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259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例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语文的天空例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摘 要:把音乐引进语文教学,不但不会有何不妥,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提高审美情操,促进学生思想、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跨学科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性因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音乐辅助性教学的尝试为我们教育者发挥教学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也是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结合的一个有效途径。关键词:音乐 语文教学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从昆曲到现代散文诗,音乐,作为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始终与文学相互交汇,相互融合,两者相伴相生,流光溢彩,令多少人为之赞叹,又令多少人为之悲伤、为之震撼!语文和

2、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优美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好的文章有音乐般的韵律美和旋律美,生动的课堂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和结构美。许多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是提高学习、工作的高效武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时可以烘托气氛,有时又能指导朗读,有时还能拓宽想象空间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一、在乐曲中渲染情境音乐是极具渲染性的艺术。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够聆听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乐曲,是很快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坡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课堂教学良好的情感基调的。上草原之

3、前,我先播放了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曲子旋律柔美安详又充满激情,再配以优美的草原风光,将学生引入了辽阔而高远的草原意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在朗读课文时, 很自然地读出了高远、静谧的感觉,已经不需要老师过多地进行朗读的指导了。在教在大海中永生时,考虑到这是一篇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新闻报道,是一篇深情并茂的祭文,是对伟人辞世的哀恸,是一曲对伟人的激情澎湃的颂歌,是对他伟大人格力量的赞美。教这样的文章,首先要让学生能沉浸到一种“悲”的气氛中,于是我选择了新闻播报的形式,用低沉、缓慢、悲伤的语调播报一则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消息,同时配以哀乐作为背景音乐

4、。学生们在音乐的渲染下,读得入情入境,甚至达到了“人与书合”的境界。这就很好地实现了由“要我读”转变成了“我要读”,避免了出现“强迫吃食”的尴尬场景。由于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主动阅读,阅读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就很高了。二、在乐曲中品味情思2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许多音乐家都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乐曲的高低起伏表露出来 ,这是语言文字所难以替代的,这种情感只有通过听者

5、与音乐产生交汇时才能感悟出的。如沉香救母(二)中,设计课文第二小节的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沉香为救母亲不畏艰难险阻的?划划圈圈。”交流时,学生总结出这样几点:翻高山、跨深涧、野果充饥、泉水解渴、不顾血泡、血痕从字里行间中,学生找到了沉香救母的坚定决心。到这里一般老师便停止挖掘了。但这位老师在此基础上,放了宝莲灯的主题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沉香在救母的途中就仅仅只遭到这些磨难吗?你还能从乐曲中想到沉香还可能遭到什么样磨难吗?”“老师,我还看到他被野兽围困的情景了。”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我看到了他发烧时孤助无力的样子。”“我看到了沉香单衫薄衣,赤脚行走在雪地的情形。”更多的

6、学生站了起来。此时的学生在想象的帆板上,向着更遥远的海面前进了。他们不仅理解了沉香救母的坚定信念,这一拓展对于理解“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理无比激动。”这句,也起到了加深体验的作用,同时也为沉香历经苦难与母亲重逢而感到高兴、激动。这就是音乐所创设的想象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各自的理解遨游于蓝天碧空中。三、在乐曲中酝酿情意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因此根据情感驱动原理,利用移情作用情境教育,能形成学生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并在加深情感体验中

7、陶冶情操。那么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快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要注意开掘教材中美之所在,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让学生置身于美的境界中。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一处处美的发现,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了解,学生很难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诗本身的内在含义,故而学生学起来就显示得枯燥乏味。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把所教过的古诗按其内容进行归类(如咏物抒情、童心童趣、感时伤今等等),每种类配配以

8、风格相近的音乐。如讲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老师在教室里轻声播放了一首古筝曲,用音乐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曲子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在这种的伴奏下,教师用诗化的语言朗诵诗句,讲解诗意,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细细体会诗意,体会感情。又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名诗时,特别是最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首古琴曲高山流水的高潮部分,高亢激昂的琴声把瀑布从高山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这种生动形象的音乐气氛中,虽没有亲眼目睹瀑布的场面,但也可以感受到瀑布的气势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两句诗意的理解就更加透彻3了,终生难忘。在恰当的音乐背景衬

9、托下,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诗意,更理解了诗之美,在现代作品中音乐同样可以烘托气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从这些例子来看音乐的感染力实在很强,用它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无疑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活力。四、在乐曲中释放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愉悦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持续学习热情,更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愉悦空间。例如:我上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时,先

10、播放延安腰鼓民乐录音,制造气势,渲染气氛,表达感情。随着腰鼓声,我开始激趣导入:安塞腰鼓是陕北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这篇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征。同学们听了延安腰鼓 ,受到人鼓力量的感染,激情澎湃。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悟”到了什么?学生 1:音乐中有人

11、、有鼓,人鼓合一。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学生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相互比照,只有黄土高原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学生 3: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句和反复句来营造这“壮阔” 、 “豪放” 、 “火烈”的阵势。听了音乐,引发我们的联想,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课堂上,学生听延安腰鼓听得如痴如醉,激情万分,学生发言高潮迭起,对课文理解深透。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人们,从而获得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以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语文教学配上适合的音乐,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在教师营造的民主、宽松、愉悦氛围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音乐,是语文教学中的花絮,音乐主要是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语文课就要抓住语文课的特征,而不能把语言课错上成了“音乐课”,音乐只能在语文课上适当的时候点缀一下,否则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相信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随着教师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运用音乐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运用音乐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必将会在音乐声中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