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5250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分析及利用摘要:本文试从分析现代生物教学环境的组成、特点、功能来探讨如何利用教学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因素,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有价值的教育目的。关键词:教学环境 心理环境 生物教学环境 创设环境传统教学认为,学科教学环境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第三层次的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 。由于中学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或课堂)为基本单元,因此每门具体学科的教学环境就转化为班级(或课堂)教学环境,即指那些影响班级教学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而现代教学环境的概念却做了新的界定。教学环境作为一处特殊的育人环境,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造就人

2、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设计的,是各种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综合。本文认为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也就是说是时刻围绕在学习过程周围的背景因素,其构成非常复杂,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有来自自然方面的,有物质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等。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环境性较强的科学。生物教学环境对理解生物现象及规律,对培养学生创造兴趣、创造能力极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生物教学需要对所处环境分析选取,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使师生共同达到较高的教学层次。一、 生物教学环境的组成以往观念中,教学环境就是课堂内的环境,关注的是教学设备、

3、课堂背景等因素对教学的限制和促进,而忽视了信息资源、教师个性和文化背景等环境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现代教学环境不仅指师生双方教学所处的客观物理环境,还包括心理环境,它是通过人与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环境组成归纳如下:物理环境:时空环境:时间分配与安排,如上、下午,课时是否连排等。空间组合形式及密度,班级规模及座位编排方式等。自然环境:学校的自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条件。设施环境:教室的照明、通讯、温湿度、声音、色彩、装饰等心理环境:- 2 -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信息网络:学校内部的各种社会信息:来自传媒、家庭、同学、教师等。组织条

4、规:学校内各种团体:活动、制度、校纪校规、班规等。情感因素:课堂中的合作、竞争、期望、奖惩因素的运用及由此形成的课堂气氛。舆论导向:社会舆论、家庭影响、学校宣传、集体意见、个人意见、个别流言等。国家制度:国家颁布的法规:如义务教学法,高考制度等。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环境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响着学习系统,不同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力不同。有些因素可以通过教室设计来改变,如座位的安排上,在上实验课或讨论课时,可以创设合作的环境,在上辩论课或练习课时,可以创设竞争的环境。有些因素是无法通过教学设计改变的,如班级规模、气候变化等。二、生物教学环境的特点1 有特定的环境区域教学环境区域是一个

5、外在封闭性与内在开放性的有机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内外环境因素来促进生物教学。2.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学校教学环境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特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才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彼此间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后,学生会形成一种接纳教师的教学指导和教育措施的心理倾向,教与学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3.有特定的环境内涵环境内涵具有规范性、选择性、可控性和教育性。尤其是可控性和教育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可控性:教学环境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按

6、照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等调节控制,使教学环境向着有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教育性:教学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依托和舞台,而且其构成因素具有教育性。- 3 -三、生物教学环境的功能教学环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实现育人的目的。随着现代教学环境内涵和外延的变化,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的要素结构决定了现代生物教学环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 教育导向功能教育导向功能仍是现代教学环境的基本功能。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学环境可通过自身各种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学生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教育者及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布置教学环境时,要独具匠心,

7、把各种教育意图寓于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有形的物质环境因素给学生以熏陶和感化,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比如,我们在进行教室布置时,可在一角落设置一个小小的生物角,养几盆花草,放几个生态瓶等,既培养学生兴趣,又为教学提供直观的感性教具。(二) 凝聚激励功能教学环境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并对教学环境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在认为亲切和睦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良好的教学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还可以成为激励师生教学积极性的动力因素。例如,整洁幽静、绿树成荫的校园,宽敞明亮、色彩柔和的教室,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严谨

8、求实、团结奋进的班风、校风,这些都能给师生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能充分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三) 健康美育功能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增强他们对生命、对健康的渴求感,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校园自然环境中的绿色能使人体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质,给学生以生气勃勃感;绿色植物对人的心理有奇妙的安静功能,它使中枢神经轻松,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的全身起良好的调节作用,使人的脑神经系统从压抑中解放出来;生物绚丽多彩的颜色与释放出来的芳香物,对大- 4 -脑皮层是一种良好的刺激,可以消除焦虑,稳定情绪。长期在优美而较大活动空间中学习和生活,有助培养学生宽容、豁达的

