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05089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我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等方法,对这些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农民素质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正视农业发展现状,全方位推进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一、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二、存在问题依然突出虽然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

2、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从调查结果看,认为农业生产“地力差,水资源缺2乏” 、 “农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农民分别占到了 55.3%、36.9%和 44.5%。(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3、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 ,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 “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四)受固有观念

4、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偏远山区人地矛盾相对突出,资源的利用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一些干部的视角仍停留在种植业的发展和有限的土地开发上,对广大的山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所忽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而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尚有所忽视,从而陷入“山区资源缺乏”的怪圈。资源开发视角及经济发展思路的不同,导致山区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户营经济模式单一。3(五)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

5、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山区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山区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三、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

6、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4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 “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

7、变为商品生产者。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农田水利和加强旱作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不是政府单纯资金的投入,也不是社会精英的道德呼吁,而是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尤其是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特征的新型农民的培育和成长,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要培养和塑造“专业化”的农民。要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

8、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乡富民。政府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外资,发展第二三产业,5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利用好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旅游业的优势,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不断的提高干部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