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毕业论文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301332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毕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山水画中“气势”的重要性 【作者】谭 瑶 【关键词】山水画 气势 重要性 【指导老师】 【专业】美术学 【正文】一、对“气势”的理解()气势的来源一个人面对不同的特殊场景时,往往能生发出不同的气势,正像古人常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证明了画面气势来源于生活感受,是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一种气势。另外,心理学研究证明,特殊的心理状态,可以产生一种心理趋向,而心理趋向则对人的行为举止起着导向支配的作用,其实所谓心理趋向并不是孤立的,它在此时此地的产生同时也结合着人自身气质、性情等多方面个性因素构成一种气势。一个画面的气势,是客观情境的诱发与主观心

2、绪的表露的一种结合体,比如一个人的性格朴厚、刚烈、正直、坚定,于是他的一举一动都渗透了这种心态的影响,并由此使他的作品表露出一种浑厚大方、雄健饱满的气势,这种气势在画面上就出现了方整充实、严密又不失其活泼、庄重而不觉呆板的格局。(二)“气”的概念来源在中国哲学中“气”是形成较早,阐发比较透彻,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淮南子?原道训说:“气者,生之元也。”在先民们看来,气是作为万物生长形成的一种原始基础出现的,万物生成由此,万物消亡也复归于此,其概括起来讲,气的概念可以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其一,气是物质的本原;其二,气的存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其三,气是运动的;其四,气是有生命的;其五

3、,气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还可以属于精神的范畴。到后来人们对气的不同认识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艺术的综合指导作用,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批评标准,如南齐谢赫“六法论”中首论“气韵生动”,五代荆浩“画法六要”一曰“气”即是也!(三)“势”的解说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这样的话语:“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势者,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势”是一种客观运动趋向,意思是人的主观意识与活动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势”又是一种心理意向,因为“势”是通过有形的“体”传达出的一种无形感受和判断,说明它带有一定的不可视的成分,与其说“势”被看

4、到,不如说是被感到来得更贴切。艺术是客观生活的曲折反映,对“势”的体味和认识被引入了绘画领域,则有了“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纸皆非”这样的经验总结。总之,人们在品评山水画作品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气足”,言外之意是有气势,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能得到如此评价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大都属于豪放雄强的一类。其实,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是一种气势表现,华润优美,婀娜窈窕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气势呢?一般来讲,气势表现得自然流畅,似不经意而又恰如其分,既不虚张声势又不故弄玄虚,又不精雕细琢小心翼翼,这样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优秀的、大气的。比如清代八大山人的一些作品,冷眼看去是那样的单纯凝练,圆润生

5、动,好像纸上的一切都是在不经意中自然流出,显得那样任情所至,顺势而动的自然行为,所有的一切都显示了一种骨鲤娟介、非同凡俗的气势,而这种气势准确生动且十分充分地表达,却又看不出丝毫精心设计的痕迹,无怪乎史论家能从其作品的形式风格中引证他们那极具个性的气质品格。二、山水画中“气势”说(一)山水画的构成元素和艺术表现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元素是点、线、面。它们各种不同的转换与组合即是构成方式,这种构成法则也就是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作品中的脉络与骨架。构成还包括了作品中的空间、体积、律动与协调,诸多关系。主宾照应,变化统一,疏密集散,虚实相生,留白等等。总之,每一种构成因素,在中国山水画章法布局中都非常讲究

6、。六法中“经营位置”早有涉及,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因势贯气,逐笔生发。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各方面感觉经验为形式感提供了基础,所谓形式感是构成山水画作品的线条、色彩及由它组成的形象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美所既有的感染力。形式美的因素一是作品中那些特定的线条、形体自身的美如绘画的基本行;二是它们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节奏和韵律,这些因素在一起,传达出作品主题思想所蕴含的特定情感。形式美是指抽象的形式要素如线、色、形本身及其相互关系的美。气势本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概念,它表现在作品中的应该是作者一种心理作用下的行动过程的记录,比方说一个画家当他身处春风怡人,窗明几净的环境中,感觉到一种

