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巴故事(三)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6页
文档ID:33016078
东巴故事(三)_第1页
1/6

东巴故事( 三)知天晓地的神人媒介 在中国之前的漫长岁月中,东巴先生被斥为“牛鬼蛇神 ”,封建社会的 “残渣余孽”,但又听老人悄悄地讲他们是通晓天地人间鬼神万事的异人奇人,于是在惊奇敬畏中就增加了一些狐疑和好奇,但在“大破四旧” 的革命口号叫得人心惶惶的日子里,终究也没有想到要去探一探这些奇人的奥秘 东巴是民众对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的称呼,东巴自己则称“本” 或 “本波”, “本”有咏诵、吟诵之意 “东巴” 一词的词源可能是藏文的 ston-pa,意为“ 智者”、 “上师” 、 “大师”纳西族东部方言区则多称为“达巴” 从东巴经所记载的神话、史诗中看,东巴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古代是很高的,他们是神人媒介,是部落酋长的军师参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知天晓地,善测祸福,能镇鬼驱邪,求吉祛灾,是非同寻常的灵异之人因此,东巴教中有许多被神化了的“神明东巴”到后来,随着纳西族社会不断受到外来政治体制、文化和宗教的影响,纳西族上层统治者对各种文化取舍态度的转变等因素,东巴的政治地位日趋衰落,参预政事者日益减少,只是在劳作之余为人祝吉祈福,请神送鬼,占卜治病他们平时从事耕稼樵牧,是不脱产的农牧民,只是在受人所请时才举行法事,略得实物或现金报酬,但家庭收入主要是靠他们与家人身体力行的生产劳动。

走村串寨寻找东巴 我与东巴的交往有两个途径,一是走村串寨寻访那些不脱农人生产生活的东巴,二是经常走访那些自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受聘在位于丽江玉泉公园的东巴文化研究所和县博物馆帮助学者识读经典,讲解仪式的东巴 我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读大学期间,开始与丽江的一些东巴有来往,1983 年我去德国与科隆(Koeln)大学印度语言文化学系主任雅纳特教授进行关于纳西语言文献的合作研究,一去 4 年 1988 年回国后不久,即正式开始走向山野村寨走访东巴,既以学人的眼光探视这些神秘的东巴老人,同时也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重新学习这本民族的古典文化,以一个普通纳西人的心怀去感受和触摸这一块我过去相当陌生的宗教领域 1989 年 3 月,我同丽江县民族语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学才结伴,去他家乡塔城依陇山区进行田野调查 塔城乡位于丽江县城西北部,离县城 145 公里,是纳西族最早的居住区之一它在中国西南史上声名炫赫隋朝时,南征云南土著首领爨�D 的将领史万岁在塔城塔扎村建了横跨金沙江的铁索桥,史称“万里长江第一桥” ,公元七世纪,强悍的吐蕃将其势力延伸到西南,在塔城建立了“神川都督府” 和“铁桥节度”。

南诏国亦曾在此设铁桥节度公元 794 年,在唐朝支持下的南诏在此大破吐蕃,断铁桥,将其沉于金沙江中,并把吐蕃辖地内万余户麽些迁往滇中我到铁桥遗址处考察时正是深秋,墨绿色的金沙江水平静地流着,发出那种只有大江才会有的沉静但蕴藏着无穷力量的水涛声两岸的悬崖峭岩中,是那一千多年前用来紧锢铁索之处常听人说,当江水至清时,尚可看见沉没江底的巨大铁索可现在要想在金沙江上盼到清澈见底的江水已非易事,那沉睡江中千年的铁索,带着千年前的历史风烟,已永远埋葬在大江深处 满目苍凉的东巴之乡 在纳西人的眼中,劫后余生的塔城是个神秘的地方,它不仅以出美女而著名,民间有“美女之星落在塔城” 之说,而且以东巴教的发达和纳藏文化的交汇而著称,历史上出过不少名震四乡的东巴大师,像近代著名的大东巴东五、和文玉、和绍文等,都是远近有名的大东巴,远近村寨登门拜师的东巴极多,鲁甸乡的大东巴和世俊等都出自东五门下因此,塔城素有“东巴之乡” 的声誉    当时没有直达塔城的公共汽车,我们从丽江城坐公共汽车到巨甸乡,又在那里搭了一辆破旧的敞蓬货车,沿着金沙江边的乡村公路一路风尘地颠簸到乡政府所在地,稍事喘息,向乡里的干部简单了解了本乡的情况,便走十多公里山路去高寒山区伯堆村。

随蜿蜒向上的山路爬坡,穿过属于堆满和陇巴行政村的一些村子,沿途在吃午饭的小学与当地教师聊天了解情况,又与路上走着的村人聊天了解情况沿途还路过一座当地人崇拜的神山约三个多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巴甸村,巴甸村坐落在群山间一大片稍为平坦的狭长地带中,海拔 2600 米这个村又分成 5 个自然村,当时共有 165 户,857 人它所属的整个依陇行政村是“特困村” 据向当地老人了解得知,巴甸村的大多数村民属于四个纳西古氏族“束、尤、梅、禾 ”中的束氏族,部分村民属于尤氏族 这个当年闻名遐迩的“东巴之乡” 仍然保留着纳西族的很多传统的古风古俗,还可以看到不少在丽江平坝地区已几近绝迹的以木板瓦盖顶的木楞房、 “母房” 等居住方式,以家居火塘为中心的种种神灵信仰、方位座位次序、禁忌习俗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在婚丧习俗中也还保留着浓郁的古风, 如以“迎接生命神”为中心的婚礼,人死后分别进行“示路” 仪式,三年内进行超度灵魂仪式等等,偶尔有火葬习俗,男子还身着传统的白色或黑色羊毛毡衣、 头戴羊毛毡帽,不少男子还以传统的驽弓射猎古老的亲属称谓也保留得比较完整 但说到东巴,如今则已经呈现满目萧条的一派凄凉景象。

巴甸几个自然村的东巴所剩无几,知识渊博的已只剩一个和学智我一到巴甸便去拜访他 千卷古籍被付之一炬 和学智老人年近七旬,看去十分潦倒,身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头戴一顶“文化大革命” 时期曾十分时髦的黄军帽,看去脏兮兮的我去时,他正默然坐在院子里烤太阳我看他那有点木呆呆的样子,怎么也看不出这个出身大东巴世家,以博闻强记著称,在二十多岁时就能独当一面地主持东巴教大仪式的祭司的丰采 和学智老人曾经被丽江东巴文化研究室聘请去翻译东巴经,我从同事口中知道他以好饮酒而远近闻名他翻译东巴经很认真,知识也渊博,但因贪杯而常常喝得烂醉如泥,甚至有几次醉倒在街头在翻译了六十多本东巴经之后,他回到了村里 去拜访他时,我特地带了几瓶酒,满以为他会当场打开喝,但没料到他却不喝端然正坐地与我交谈,一谈起东巴教的事,他的话就慢慢多起来,那混浊的眼睛渐渐发出一种灼灼的亮光,一口气地向我讲述了五个东巴教仪式的详细过程,还把家中珍藏的几个用于祭祀仪式的木碗和一个看去非常古老的生命神竹篓拿出来让我看 在讲经论道的过程中,他也讲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家祖上源于纳西王最早居住的丽江县白沙乡,是白沙东巴大师久知老的后裔,后来辗转迁移到此居住,与本村的东巴大师东五是同一家族。

他父亲法名东金,也是远近闻名的大东巴,民国时期还任过丽江县巨甸乡的乡长,是近现代纳西东巴中少有的政坛神坛双栖人物和学智读过几年小学,略通汉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