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不同年段科普文的语文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750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不同年段科普文的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不同年段科普文的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不同年段科普文的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不同年段科普文的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不同年段科普文的语文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秘不同“年龄”的科普文浅谈不同年段科普文的语文教学【摘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有 “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 环境意识”。 现行新教材因此增加了不少科学、科普类作品,内容涉猎面更广了,知识接触点更新了。这些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 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 中小学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也明文指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由此可见,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理应 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关键字】低中

2、段 高段 科普文 语文教学科普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一席之地,课堂中不仅要注重理清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等。然而,为了体现科学知识的严谨性,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准确性,使得教师不经意间会将教材咀嚼得只剩下知识的框架,对于语言文字的讲解只剩下“写得生动而准确”。语文课就成了科学课。科普文到底该怎样教,“让科普文充满语文味”成了所有教师的共识。接下来,我就简要地阐述一下各年段科普文教学之间的不同。一、教材:低中段“故事趣”,高段“文字实”其实,编者在科普文的编排上十分切合年段的特点。低中年级的科普文通常都以童话的形式出现,科普知识融

3、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去,趣味性强,十分符合低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地传递着枯燥的科普知识。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小松鼠找花生果 。课文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从花生开花,到小松鼠像摘花生果过冬,到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到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到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又如:三年级下册的水上飞机 。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海鸥的所见、所闻,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外形,主要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总之,低中段相对弱化科普而注重故事情节。在高年级出现的几篇科普文,就带有了明显的说明文特点,因为高段的学生的知识

4、积累广了,思维水平提高了,有了很强的接受能力,所以高段的科普文语言简洁、表达严谨,有趣的故事情节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准确的数字,标准的诠释,出现了一些专业术语,十分实在。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篇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问题来安排材料。第一自然段通过地球与火星相比较得出“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接着根据照片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然后阐述了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 “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

5、生存的?”文章已经没有了有趣的情节,而是用一系列问题串联起来,分别阐述火星的特点。又如:六下的海洋21 世纪的希望 。课文在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之后,首先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接着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条缕清楚、纲目分明。不难看出,高段的科普文根据高段学生的能力水品加重了科普味儿,一眼望去较低中段就显得枯燥乏味了。二、目标:低中段“激情趣” 、高段“明知识”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差异与阅读能力的高低,科普类文章的教学目标也不同。低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科普童话是最适合的学习科普知识的文体

6、。教授这一类的文章,教师不能将目标一味定位为了解科普知识,强化知识的准确性,拓展相关知识这些方面,而是要先重在认识字词句,先把语言能力基础打好,再通过教学调动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有趣的对话,丰富的故事情节,精美的插图,让他们喜欢阅读科普文,感受阅读科普文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也为以后学习深奥的科普文打好基础。例如: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 。教学目标可设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6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

7、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理性思维以及阅读分析能力,同时好奇心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面对课文内容缜密,信息量大的高段科普文,除了要明确文章严谨的科普知识外,还要明了文章环环相扣、条理清晰的说明写法。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实践拓展新知的意识。如:六年级下册的海洋21 世纪的希望教学目标可设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洋特点,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

8、护海洋的情感。3.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合作交流,了解今天海洋开发利用取得的巨大成就,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明确了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然后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想想学生需要学什么,什么已经会,什么能力是需要教师去指点训练的,科普文的教学目标就能很准确地把握了。三、教学:低中段“读中演” 、高段“品中学”用“声情并茂”来形容低中段的课堂是不为过的,由于科普童话的题材,低中段的教师也较容易组织教学,把科普文上出语文味:读一读、演一演、猜一猜,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也乐于读这类文章。就以小稻秧脱险记为例:第一幕中杂草的“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和小稻秧的反抗。第

9、二幕中杂草的“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和小稻秧的危在旦夕。第三幕中的喷雾器大夫收拾杂草的场景和杂草的“有气无力、纷纷倒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用表演的方式去理解,不仅了解了难懂的字词句,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了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科学知识。 “读中演”对低中段学生读懂科普文是大有裨益的。 高段语文训练,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素养的培养就要更加理性化了。以海洋21 世纪的希望为例:是科普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实在、生动、严密,不拖泥带水。教学时要带学生去品文字,即揣摩语言是怎么个准确,怎么个实在,怎么个生动,怎么个严密。如“海洋给人

10、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这些字词赋予了海洋鲜活的生命,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这就是科普文中的打比方读者的感受,一扫科普文枯燥、乏味的特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语言功底。 接下来要带学生去品说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在教学此类文章时,说明方法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可直白地扔下这些字眼:比较、引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如“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问:为什么说海洋是个聚宝盆呢?学生会去品读文章得

11、出这样几点: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在“能源危机”的年代,可以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人类可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最后总结:是的,海洋装着这么多的宝贝,所以称它为聚宝盆,多么形象的描写,这就叫“打比方”的说明手法。这个教学方式,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淡化了说明方法的讲解,学生在与文本一次又一次对话后,他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打比方的写作手法,同时还理顺了文章的内容,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在低中年段的科普文教学,让学生动起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还能无形中学会科学知识。高段的科普文教学则注重发展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之后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会多思多问的科学精神,明白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不管怎样,我们要寻找、关注科普文的情感点隐含在哪里。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科普文,同样可以上得十分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