7、畅然愉悦之气,他在作品中就要通过气势把这种“气”进一步烘托出来,“势”是气的流露形式,气与势合二为一,通过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温润宁静,优雅秀美是一种气势,剑拔弩张、锋芒外露也是一种气势,只不过借画面显露的是“秀气”与“雄气”的不同罢了。我们知道,“气”无论是将它解释为物质的也好,还是解释为精神的也好,在人看来都是无处不在的,气势作为气在绘画表现中的一种转换形式,也同样是贯穿于创作和欣赏过程始终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元少尹文集序中对气的产生、发展及表现作了简明精辟的解说:“气凝为性,发为志,散于文。”依照白氏的说法,气的凝结形成人的性情、性格、气质,气的释放产生人的志向、志意、追求,当

8、这种气的发散不自觉地充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时,就可以惜此形成一种特有的感人的力量,山水画中气势的产生同样也经历了凝结、扩散、传播这样的过程。山水画从最基本的表现开始,经过理性的概括而并非只凭感觉,具备了不同于生活美而构成艺术美的最起码的因素。如:各种破发,水文描法,树的排列,树叶的各种勾点组合以大至章法等,讲究意在笔先,讲究法度,讲究程式,是构成山水画艺术表现的内容之一。这些都是山水画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只有抓住这些基本法则才能使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意境,使作品表现出外有气魄得势,内有传情精神。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卷首危崖层叠,中间群山起伏怀抱,尖峰峭壁直插,奇峦怪石错落其间。全卷气势奇险,笔

9、墨飞动。石上皴法稠密,依山峰之势而盘曲交错,笔笔遒劲,“峰与皴合,皴自峰生”,二者紧密联系,十分自然。既有纵览群山之势,又与怪石、乱石相依为命。这些点与树的结构和动势的有机结合,表现出大自然的生命。(二)山水画中“气势”的作用气势是山水画精神的体现,气势在山水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和灵魂。它能使画面具有生机勃发的感人态势。山水画中气势起着重要的作用,广义地讲,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审美理想可以促成标志此一时代精神、地域风貌的气势,由于南北方各自的地域环境、文化素养的差异,在总体气势上就形成了北方雄强豪放,南方典雅含蓄的特点。北方山川大地多有豪雄气势,江南山川大地多有清秀柔美气势,北画意象开阔,气

10、势粗放外露,画面组合注重节奏对比的强烈和力度表现,似乎让人进入了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情境,带给人们的是壮美的气势感受。而南画则意象洒脱,气势清高含蓄,画面组合强调悠扬的韵律和舒畅自然的风姿,仿佛使我们感受到“春风杨柳万千条”的优美气势。近人金绍城在画学讲义中说:“作画,以有气势为上,有气势则精神贯穿、意境活泼,否则徒具形式,毫无精神,死画而已,有何趣味之足言所谓有气势者,指全画成一个团结,精神之团聚,使见之者无懈可击。”山水画中各部分连贯自然,尤其是山,要有来龙去脉,脉络连贯,气势自然。(三)山水画中如何“取势”山水画历来主张以气取势。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

11、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得一孔所出。洒然出之,有自在流行之致,回旋往返之意。不屑屑以求工,能落落而自合。气耶?势耶?并而发之。山水画重气势的历史都源远流长。南朝山水画家王微在叙画中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断“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指出艺术创造的最终目的是在画中做到容势,就是说在追求绘画艺术灵动性的同时作到对有限空间的超越。在宋代,有许多的画家对势的理论研究都有一定的贡献,贡献大的就有郭熙,他认为山水画的自然形态是充满活力和生气的,所以山水画才有精神,有意趣,有个性,有感情。把山川都人格化了。这一切人格化的特征,都蕴含着生命的活力,都是“气势”的显现,可见,郭熙眼中的“气势”包孕着丰富的

