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298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着童心 且思且行例谈高年级“循环日记”的教学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带的学生已进入六年级。我努力带领他们行走在作文之路上,可渐渐发现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缺乏,连平时还算乐意写的日记也越写越枯燥。怎么办?此时我看到了有关循环日记的资料,于是萌生了让学生写循环日记的念头。一年来,且思且行,感受颇多。感受之一:原来我已禁锢学生那么久!记得那是刚刚开始写循环日记的时候,我结合学生的意愿把他们分成若干组,每组 四人, 设一人为组长。要求小组成员精心“打扮”自己小组的日记本,并 进行评比。 虽然能预料到学生那高 涨的热情,但收到日 记本的一刹那,我 还是惊讶了:这一本封面上是飞舞的枫叶,那一本封底画着一扇爬

2、满牵牛花的窗户,这一本在小草丛中树一块木牌,上 书“属于我们自己的日 记本 ”,那一本雪人头顶飘着一朵白云,写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 进先读书” 那别出心裁的设计,匠心独具的画面,活泼可爱的字体,分明跳跃着四个字:快乐!自由!看着这些日记本,我的心也被点燃了。这一现象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对此会有这么大的热情呢?我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的回答更让我深思。他们说其实他们喜欢“打扮”日记本,似乎这样一来日记本就真正属于他们了,而原来的日记本是绝不允许“打扮”的,里面的内容也是写给老师看看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已经与童心背道而驰那么久,已经禁锢学生那么久!原以为日记本是学生吐露心声的地方

3、,哪知道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作业的一种形式,他们写日记时的心灵是不自由,不快乐的。我们习惯了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用自己的思维去替代学生的思维,习惯了用成人的文化去压制、替代儿童文化,把学生禁锢在“规范”的圈子里。殊不知,当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强行占领和扭曲儿童的情感世界以及思维方式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感受之二:同伴互助老师指导日记本开始循环后,学生的日记题材渐趋丰富,有 选取同一题材的,如一小组成员观察植物后写下了风格迥异的同题日记吊兰;有记录身边小事的,如我家的“战 斗” 涓涓父母情,片片女儿心 秘密日记 本;有关注社会焦点的,如感人的一幕这样的广告能信吗?一

4、路颠簸;有书写心中感受的,如期末真难熬小事见真情大人的心,真 难懂;有奇特而新颖的想象日记,如未来的我假如我是多拉 A 梦游未来世界真是精彩纷呈,从 选材到构思,无一不让我赞叹。享受着循环日记给我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我又开始思考:自从写循环日记以后,我的指导并不比以往多,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呢?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领悟到:其实循环日记更多地体现了同伴合作、互助的作用,而显然这种方式更为同学们所接受。原先的日记方式是封闭式的,而循环日记是开放的。当小组中的成员不会选择题材时,同伴的文章无疑是他写作中的一盏明灯;当小组中的成员不知自己日记的缺点时,同伴的评价无疑是他写作中的良师。就这样,同学们

5、在互助和合作中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只有老师才是学生最好的引领者,却忽视了学生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互助的重要性,以至于老师教得心力交瘁,学生学得厌烦不已。如果能早些考虑到学生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帮助,岂不是事半功倍?原来,同伴互助的力量是大于老师指导的啊!感受之三:窗口理论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有的事情不会一帆风顺,循环日记的写作亦是如此。一天,一位小 组长气愤地告诉我,他 们一组的小 莲没有写循环日记。我听了,一 愣:学生不是挺喜欢写循环日记的吗?为什么会不写呢?于是,我找来小莲,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原来是小莲觉得他们一小组的组员都嫌她写得不好,所以不高兴写了。我翻开循环日记本,看到

6、了她的文章 快乐的音乐课。的确,文章写得中心不 够突出,错别字也多了些,但中间有一段 场面描写还行。我又看了组员对文章的评语:“ 你的这篇文章语句不通,我看不懂你写的什么,整篇文章错别字连天,字也写得太大了。 ”难怪小莲大受打击,不 乐意写了。此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自从写循环日记以来,我重视的是日记本身的质量,而忽 视了对学生如何评价日记的引导。于是,我在班级里把这篇文章展示给大家看,并 让大家一起来评一评。不出我所料,一开始,学生都是指出的缺点,我看到小莲的头越垂越低,脸也越来越红。我示意同学们先停下,仔细读一读文章,看看能不能 发现优点。几分 钟的沉默以后,大家开始发言了:“ 我觉得文中

