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快速成熟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场快速成熟法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场快速成熟法则第一步:入圈 第二步:出成绩 第三步:成长 几位女大学生在一家用人 单位应聘。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一位教授曾谈起这样一件事: 他到一个企业里交流,接待他的几个员工与他交流了几分钟后,他就准确地猜出这些员工都是名校毕业的。员工很惊讶地告知教授,他们已经毕业三年了。 此事透露出怎样的道理呢?教授厉害吗?其实,正如教授所言,这更说明那些员工三年了竟毫无长进没有有效地成长为一个与当前环境一体的人才。也许混迹职场三年,还只是一个“人手”而已。 改变环境还是被环境塑造 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与职完全匹配的情况。因此人与职之间必然会发生两种现象,一种就是人的力量大得足够改变环境,另一种就是人
2、被环境塑造。这就像一个 40 号脚的人长期穿一双 38 号的鞋,长此以往,要么鞋破,要么脚变形。 职业规划的理论就是引导人们去寻找与“人”匹配的“职”,但同时也明确地告知: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匹配。因此,准备好改变是职场成熟的必然过程。当然,改变也不是无限的。一个 40 号的脚非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穿并最终喜欢 36 号的鞋,那人生基本就丧失穿鞋(工作)的快乐了。 因此,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目标,就是首先努力去寻找与自己天赋特征吻合的工作环境,然后努力塑造自己与环境适应。最后在能够与环境间游刃有余的时候,适时思考对环境改造的问题。 于是,初入职场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去发现、学习新环境的规则,并
3、努力去适应。 职场环境与大学环境有什么不同呢? 在大学里,你学习的是结构清晰的知识,获得的是抽象、理论性的原则。这些纯粹的理论是把许多实践里的个性删去,最后总结出一个共性的因果逻辑。这些在绝对假定的条件成立的理论,在实践应用中,需要把个性化的条件重新唤回。因为在现实工作过程中,你面临的是背景复杂的具体问题,经常面临临时性事件,这样你很难用一个固定的理论框架去套。因此,进入职场就要重新开始进行适应性、社会化的互动式学习。 有一次公司做产品的市场推广讨论,部门经理提及了一个方案。结果有一员工质疑道:“这样的推广方案,有没有理论支持?”当时引得大家愕然了好久不知如何应对。经了解,原来这个员工是研究生
4、毕业,具有严谨的研究思维模式。但已经工作差不多两年的他,竟然还在用学院的逻辑来做非学院的实践。理论到底与实践如何互助而不是互制,这其实也是职业成熟度不高的人应该好好思考一番的。 没有“入圈”,就基本没有发展机会了 有一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进华为一段时间后,向任正非写了一封上万字的“企业发展万言书”,然而,他得到任正非的批示却是:“假如此人没有精神病,建议开除”。 许多学生以为在学校里学得了“真理”,然后期望用这些“真理”去改造世界。大家试想华为的那名大学生,他所提出来的华为发展建议有没有可行性?再次要说明的是,理论向现实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也反映出企业与学校文化的巨大不同。在学校里,你
5、可以为“一个针尖上到底可以站几个天使”争论不休,但在企业里,大家看的是结果。职场适应,需要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迅速适应。任正非的意思很简单:请你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事实上,这个大学生身上发生的事件,在过去却常常被当做关心企业的正确事情而大加表扬,这个显著的错误惯性,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学校里,你的“老板”鼓励讨论,但企业里的老板通常对讨论不感兴趣;在学校里,你可以为某个“真理”据理力争,但在企业里,有时就是“老板永远没有错;如果老板错了,肯定是你看错了;如果不是你看错,那一定是因为你犯错导致老板出错;如果不是因为你,那么如果老板不认错,那就是没有错;总之,老板永远没有错,这句话永远
6、没错”。在学校里,你可以为知识追求而尽显锋芒,但在企业里,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你的锋芒只能招致打击。 有一位很优秀的学生,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做研发工作,工作一直很好。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对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这位学生去找老板要求加工资,他说:“我现在做的许多事情都是曾经岗位职责说明书里没有写到的”,老板自然辩不过这名学生,但从此之后不再给他安排新的任务。最后,这名学生干满两年后无趣地离开。 在职场,真理就是老板的“愿景”与组织的目标。这就是文化,是与学校里“追求真理”的文化截然不同的。其实这也有道理,在学校里就是从实践总结出真理,而进入职场就是要把真理回归实践。这种回归就需要去感受更多的新条