12、精神的内涵。在山水画中如何取势?自然景象有明暗,有凹凸,有宇宙空间的深远,有万物的灵动之气,是艺术创作的取“势之源。只有通过反复细腻的观察,置外界的自然生命为胸中之画,才能使所绘之画生机盎然,灵气生动。清代邹一桂所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则疾有所势。”(小山画谱)因笔墨线条的运用在山水画中既受到表现物象形体上的制约,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表意性,画面气势的创造,既要求在笔墨的挥洒时首先使受天地之生气而成的自然山川之势合于天地“一开一合”之理,又具生发不穷之意,其势才可源于自然,随意而成。否则,离开对自然之势的观察,“势”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之灵气自不能在画中生存。也就是说只有胸中

13、,才能置于画中。只有刻意观察自然万象,才能使生发不穷之势伴绘画创作悠然而生。山水画讲究气脉连贯,首尾呼应,整体布势。山宜得环抱起伏之势,水宜得波涛汹涌之势。这种势向表现了整体的韵律了脉动,画面气势和自然界的山水势向一致,就会生机勃发。如自然界中,两山看似并不相连,但他同属于一个山脉,它们之间气脉相通,就是整体的律动感。因此,山水之势不是孤立和分割的,它们相声相发,具有整体的性格。山水的整体性是通过诸多局部的组合和诸多表现因素的有机联系来取得的。如果只追求局部的“势”而不顾及全局,这不仅不能取“势”,反而会失“势”。所以在山水画中历来追求起、承、转、合,讲究气脉连贯,首尾呼应,使整个作品形成一个

14、有机的统一体。三、气势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在山水画作品中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若不重视表现这个势,则所画万里江山于有限的画面上,只能象一幅精细的地理图。可见气势在作品中的重要。山水画家常玩一种捉对厮杀的“游戏”,有意造成景物之间的互相压迫、互相冲突,目的就是对“气势”的强调,王维说:“路欲断而不断,水欲流而不流。”画路一路通达,画水畅流无阻,不为高明,虽见话络,但缺乏内在的“势”,这样只能空有表面之活,而没有生命内部的真正活力,这样静止的画面很难在鉴赏者的心目中流动起来。而路欲断而不断,是人能突破画面,追求渺远;水欲流而不流,更使人感到冲破一切的威力,此方为佳构,这就是内在的生命冲突,这就

15、是阴阳相摩相荡所产生的内在之力,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气势。故画诀上屡称,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以烟霞锁其腰;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林欲深,尽出之则不深,山峦断其背。中国画家感兴趣的组合是雾敛寒江、雪残春岸、断山衔月、日落长川、空水际天、危峰障日合处即使开处,断处即使连处,盎然的生意就从这形式的内在冲突中产生。黄宾虹的山水画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正和这构图法则中的“势”有关。他的画,大轮廓、大空间的景象空间特别强烈,外形组合非常醒目,这些都赋予了静止的轮廓外形韵律跳动感的新颖形式,使动静、虚实、开合、繁简等构图法则,转换成一种互相碰撞、互相挤压的空间气势来,使画面转换而演变成动中有静

16、,静中有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的动态趋势。正是这种强大的气势,才使他那有限的画面变成无限的空间,令观者得以神游其间,久久不能忘怀。他的山水画还能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印象。首先就在于构图所造就的景象空间,以及由此产生的画面气势。观他的山水画,其外筐总觉太小,画中景物似有向四周充溢的感觉。山石行走有向左右扩张之势,树木生长有向上下突破之意。确实在他的画中有股特别而奇特的“势”。我们称之为“气势”在边框限定的画面上,它起着支撑画面向外扩张的作用,这种向外扩张之势所建构的一种完美视觉空间,是黄宾虹山水画其构图变化之所以打动读者的重要因素。四、总论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势”显得极为重要,它能加强山水的雄伟气象与节奏变化,这既是真实山水的千姿百态,又是画家意想中的艺术形象,观黄宾虹画作总让人感到有气魄,有气概,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势上,也说明了作者在取势、布势、写势上的非凡功力。而这种向外扩张而又完整的,被称作“势”的形式规则,则贯穿于山水画中的主体意象之中,也渗化在画面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