9、心理素质。在了解生物学教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其功能、特点之后,如何利用教学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和教育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问题的关键。而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作为硬件,需要一定的规模和投入,心理环境却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操作的软件。因此问题的焦点又汇集在如何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四 、生物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利用环境中的生物信息,创设和提供真实的、变化的、支持性的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试从教学实践阐述。(一)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首先要使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充满一种和谐之乐,时时弥漫着浓厚的情感气息。教师在

10、课堂中只有“真情所至”,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虽然生物老师与学生见面的机会不多,但可以通过课外辅导、个别交流、校内活动等建立感情。只有熟悉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就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把握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有时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健康入手。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看到一女生趴在桌上,脸色有些苍白,手捂着肚子,旁边的同学告诉我她身体不舒服,我让她去医务室她不肯。看到这个情景,我心里明白了七八分。下课后,我泡了杯红糖水给这个女生,她用惊讶的语气说了声谢谢。事后,她和同桌跑到我办公室问我怎知道,我笑着并自信

11、地说道:“我是生物老师啊,而且也是与你们同性别呀。 ”于是他们就以身体上的小毛病询问我。渐渐地,其他学生问吃的、穿的、甚至农业、医学等问题都来找我了。尽管我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但与学生的感情确确实实建立起来了,无论课上课下沟通方便了,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也充实了,上课也轻松了许多。(二) 厚积薄发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则是开门的钥匙。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强大的内驱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如何培养兴趣呢?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生物学环境。 - 5 -一开始,很多的学生不会注意所处环境的特点,作为老

12、师要引导他们去看去感受。比如在教室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地把活的生物体作为材料装扮教室,放置几盆植物既美化环境,又净化室内空气。在座位的安排上,可以尝试开放式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将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有新鲜感,引发学生物的激情。一次在上有关病原体及遗传物质的高三复习课前,我早早布置学习委员把同学们收集的从 20 世纪初至今发生的大型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病的有关报道粘于学习园地上供师生阅读。流感、炭疽热、非典等既熟悉又害怕的流行病使学生有了想了解它,研究它的想法,这样我上课的预想效果就容易达到。而且,在让他们动手查阅资料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三) 主动参与的

13、各类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中并得到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没有学生参与,是不成功的教学,没有教师指导,也是不成功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和学的形式构成教学活动的两大重要的心理环境因素。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来,首先投入真挚的情感,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投入,把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进而主动地接受所给予的内容。其次教学要同步进行,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我们不能满足学生学会而是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会学。做到“授之以渔” 。如在教学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14、及调节时,不仅仅要学生掌握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更要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人体生理的变化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一定要顾全大局,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否则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参与进来,而大部分学生可能就做了观众。因此要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信心从而继续学习。(四) 入情入境的课堂情境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引导联想,创设情境,尽量提供学生具体事例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产生“愤悱”心理,处于迫不急待、跃跃欲试的最佳心理状态之中。例如学习细胞的呼吸作用后,课堂上可以同学生一起讨论:1、酵母菌为什么适宜做面包,人多吃面包

15、会醉吗?2、是什么原因导致一种酒不同于另一种酒?3、赞同或反对利用微生物生产酒精作为汽车燃料的理由是什么?4、某女士自制了一些果酱,储于碗柜里,3 个月后打开罐子时发现果酱起了许多泡沫并有酒味,说- 6 -明原因及如何避免?这些题目都是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熟悉但了解不透彻的问题,也是学生深感学以致用的问题。所以在热烈的讨论中不仅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延伸、挖掘,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且由于有些没有“标准”答案,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回答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创造性思维。问题情境教育法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气氛。生物课堂上可以多采用这一形式来组织教学,

16、也可以尝试交流式的教学法。如在讲授爱滋病一节时,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交流,先让学生阅读、熟悉课本及资料中的基础知识,然后把学生分组,让他们扮演医生、教师、研究员、社会工作者等不同角色,以不同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预防爱滋病的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有人在场或许多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个体在群体中“从众”倾向导引下得到激励,发挥出潜能。问题法、交流法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合作态度,也激发关心社会的情感,对促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平等关系、对话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亦有一定帮助。环境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软环境,其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知识真正的构建者。但师生作为教学环境的主体,在接受教学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同时,还要不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调节、控制、改造和建设适宜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使之共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