7、件,讲一个笑话:局长、处长和秘书同乘电梯,结果一声屁响。那位秘书非常机智地指指局长所站的位置说:“声音是从那里出来的。”很容易就能猜出这位秘书的下场“屁大的事都不能承担,还能为领导分担什么工作”。 这就是职场的“文化”或“规则”,有人把它称为潜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是因为你在书上永远学不到。之所以叫规则,是因为它们实实在在地运作着。在组织行为学中,乔治格里奥提出“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意即领导者会因为各种因素把一些下属划归自己的“圈内”。而没有进入“圈内”的员工,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那么“入圈”就是把握这些职场文化与规则的过程。 在职场,这几类人永远不会被领导者纳入“圈”的:一、“爱睡
8、觉的兔子”没有眼色,不主动;二、“跑错了路”努力做着与组织目标不一致的事情;三、“被既得的萝卜田吸引着”贪恋小便宜而失去原则;四、“不把裁判放眼里被 pass”不把自己的直接上级放在眼里。 在职场江湖快速成熟 “初入职场,我总是为有一个和谐的团队感到激情万丈,因为大家分工合作、集体讨论,有着共同的目标,有着共同解决困难的良好气氛。可是最近我在工作中发现,原来团队合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善:团队工作出问题时,大家往往关注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并不关心其他的问题;大家为了突出自己的功劳,都对上一个人提交的工作成果做一点点修改,然后就把功劳据为己有,而抹杀前者的努力” 这就是职场江湖。 职场江湖成熟的
9、第一步就是需要清醒:职场与学校有巨大不同。这里的不同,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去适应? 第一步:入圈 职场社会就是一个利益圈,每个圈子都有资源分配者。一般这个人就是你的直接上司。你的进入就是要去分享资源并同时为组织贡献价值。那么,你的出现不能给原有的利益相关者造成压力。如果你以名校毕业自居,初入职场即指点江山,也许谁都不再敢给你机会。 有一位名校毕业生进到一个单位,自认为知识渊博、满腹经纶,无形中总是对一些老员工不以为然。结果一个月不到就诉苦:很难忍受,自己想好好做工作但总是被“小人”使坏。 因此,被接纳入圈的一个重要底线就是不能给别人造成威胁。更好的表现则是:你的到来使大家更能做
10、出成绩。因此职场成熟的第一关键就是:你永远不要试图通过把上级扳倒而上位,你唯一可以做的是努力使你的上司更有成绩,等到他晋升了,你就可以填补他的空。 那位毕业生可以做什么呢?很简单,只要“装傻、装可爱、装可怜”尤其是还漂亮的女生。结果是,没有多久,她就反馈:“同事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现在做起来轻松多了。” 第二步:出成绩 估计华为那位写万言书的学生是被唐骏的故事激励唐骏进入微软,然后给比尔盖茨提交建议书,最后跃升至微软高层。许多学生正是被这种不全面的激励给害了。如果细致了解唐骏提交建议书的过程,就知道这里面是有关键点的。 首先,唐骏并没有只是理论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是用业余时间做电脑模拟,做了
11、大量的资料收集与论证工作。这完全是在“做自己岗位上的事情”,而且是在业余时间里做的。其次,他没有立即给盖茨老板上书,而是先把建议书发给直接上级。因为总是得不到积极反馈,他才不得不上书盖茨老板。而且在给盖茨老板的信里,明确说明“我已经把该建议书发给上司,但他认为不可行。但我已经做出了模拟实验,结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如果在一周时间里我没有收到您的反馈,我会一周后再次向你发邮件说明该项目事宜”。 注意,这里可以看到唐骏要出的是“成绩”而不是“风头”。果然,一星期盖茨老板没有反馈,唐骏就发出第二封邮件,然后第三封。直到第三封邮件,盖茨老板才被打动,立即招开了研讨会。 所以,学习厉害人要学习细节里
12、的品质与做事的内核,而非形式。还曾听到俞敏洪谈及自己的成功:因为大学四年给宿舍打了四年热水,结果同宿舍的同学都很信任他,最后投奔他共同创业。结果,许多同学听到这个,就开始抢着为宿舍打水。但要知道,“打水”背后那个品质,才是需要学习的! 职场成熟的关键一步,就是在取得规则接纳的同时,开始努力做出成绩。而且这个成绩是能很好地服务于组织利益的,并且能成为组织领导者业绩提升的依据。第三步:成长 要认识到职场的一个潜在规律内职业生涯决定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内职业生涯就是职业资本、经验、能力、职业个性等等,外职业生涯是薪水、职位、环境、福利等人们热切追求的目标。这样,把职场发展目标定位为内职业生涯,心态上不会浮躁,也容易取得上司、老板的青睐,当然这样离成功也最近。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随时检验,问问不熟悉你的人是否能迅速判断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 秦国大将蒙恬出战时,总是写折子向秦王索要封赏。他手下人就很奇怪地问:“蒙将军您并不喜欢这些封赏的东西,为什么每次大战得胜都要向秦王索要?”蒙恬笑而不语。后来蒙恬向一位资深幕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每次出战带走全国四分之三的军队,如果我不喜欢名与利,秦王会认为我喜欢江山!这就是职场规则的内核:让别人有安全感。(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