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8824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Q/320903YMH003.3200910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池塘河蟹养殖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河蟹养殖池塘的选择,防逃设施设置,进排水系统安置,清塘,蟹种的挑选、放养,河蟹的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捕捞等技术事项。本标准适用于范围内池塘河蟹养殖生产全过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

2、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3.1 选址:池塘宜选择常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地方,且通电通路。3.2 土质:以偏碱性土壤为宜,避免酸性土壤,并具较好保水性。3.3 面积:池塘专养成蟹池面积以 2060 亩为宜。3.4 坡度:池塘坡比为 1:3 以上。3.5 深度:要求能使水位达到 0.71.5 米以上;四周环沟水位达 1.7 米以上。3.6 隐蔽物:在池塘里种植水草,除了作为河蟹的天然饵料外,还可吸收氨氮净化水质,以及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还是河蟹蜕壳生长最佳的隐避场所,以便河蟹平时减少格

3、斗和蜕壳时躲避同类的残害。因此,必须种植水草。沉水植物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黄丝草、苦草等,挺水植物种植茭白、茨菇等,浮叶植物移植菱藕、水花生等。水草种植面积一般占水面的 6070%。4 防逃设施4.1 设置:坝上防逃设施应埋入土中 1020cm,高出地面 50cm,四角呈弧形;沿河或交界处的塘坝中需埋入薄膜或网布,以防河蟹打洞逃逸。4.2 材料:通常的防逃材料有铝皮、薄膜、塑胶板、玻璃、水泥墙等。5 进排水系统5.1 池塘养蟹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系统分流,便于控制水位,保持水质清爽,减少疾病。5.2 进水及出水口须用聚乙烯网布或铁丝网罩等覆盖,以免河蟹逃逸及敌害生物的进入。5.

4、3 取水口周围应用围网围栏,进水口必须用 60 目以上网布套袋过滤。6 清塘养蟹池塘必须每年清塘一次,除去底层过多淤泥,进行曝晒,并用药物进行消毒。6.1 生石灰清塘:一般采用干法清塘,亩施生石灰 100kg 左右。6.2 清塘灵 B 清塘:每瓶可施 0.5m 水深塘口 46 亩,杀死野杂鱼。7 放养模式池塘生态养蟹,就是根据池塘生态位原理,通过种植水草、移植螺蛳等技术措施培植资源,人工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结合河蟹、青虾、鳜鱼、白鲢等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河蟹及套养品种放养量,建立复合型的池塘生态系统,采取先进的管理措施,达 Q/320903YMH003.3200911到提高产量、质量

5、和效益的目的。目前,普遍采用的放养模式是:亩放蟹种 500800 只(平均规格 100160 只/公斤) 、青虾种 10 公斤、鳜鱼种 3040 尾(体长 5 厘米以上) 、花白鲢 20 尾(每尾 34 两) 。可亩产成蟹 60 公斤(平均规格每只 150 克以上) 、青虾 30公斤、鳜鱼等优质鱼类 10 公斤,亩效益 2000 元以上。也有放养大规格蟹种的,亩放蟹种300400 只。7.1 放养前准备:蟹种放养前 710 天灌水。7.2 蟹种挑选:选购蟹种应注意:一是看水系。首选长江水系蟹种,根据长江水系河蟹主要特征进行选择。二是看亲本。要求用于繁殖的亲本蟹个体重量雄蟹 175 克以上,雌蟹

6、 125 克以上。三是看蟹种是否性早熟。性早熟蟹种应剔除。四是看培育蟹种的水域。应为淡水,有盐度水培育的蟹种,性腺有早熟趋势,影响长成规格。五是看体质。应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每公斤 100200 只) 。六是要早购早放,运输得当,切忌酷热或严寒时购运蟹种。7.3 蟹种放养:一般选择在冬春季放养,对非自产蟹种应进行消毒。放养时应先试水,后放养,让其自然爬入水中。7.4 放养规格及数量:蟹种规格应尽量选择大规格,通常为 100300 只/kg,亩放养量为500800 只。7.5 鱼类搭养:一般每亩搭养白鲢 1020 尾,鳜鱼 1020 尾,抱卵青虾 12 公斤。8 饲养管理8

7、.1 水质管理。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氧充足、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活,池水的水温、溶解氧、PH、硫化氮、氨氮以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均对河蟹的栖息和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水质适合河蟹的生长需要,对不适宜的水质进行改良和调节。河蟹对水质的要求是:溶解氧每升池水含 5 毫克以上,氨态氮 0.1 毫克以内,PH7.58.5,透明度 60 厘米以上,根据这些要求,可采取以下综合调节方法。8.1.1 彻底清塘。冬春季清塘时,不光要用药物彻底消毒,而且要清除过多淤泥,因淤泥中存在过多的有机质,在溶氧缺乏时,引起水质、底质恶化,产生硫化氢、氨、沼气

8、等有害物质危害河蟹,因此在放养前一定要消除过多淤泥(只可留淤 35 厘米,用于栽培水草)。8.1.2 栽培水草。除为河蟹长期提供青绿饲料外,水草可以吸收水体肥度而净化水质,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在高温季节还能降低局部水温。栽培水草的方法,一般是将伊乐藻切茎分段进行栽插,行间距 3-4 米。8.1.3 放养螺蛳与青虾,可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而降低池水浓度,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还可作为河蟹的鲜活饵料。8.1.4 蟹种放养之初,池塘水位保持 0.71 米即可,以后逐渐加水,进入生长旺期或高温季节应提高到 1.5 米以上,且达到最高水位。透明度在 30cm 左右。8.1.5 注换新水。河蟹

