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漠视文化传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99052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应漠视文化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应漠视文化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应漠视文化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应漠视文化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应漠视文化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应漠视文化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应漠视文化传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应漠视文化传承许多百年老校随着城市的发展搬迁了。也有一些老校则一直留在原地,继续传承着历史文化。这种学校在北京、上海比较多。这些学校的发展现状如何? 北京一中:传承与改革 北京历史最早的义务教育学校是北京一中。该校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所老校,有近 400 年历史。但目前的北京一中与四中、八中等相比,却要差一些。这是因为北京一中是前代遗留的皇家学校,而封建皇帝早已被推翻了。四中、八中等学校虽然年代稍晚,却是近现代教育名家创立,根红苗正。 1644 年,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入关那一年把八旗子弟送到国子监读书,这就是一中的由来。清朝光绪年间建立书院,称之为八旗书院。1902 年取名“宗室觉罗八旗中学堂”

2、,从这时起可称为学校。1912 年,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后提出“五族皆可入” ,包括平民都可以进入这所学校。这是一中历史上很重要的转折从皇家学校开始变为平民学校。这时就更名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 。1928 年至 1949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校更名为“北平市立第一中学” ,很多学生也相继投入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著名作家刘白羽就是其中一位。 1949 年后,北京一中达到巅峰时期。当时,学生学习与生活已经是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了。校史记载,有一个班的所有学生都考入了第一志愿大学。文艺、体育、科技各个方面也培养了很多知名校友,如北影导演黄健中,演员李法曾、韩善续等,当年都是北京一中文

3、娱小组的成员。体育方面,北京一中有足球队、篮球队,在参加北京市三好杯篮球赛、足球赛中每次都能拿到冠军。1958 年,北京一中开始招收女生,从此,北京一中开始男女合校。国家女足成绩最好时期的主教练商瑞华就是北京一中足球队队员。中国历史博物馆设计师李之檀也是当时一中的学生。历史上,北京一中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材,如许嘉璐、强卫、林军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导人。 “文革 ”结束后,北京一中首先提出分快慢班,在全国推开后对于快速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1990 年,北京一中成为 12 年一贯制整体改革学校后,提出来一套改革方案:“突破两道门槛,摆脱升学战车” ,把学制缩短。小学五年级r,超前的学生直接升入初中

4、,一般的孩子就上 6 年。英语则分成 A、B 两个班,程度好的申请上 A 班,有困难的上 B 班,由学生自愿选择。20 世纪 80 年代末,北京一中提出 4 门基础课,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而且在课程设置当中给予足够课时保证。 校长汤朝晖表示:我们的教育理想不是师资一流、校舍一流,而是在一中的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其成长一定是优于、大于他进来的时候。一中历史上每一步发展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很多校园选修课。今天选修课已经开设到几十门,这几十门不是学校硬性给学生们规定的,而是征求学生意见之后开设的。上海:老校未必是名校 上海近代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实现近代化转型过程中

5、的一个缩影,也一直担当着中国近代教育“领跑者” 的角色。尽管建校百年以上的小学有 105 所,但其文化特征正悄然淡化,被社会认可的名校并不多。一份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以 1990 年登记在册为基点,上海百年小学数量呈迅速减少趋势,14 年间从 194 所减少到 105 所。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是,不少百年老校对“传承与创新” 的课题有着自己的说法。 前不久,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编辑部组织力量,以 1904 年中国首部通过法令形式正式颁布的癸卯学制为标志,对上海小学进行了调查,最后确定截至2004 年,上海已有百所小学跨入了百年老校的行列。 作为百年老校,办学文化是最基本的要素。对 60

6、 所百年小学的调查显示:虽然 80%的学校能够写出百年办学至今的最大特色,但其中近半内容雷同,另 20%的小学不清楚自己特色是什么;30%的学校表示对校史“十分清楚,了如指掌”,而 60%的学校则只“大致知道脉络和几个阶段 ”;60%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校史陈列室。 老校文化特征的“淡化” ,有三大原因:一是区域调整原因,一些学校迁址后,因缺少相应的配套宣传,当年的辉煌逐步削减;二是历史上小学蓬勃而起,公办、私立等学校同时集聚,规模较小,使得学校办学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易显现;三是校长和教师对学校历史缺乏足够认识,也没在继承发展上下工夫,直接削弱了老校文化特征的延续。 在自评学校的办学质量时,有 5

7、0%的百年老校填写了“ 不一定最好,但在区域范围内质量较好” ,另有 50%则选择“社会声誉良好,教学质量较高” ,显示了相当的自信;而在“百年历史是否给学校发展带来优势” 的选项中,却只有40%的学校选择了“ 很明显有优势”,而 30%的学校认为“ 靠广泛宣传才能体现优势”,另 30%的学校认为“ 优势不太明显” ; 30%的学校认为“百年小学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大于所获得的成绩”,30%的学校认为“成绩大于困难 ”,另 40%的学校则表示“很难判断,有过辉煌,但正经历困惑” 。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老校不等于名校。要在传承和创新上,发挥老校办学积淀的优势,致力于新形势下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从保护优秀教育资源的角度,对百年小学给予更多、更宽松的条件,提供创新、实践、突破、探索的空间。不少校长还提出:希望引进专家资源为学校提供决策咨询,帮助学校寻找如何传承、如何创新的良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