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748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劳技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劳技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劳技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劳技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劳技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技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寓德于教:让“感恩”为劳技教学增值【内容摘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父母、老师、社会的关爱视为理所当然,缺乏感恩意识,因此在小学劳技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创设情境熏陶感恩情怀,搭建平台践行感恩情怀,拓展延伸传承感恩情怀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唤醒学生心中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追求劳技课堂教学的高效。【关键词】小学劳技课堂教学 感恩情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36 年级) 指出:在小学劳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

2、女,父母和长辈们对其及其宠爱甚至为溺爱,这种现象令很多小学生认为,别人的付出和他们的接受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典型的感恩教育流失。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通过感恩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创设情境熏陶感恩情怀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学生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积极兴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情感中最活跃的因子,一旦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情绪气氛陡长,学习效果得

3、到明显增强,既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又能有效达成情感教育目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教学实践证明它是教师有效促进情感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多种方式的创设情景,不仅仅是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当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时就要考虑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顺利实现情感教育目标。1借助画面,感受生活每个人都具有潜意识,要把潜在的意识转化为行动意识,应该要有一个激发潜能、付诸行动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在劳技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感恩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沉浸在感恩的思想境界之中,拨动感恩的心弦。比如在教学面包里的

4、劳动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给学生播放做面包需要的原材料、做面包的生产过程、需要为面包付出的工作人员等视频画面。观看视频后,学生深深地体会到餐桌上的面包是来之不易的,同时也从画面上受到了熏陶感染,感受到了一个小小面包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勤,感受到了劳动背后的艰辛。2利用故事,触动情感生活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儿童普遍喜欢故事,这主要是由于儿童受生活环境所限,只能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外部世界就具有更加强烈的探索欲2望,而故事所提供的虚拟世界正好迎合了儿童的需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故事情景,再辅以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就能融于故事的情境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进行

5、感恩的教育。如讲述记一辆纺车这个小故事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想,师顺势引入:你觉得现在我们还需要学习一点基本的布艺技能吗?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这节课的布艺学习上来。3角色体验,拨动心弦当学生的感恩意识被唤醒后,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让感恩之情流淌在学生的心头,让感恩深深地烙印于心。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是外地生,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此在教学肉饼蒸蛋一课时,我先让这几个孩子讲述他们家乡同龄人的生活情况,以及自己在家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情形,学生听后,心底波澜起伏,情绪受到了感染。此时,我再让孩子们进行操作演练,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实践,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此时

6、学生就会想到为人母的艰辛,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无处不在,学生的心头就会自然而然地涌起对父母的报达之情。二、搭建平台践行感恩情怀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更好的情感世界的教育,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高度责任感的有用之才。作为小学劳动技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在教学中着手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引领学生走向宽阔的感恩之路。1.在劳动中体验记得在五年级上课时,安排学生做“番茄炒蛋” 。学生事先从家中带来鸭蛋和西红柿,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鸭蛋打散,搅拌均匀,然后再放到锅里炒。很多学生平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真让这些孩子动起手来,不是鸭蛋壳掉在了

7、碗中,就是鸭蛋搅拌不匀蛋清仍是蛋清,蛋黄还是蛋黄。在锅中翻炒时,学生更是被热油吓得哇哇大叫,炒出来的菜有的索然无味,有的像掉进了盐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当日有个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做一道菜好麻烦,又要洗又要切,耗了半个钟头累死人,做菜太不容易啦,真心感谢为我们全家而默默烧饭做菜的妈妈啊!”2.在合作中体验在自制毕业纪念册课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毕业纪念册的设计。我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引导组内学生分工合作,设计具有个性的毕业纪念册。初步设计。启发学生们想一想,毕业纪念册一般可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可以选择哪些内容,用什么材料制作。可引导学生从材料、形状、颜色、用途等方面考虑,可先画出草图,

