果产生褐色伤斑。波尔多液对植物药害,随着提高熟石灰对硫酸铜的比例而降低。铜元素是波尔多液中的活性成分,但使用浓度不慎也会对植物有药害。石灰基本上是一种“安全剂” 。在“不易挥发的”或“不溶的”铜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