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929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浅探内容提要 英语教学应重视“以应用为动力,以 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应体现“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 的语言学习规律, 强调在大量的英语实 践中接触大量的英语材料,丰富 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致力于形成“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和求得知识,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系统学习,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实际。主题词 生活 运用 情境 实际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

2、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还指出英语教学应重视“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 ,应体现“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的语言学习规律,选择贴近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资源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强调在大量的英语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英语材料,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致力于形成“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生活

3、中发现、积累和求得知识,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系统学习,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一、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英语知识生活处处是学习资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积累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利用 VCD、电视、书刊和网络等媒体,鼓励和辅导学生阅读英语小短文,收看少儿英语节目。如Go Go 学英语 , 蓝猫英语电视英语,迪斯尼英语VCD 片, 英语辅导报 、 英语周报 、 学英语报刊等。在耳濡目染中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随时收集、记录身边的英语。现在各种商品的标签、

4、商店招牌、商2品包装袋、各种家用电器上处处有英语,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收集的英语信息在英语活动课中作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保持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三)经常在校园、教室播放英语歌曲、小诗、小故事。在听听、哼哼、唱唱中让学生感受英语的旋律美,音韵美,语调美,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在生活化课堂中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包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和学生操练形式的生活化。教师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活动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一)创设生

5、活化的课内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乐园,学生在这里接触英语、学习英语、体验和参与。教室环境的英语化、生活化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消除英语学习的距离感和生疏感。在教室的墙上、黑板报上用英语书写上谚语、格言、日常交际用语;用英语书写课程表;展出学生编写的英语报和收集的各种英语标签;提倡用英语书写姓名。除了教室环境的布置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营造生活化的学习语境。如:在教学快餐食品名称时,可选一个活动教室,把它布置成 KFC,教师则把自己扮成营业员,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亲身感受英语环境下的 KFC;在教学动物名称时,将不同的玩具放置在不同地方,象征一个动物园的各个动物区,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对学

6、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又如在学习服装时,可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各季服装,并贴上价格标签,把教室当成是一个服装城,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买卖交易。另外,也可以利用录音、VCD、课件等手段把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感官。如组织学生欣赏外国人过圣诞节的碟片;观看英语国家用餐的片段等。(二)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英语课堂,缩短了学英语与用英语的距离,其整个教学过程相当于一个实际的交往活动。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导演、引导者、领路人。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要生活化,富有生活情趣,再配以贴切、形象、生动的体态语言,把学生引领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如在教学 Nature Park 时,

7、教师可以以导游的身份,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在教学 House 时,教师先扮成设计师,用自豪的语气逐一介绍自己心爱的家,然后让学生都来当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自己心中的3家,再进行交流。教师设计教学环节要符合生活化,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性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展现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主角。如教学 Food 时,设计出活动化的点菜环节;学习 Sports 时,让学生边说边把生活中的运动动作表演出来;在教学方位词时,用布置自己的房间的形式呈现。只要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无论什么内容,都可以找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结合点,并由此设计出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8、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用在其中。(三)提倡生活化的活动途径学生良好的英语能力分不开良好的语境和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生活化的课堂里,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因素,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从中体验人物的情感、话语,再现生活中的不同人物的形象。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如: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个采访活动;以同桌为单位,完成一个设计活动;学习“Let me”时,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值日的分工;学习“What can you do at home?”时

9、,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义工活动。三、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 “回归生活”新课程的生长点。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曾说过, “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现在的英语新教材选择的话题大部分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在课堂内的教学是不能大范围、多频率地使学生使用英语的。仅仅靠课内语境、课堂的生活化是不够的,还应该寓语言体验于自然生活之中。(一)创设课间语言环境,运用英语。晨

10、间、课后,在学生之间进行英语口语对话,从最简单的问候语开始,再慢慢运用其它的常用句子,如:Who is on duty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o we have on Mondays?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Whats your favourite class? 这样使大部分学生能进行实质性的对话,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二)创设校园特定环境,运用英语。鼓励学生走出班级,走向校园,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口语交际,积极提倡用英语向老师打招呼、问候,引导4学生扩大交际的范围,让学生得到实用性

11、锻炼。选择实用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排练,并在班级文娱演出中表演。请校外一些外语培训机构的外教老师来校进行日常用语交流,以及请外教参加一些节日庆祝活动,如儿童节,生日派对,教师节,迎新年,母亲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同时很好地运用了英语。(三)举办各项英语活动,运用英语。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英语小品比赛,歌曲演唱赛,课本剧表演赛,歌谣朗诵赛等;另外,每年举办英语周活动,期间的许多比赛,这些都是学生运用英语的好机会,让学生在展示自己英语的同时,感受说英语、用英语的喜悦之情。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

12、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这块生活舞台上,通过“唱一唱” “跳一跳” “玩一玩” “演一演”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说英语,讲英语,最终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语,使英语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参考文献: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月;2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3 英语辅导报 (小学教师版)总第 145 期,2004 年 7 月 5 日, 小学英语主体性教学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