7、的 一下课,大家像出 笼的小鸟似的飞了出去这个比喻很形象。 ”“刚上课时,同学们分别有什么表现,她写得很有顺序。 ”渐渐的,小莲低垂下的头抬起来了,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我趁势引导:“ 该如何评价同伴的作文呢?” 同学们纷纷说 ,要肯定同伴的 优点,同时指出他的缺点,并提出修改建议。从那以后,我开始注重对循环日记评语的评价,并 对评语采取加星的方式,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同学们的评语写得越来越好,有时连我都感到惊讶。如一位同学在读了爱唠叨的妈妈一文后作此评价:“这篇文章很真实, 妈妈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生动,结尾虽不长,但却是点睛之笔。但我 觉得你妈妈的唠叨是为你好呀,为什么你要对你妈妈的唠叨感

8、到不耐烦呢?” 这段评价语不仅点出了文章好在哪里,还对同伴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可 谓语重心长。再如一位学生在读了怪怪姓名一文后这样评价:“我觉得你的语言很夸张,如 同学们惊叫起来,半个地球的人都听得到。 这样把当时的场景写活了。还有,你的 语言很有新意,如太阳还 是那个太阳,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只看 见枯燥无味的 课程和老师那一张一合的嘴巴。一切都像电脑编程一样, 顺着程序工作着。 但你太喜欢用网络符号,那毕竟是网络上的,请你不要太频繁地出现在文中。 ”这段评语针对文章的语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谓有理有据。随着学生评语水平的提高,循环日记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同学们也越来越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班 级里

9、的人际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谐。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同学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同伴互助?表扬的力量?似乎都不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乔韩窗口理论” ,心中才了然。美国心理学家 Jone 和 Hary 提出了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我正是通过循环日记这一方式,让学生与他人分享了秘密的自我,并通过同伴的评价让学生减少了盲目的自我,所以使得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循环日记居

10、然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我预料之外的。另外,从赏识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赏识同伴的文章也是意义非凡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是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事实上,每个人在完成一篇作文后都会有一种期待心理,如果这种期待获得了满足,将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成为写作的动力。在循环日记的评价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挖掘同伴的闪光点,这就让学生

11、产生成就感,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之四:从“小循环”到“大循环”的启示循环日记的写作还在进行,但我渐渐发现,学生的写作热情有些消退。怎么回事?是我激励得不够?还是学生懈怠了?仔细想想,都不是。我一组组翻看着他们的日记, 终于找到了原因: 这么长时间,日 记本一直在同一小组循环, 渐渐地便没了新意,题材的选择,写作的方法,一小 组的同学 渐趋 一致,学生的兴趣也淡了。找到原因后,我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换循 环。宣布完新方法,同学 们就迫不及待地交换并聚在一起阅读日记了。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丰富的:有的偷偷地笑,有的朝作者直眨眼,有的则显得很严肃从他们的表情中,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拔节的声音。

12、从“小循环”变为“大循环” ,只是循环日记方式上的一个小小变动,为何孩子们会如此乐意呢?细细想来,还是因为顺应了孩子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同时也使他们能学习到更多的文章,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智慧。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追求新鲜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是幼稚的表现,但我们没有想过,这正是他们内心所渴望的。我们往往站在成人的高度,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忽视了他们的渴望和感受,所以学生对写作表现出兴趣缺失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正能看到现今作文教学的不足吗?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的天地,而小组间的循环日记像飞翔的翅膀,载着孩子们去阅读同伴的心灵,表达自己的心声。一年来,循环日记带给孩子们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写作水平的提升,带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考。蓦然回首,发觉一切只需循着孩子们的童心前行,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满足他们的渴求,放飞他们的心灵,给他们最大的自由,就能收获最丰硕的果实。至今,在我的书柜里,还保留着所有的循环日记本,它不仅是孩子们的成果,更是我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