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2125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内容摘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少老师的目标意识淡薄,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我们知道有效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整体把握、全盘考虑意识;要根植于文本的细读。在教学目标的陈述时,要做到“集中、整合、明确” 。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效的,才是可以实施的,才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键词 阅读教学 目标 确定 陈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所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为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认识和实践,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衡量课堂教学或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2、。因此,一个准确明了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的一把尺子。它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的作用我们每教一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目标,那么教学目标就成了教案上的文字游戏,最终没有着落,也就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老师上好课的首要条件,所有的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撞得头破血流,满身伤痕累累,白费力气。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首要环节,它能够积极地引导教学活动一步一步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能够帮助

3、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构思,在纷繁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出教学训练的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广阔的天地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做小学语文论文2到事半功倍,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体现着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教学目标是否达标又是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的标准,如果,教学目标都无法达到,好课是无从说起的。因此,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前提。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最优化的首要条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一)整体把握统帅教学目标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专题”组织单元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

4、的新取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整体把握、全盘考虑”意识。因此,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蕴涵着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指引性价值。老师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甚至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应该非常清楚。而现在有这种意识的老师又有几人呢?没有了这样一个大方向的指引,又怎能做学生学习的引导人呢?因此,一个语文老师,一定得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把各年段的目标要求烂熟于心。再结合本册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课处于何种地位,达到何种要求,心如明镜,不要拔高要求,也不要降低目标。如:对于默读在每个学段

5、有不同的要求。在 1-2 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4 年级要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6 年级却要达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明确这样的要求后,低段的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指导学生开始学习默读。高年级时,老师就要训练学生提高默读的速度。这样循序渐进,有意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二)细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现在,经常看见老师在备课之前,一拿到教材以后,不去研读教材,而是忙着去网上查找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翻看备课手册,把别人的教案中感到比较好的环节都拿来勉强凑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钻研教材,所谓的备课。这样凑合

6、出来的教案,教者必然对自己所教的教材要达到的教3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呢?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植于文本的细读。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细读文本。那么,如何细读文本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教师拿到一篇课文后,先把文本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然后,把书本合上,静静地回想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的什么?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是什么?笔者认为只读了一遍就给读者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的内容,其实就是课文的重点的内容,是作者浓墨重彩的地方。在设计教案时,教学目标中一定要将重点体现出来。以上的做法只是对教材的一种初步的认识。其次,还要对文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细读品味,看一

7、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怎样描写细节,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构段成篇,其中,还有哪些地方疑惑不解,需要查找资料。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哪些词语学生容易理解,哪些关键词语容易被学生所忽略,老师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细读教材以后,教学的目标自然而然就会从模糊到清晰。因此,教学目标一定要在细读文本之后来确定,这样的目标确定才会合理。例如: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 ,在确定关于对“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目标时,读了第一遍后,父亲的诚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标确定为“帮助学生体会父亲的诚实品格” ;读第二、第三遍时,考虑到父亲面对一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在库伯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

8、在如此大的诱惑下毅然选择了诚信。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了解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汽车给库伯先生的,体会父亲的诚实守信。 ”读第四、第五遍时,考虑到语文课的特点,要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提高语文能力,因此目标确定为“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诚实、讲信用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地深入都得益于“文本细读” 。常言道“好书不厌百回读” ,教材的解读更是需要反复多次的品读,每一次的读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要做到准确把握教材,这对一个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所谓“站得高,看得远。 ”一个语文素养高的老师对语言文字就有像林黛玉进贾府那样的敏

9、感和警觉,善于捕捉文眼,做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三、教学目标的陈述4(一)目标要集中一节课只有 40 分钟的教学时间,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要达成的目标也应该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集中,少而精,否则,就会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样样不能达到。经常有些老师备课备得细致入微,把每一个知识点全都考虑进去,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洋洋洒洒一大片。如,一位老师教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时所订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摊、奈、凝、竖、拇”这 5 个生字。2、理解“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趔趔趄趄”等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

10、、在重点句子的品读中体会“我”内心的情感变化。2、在课文的品读中感受“我”当时处境的艰难。3、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热爱祖国的相关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文中的“我”产生敬佩之情。以上的目标制定就违反了教学目标要进行“集中”这一原则。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要完成这么多的目标,真是无从下手,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并非让我们老师拿来简单套用,而是得进行集中,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行了,无需死板地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进行一一罗列。正所谓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

11、。因此,我们可以对以上目标进行调整集中,可以这样确定:1、认识“摊、奈、凝、竖、拇”这 5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重点句子的品读中体会“我”内心的情感变化。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5这样一调整,目标就集中了,只要核心的教学目标达成了,那么其他的附属目标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二)目标要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集中,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和相加,因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不妨把各种单一性的教学活动加以整合,形成教学活动板块。一堂阅读课可以设计成三、四个教学板块,每个教学板块围绕核心目标,可

12、以融合多项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如,上面所说的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目标,看似单一的目标,其实蕴涵着起其他目标,例如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这一目标中,就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热爱祖国的相关句子。(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 (3)感受到“我”当时处境的艰难。再如上面所提到的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中的“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诚实、讲信用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这一目标中也包含了众多的内容:(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2)父亲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3)父亲为什么中

13、彩之后神情严肃?(4)想象父亲用橡皮擦 K 字的心里活动。 (5)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这句话的意思。把众多的内容整合到一条教学目标之中,一个目标中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经过整合后,三维目标才能交融在一起,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就非常清楚自己这节课要做些什么,课堂上才能做到“一课一得” ,课堂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三)目标要明确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目标训练不明,以致“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目标定得不明,内容就会取舍不当。目标明确,上起课来就会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

14、说正确的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 ,那么明确的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学目标确6定为:1、学习课文的 8 个生字。2、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3、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首先看目标(1) “学习课文的 8 个生字” ,而生字的学习分为“会读、会认、会写”三个层次。学习生字到底要达到哪一个层次,没有明确地指出。 目标(2) “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这一目标非常广泛,是整个朗读训练要达到的总的目标,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做得到的。目标(3) “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

15、写作方法多种多样,在本课中最显著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在目标的设定中就应该明确地指出。教学目标不明确,上课时只能东摸一把西摸一把,结果往往是什么目标也达不成。以上的教学目标不妨这样设计:1、认识课文的 8 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从以上看出,这样的目标是明确的。对于这 8 个生字要求做到能正确地读写,课文的朗读要达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在语文技能上,要达到抓住重点语句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师在教学时就不会偏

16、离,可以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顺序,一步一步达成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只有教师会动脑筋,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自然就会灵活多样,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指向教学目标,这样教学才会有效。以上从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陈述等三方面作了阐述,相信老师们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只要老师心中装着目标,那么,在课堂的实施中自然就会做到“收放自如” ,得心应手,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7参考资料:1于漪、刘远.张祖庆讲语文M.语文出版社,2008.92孙双金.小学语文教学人物J.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2009.53 徐敏儿.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J. 浙江教学研究,2011.44 薛法根.教学活动的设计J.小学语文教师.2008 年 9 月刊 5 周兆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标准探寻J.教学月刊.2010.9 月上小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