8、鼓励学生能用草图或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构造、制作材料和设计思路。分工合作。根据小组成员各自的特长去分工:善于画画的进行美化;文字功底好的负责撰写,会设计的负责装帧;写字好的负责抄写合作上,提倡生教生。因为学生经历过的社会实践不同,经验、能力水平也不同。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自主搜寻各种材料,有创意地选择材料(可废旧物利用、可购买、可同学之间协商调剂等) 。动手制作。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剪、贴、镂、塑、镶、刻、折、订等制3作方式来完成、制作出不同风格、个性魅力张显的毕业纪念册。学生完整地经历制作的全过程,与各种材料亲密接触,渗透了自己的创意,亲历技术的挑战和创新,才会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体现着

9、合作、友谊、智慧的纪念册,也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关爱他人,感恩于他人。3在评价中体验我们知道,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仅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而且往往是两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完成一件劳技作品、一项劳技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以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把作品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毕竟心既灵手又巧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精致的作品也不常出现。如果只对结果评价,就没有几个学生是优秀的。这样的评价无形中抑制着、伤害着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劳技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两极分化严重。此时,我觉得教师要十分注重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作出正确、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卫

10、生习惯、参与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安全意识等凡能体现学生成就感的点点滴滴都可成为评价的内容,让它们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如当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创新的时候,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有力的支持;当学生的作品比上一次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应当表示真诚的祝贺和表扬;当学生的作品做错了,但是她又是那么用心的时候,教师应送上温暖的话语,并给予正确的指导。通过这样的评价,那些没有得到实作表扬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其他优点,听到老师的赞扬声。经激励后,学生也非常乐意接受自己存在的不足,愿意根据教师的建议再进行修正、丰富。因此,在平时的劳技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我的学生手中拿着这样

11、的表格,我想他们记录的不仅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是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见附表)自评 互评 师评参与学习的态度 参与学习的行为 小组合作情况 所获的体会 学习成果 “春天般的温暖”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实现了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快乐中萌发创新精神;在快乐中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于无形之中达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了寓德于教。三、拓展延伸传承感恩情怀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综艺广告片中播放的动人情节:一个孩子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他的祖父用筷子蘸着酱油,告诉他这就是酱油的味道;一位母亲手把手地教自己年幼的孩子用筷子吃饭,告诉孩子我们中国人就是用筷子吃饭的这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我

12、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1与家庭生活相结合4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而每个家庭中都有许多日常生活劳动。把劳技教学向家庭生活延伸,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增强劳动情感和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更能培养他们对家人的一种感恩情怀。如在学完水果拼盘一课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进厨房,学做小厨师,为家人制作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水果拼盘,在愉快的氛围中全家人一起分享。又如在学擦皮鞋 、 淘米烧饭 、 钉纽扣等课文时,我给学生布置家 务 劳动任务:帮父母 擦 一双皮鞋、淘一次米、烧一次饭、钉一次纽扣,干完后请爸爸妈妈评价,并把评价的书面材料交给我。家长们对这样的活动特别欢迎。有的家长这样写道:“我的

13、孩子以前在家是个小懒虫,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现在他却郑重地向我们提出,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孩子能有这样的变化,我们做家长的真是太高兴了。 ”有的家长这样写道:“以前总以为孩子还小,只要让他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可没想到他竟然能像模像样地烧饭了,看来孩子真的长大了。 ”有的家长还说:“早上起床后想给孩子做早饭,可没有想到他竟然比我起得还早,并为全家人烧好了粥,我真想不到孩子会有这样大的转变”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活动,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也感受到了劳动果实带给朋友、亲人、师长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这一份份劳动果实表达了他们对朋友、亲人、师长的感恩之情!2.与公益活动相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

14、作为新课程亮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劳动课的很多内容是公益劳动,需要学生在校外实践。因此,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打扫社区街道卫生,清理乱张贴与卫生死角,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做事,给孤寡老人带去欢乐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感恩他人,并将这种感恩之情回报于社会。“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我们在学生的心中播一份感恩的种子,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让学生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真正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参考文献】1徐长发 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教育研究 2002 年 12 期2陈锦娣 让劳技走向生活 江苏教育研究 2009 年 14 期3李晓燕 亲近儿童 呼唤童趣谈儿童化的劳技教学 文理导航 2012 年 09 期4浦惠琴 劳技教学“生活化”的初步尝试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年 02 期5陈鸿飞 发展性评价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 语言文字报 第 420 期56王彩虹 浅谈如何提高劳技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时代教师版 2012 年 0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