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05079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央党校第 51 期地厅班党建方向第六课题组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把各项工作转变到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上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围绕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课题组成员分别前往海南省、陕西省作了专题调研,并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地区江

2、西省、河北唐山市、邯郸市、甘肃省平凉市、广东省东莞市、惠州市等的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特提出以下研究体会和建议。改革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动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只有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得其要旨。 ”胡锦涛总书记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找到了一把钥匙。1.科学发展观饱含创新性,提出了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来学习贯彻的庄严职责。科学发展观从新的角度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以新的理论构架高度概括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3、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等一整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推动科学发展具有挑战性,提出用改革创新精神统筹发展、破解难题的艰巨任务。实践在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前进,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规划、发展的措施,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思维、深化改革的观念、着力创新的意识和各类各层、扎实有效的举措。当前,基层的科学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瓶颈。经济增长速度不快、发展不充分依然是许多中西部地区市县的突出矛盾和现象。人们的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

4、,改革的任务很重,创新的任务很重。3.保持我国现代化建设强劲发展势头具有前瞻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使命。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与发达国家经济组织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引进资本、设备和一般性或者低端的技术,而引进高端技术,发达国家始终对我实行极为严格的限制。在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大关键技术方面,我们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如果我们长期处在输出有形产品的阶段,在知识创造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方面无法领先,那么,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就会处在不利的竞争地位,国民财富很难有大幅度的实质性增长。这就对转换发展模式和贸易模式,加快教育改革,加强科技、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自主创新步伐提出了迫切要求。总之,

5、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革除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方面,创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组织管理、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各地各部门真正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把各项工作转变到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上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当前推动科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推动科学发展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一是党中央推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决心以及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各地区各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二是科学发展符合民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积极参与。科学发展观

6、“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老百姓的愿望和呼声,这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为中西部落实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四是改革开放 30 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积累,给各地落实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存在着不少影响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认识上,存在着“满足论” 、 “阶段论” 、 “坐等论” 。一些东部地区的党员干部不能从科学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眼光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工作,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 ,站不高,看不远,陶醉于已有的成绩

7、之中,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进取精神和“二次创业”意识;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发展是分阶段的,东部地区先行一步,有条件考虑发展社会事业,考虑农村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发展滞后,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让经济快起来。为了快, “三高一低”的粗放模式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经济发展了,有条件了,才能考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才能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有些中西部地区的党员干部认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规律,我这地区有资源、有条件,过去欠发达是中央没给政策,现在东部发展后劲不足了,环境条件变了,必然向中西部转移,中央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轮都轮到我发展了,因而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主动性。二是在谋

8、划发展上,缺乏针对性、持久性、统筹性。一部分党员干部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不能从基层的实际发展要求来作规划,不能从群众的期盼和根本要求来部署工作,结果下了很大力气,付出很大努力,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一部分党员干部临时观念突出,急功近利,急于出政绩,缺乏长远打算和科学规划,寅吃卯粮,债台高筑,透支财政,搞短期行为,把包袱扔给后人,局部看有效果,总体看效果差,短期看有成效,长期看副作用大;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方法片面,一手软一手硬,总是觉得搞经济硬,搞社会事业软,建工厂上项目硬,搞环保生态软,不会两手弹钢琴。三是实践中,存在着拿来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一部分干部总是强调本地区发展

9、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矛盾头绪多,缺乏资源和人才,依赖中央和兄弟地区支持思想严重,习惯于“输血” ,不在建立“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或者对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一些产业不设门槛,照单全收;一些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喊得很响,在实际操作中,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新、办法不多,结果,仍然走的是强调经济增长、经济投入的老路子,忽视民生建设投入,忽视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习惯于老调新唱,按老办法办事,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所有这一切,都阻碍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同地区和部

10、门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措施。课题组仅从市、县的层面,紧贴发展的实际,围绕用创新精神推进科学发展提出七方面建议。1.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思想认识的高度、理论领悟的深度,决定了推进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感情认同,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通过深入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强化五种意识:以超前和长远眼光看问题,好中求快、平稳较快的理性发展意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活

11、力和竞争力的主动求进意识;统筹协调、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循环发展意识;开放包容、创业有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识。2.坚持从长计议,确保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出新成果。首先是完善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长期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专家论证、社情民意收集分析长效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性。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中力量对发展规划进行再审视,对现有制度进行再完善,凡是制约、影响科学发展的要废止或修改,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要充实完善和抓好落实。四是要着眼于促进发展、保障发展,不断创新产业

12、导向机制、财政金融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机制等。3.坚持推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引进来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推动企业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很好的路子。只要我们的企业有敢于走向世界的闯劲,有迎难而上、寻求机遇的韧劲,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在涉外人才、职工培训、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措施等方面准备充分,就能够在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的海外市场开辟更大发展的新天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坚持以增加农

13、民收入为目标,谋划县域经济的新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县域经济规模小、水平低,是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我们在陕西、海南调研中了解到,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渠道就多,提高的就快;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农民收入也相应的比较低。一些同志说:“大企业富财政,县域经济富百姓。 ”要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吸引吸收更多农民就业,用减少农民、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办法富裕农民。5.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往往面临着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两难课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

14、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要把保护生态提高到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坚决避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把眼光放得远一点,避免短期行为,为未来留有余地,为子孙留有空间。6.坚持努力探索省直接管理市县的体制,深化行政管理创新。县(市)以及行政机关,上承省(市) ,下启镇村,处于强国强省和为民、安民、富民的第一线,是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群众生产、生活,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点。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海南实行的省直接管理市县的体制,对于提高行政效能、营造又好又快发展的环境、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索

15、省直管市县的体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权责相统一、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以及决策权、执法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科学划分省和市县两级政府职责,提高市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7.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综合考核评价新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和巩固,最终还要靠干部考评制度和正确的用人制度来保障。2006 年,中央组织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试行) ,在各地各部门引起良好反响。在调查研究中,大家也提出,落实这个办法,一要探索多元化、经常化考核办法;二要注意研究不同岗位政绩指标的差异;三要研究探索考核指标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问题;四要研究探索干部考评、奖励、监督、惩处的配套制度。 (课题组组长、执笔人:汤恒;课题组成员:张枝林、厉月姿、霍春光、周富、刘德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