9、生长要求池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注换新水对保持良好水质、补充溶氧起到较大作用,根据天气、温度、水位、水质状况灵活掌握。春季一般每半月注换水一次,每次注换 1/51/4。夏季温度较高,每周注换水一次,并采取边排边灌方法,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此外,当池水透明度低于 50 厘米时,应勤换水。河蟹摄食明显下降,白天都离水乱爬或匍伏于水草表面,表明水质变坏,应立即注入新水或换水。在连续阴雨闷热,有机物大量分解的情况下,要勤换水,或久旱不雨,水质老化时,也要勤换水。换水的原则是先排后灌或边排边灌。8.1.6 泼洒生石灰。在池塘养蟹中,生石灰有杀灭过剩的浮游生物、降低水体肥度、调节PH、提高水体透明度等功能,

10、还有补充河蟹生长发育需要的钙以及防病作用。一般每半月 Q/320903YMH003.3200912施用一次,每亩每米水深 3-5 公斤,化水全池泼浇。8.1.7 施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PSB) 、EM 原露等微生态制剂,可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进而降低水体肥度,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每次每亩每米水深使用光合细菌溶液或 EM 原露 1-1.5 公斤,用水稀释全池泼洒,不可与生石灰、消毒剂同时使用,以免降低效果,如需使用,应间隔一星期。8.2 投饵管理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一方面可利用池塘中人工培育的水草、螺蛳等饵料生物,但大部分还要依靠人工投喂颗粒饲料。河蟹配合饲料是采取科学配

11、方将植物性原料和动物性原料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加工制成的颗粒饲料。具有绿色、环保、营养全面,河蟹成活率高、长势好、投喂方便、饵料系数低、便于存放等特点。颗粒饲料投喂应根据河蟹不同的生长阶段,选用不同生长阶段型号饲料投喂。8.2.1 投饵方法:应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多点投喂,均匀分布于池四周的浅水处。8.2.2 投饵量:日投饵量通常为池蟹体重的 3-8%,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变化及河蟹吃食情况,适时适量调整。日投喂 1-2 次,以傍晚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 60-70%) 。从全年分配来看,上半年(2-6 月份)占 30-35%,下半年(7-11 月份)应占全年 65-70%。8.2.3

12、饲料搭配:以颗粒饲料为主,适量配以鲜活动物性饲料(如螺蛳、蚌,每亩 200 公斤)及苦草、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植物性饲料,坚持“荤素搭配、精青结合”的原则。8.3 日常管理8.3.1 搞好水草移植,如苦草、轮叶黑藻、水葫芦、喜旱莲子草等,浮水植物以覆盖池面1/4-1/3 为宜。若被河蟹吃完,还应及时补栽,保持池塘四周水草成条状均匀分布。8.3.2 勤巡塘,勤记录,坚持“五查” 。一查水位水质变化情况,定期测量水温、PH 等;二查河蟹生长摄食活动情况;三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四查塘埂、涵闸有无破损、渗漏情况;五查病敌害侵袭情况。8.4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河蟹病害预防工作,减少

13、病害发生是提高河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由于河蟹生活在水中,活动不易察觉,一旦生病,诊断困难,治疗也比较麻烦,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只有认真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法,才能减少和控制疾病发生。在预防措施上,既要注重消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又要重视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实行健康养殖,提高河蟹机体抗病力。只有采取全面综合的防病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a)改善池塘生态条件。根据河蟹的生态习性,营造一个适合河蟹生长的水体环境,实行健康养殖,是做好河蟹病害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彻底清塘。冬春干塘时,抽干池水,爆晒 20-30 天,然后每亩用 2

14、00-250 公斤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浇,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菌;第二是种植水草、移植螺蛳。净化水质,防止水质、底质恶化;第三是定期水体消毒。方法有生石灰、氯制剂、溴制剂、碘制剂等消毒药,化水全池泼浇;第四是定期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等微生态制剂。通过使用光合细菌、EM 原露等,达到调节水质、改善底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目的。b)放养健康蟹种。一是尽可能放养自育蟹种。从外地购进蟹种,应严格把关,尽量避免带入病原体。首先要对引种地的疫情有清楚的了解,不能从病情严重的地区引种;其次要严格挑选,剔除伤、残、病蟹,应选择肢体完整、活动能力强的蟹种进行放养;二是蟹种消毒。常用消毒药物有高锰酸钾、食盐等,消毒方法是

15、药物浸泡,浸泡浓度、时间为浸泡 5-10 分钟(8ppm 高锰酸钾溶液,4%食盐水溶液) 。c)积极药物预防。除做好放养前的蟹体消毒外,定期投喂药饵,效果较好。因为大多数蟹病流行都有一定的季节性,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准确的在蟹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 Q/320903YMH003.3200913防,可有效增强河蟹的抗病力。饲料中添加的药物有: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抑制病菌和杀灭病菌的抗微生物药等。将药物和饲料充分搅拌,制成颗粒状药饵,投喂 5 天一疗程。外用药物有:氯制剂、溴制剂、碘制剂等,用水稀释,全池泼浇。目前河蟹常见疾病主要有河蟹纤毛虫病、黑鳃病、腐壳病、烂肢病、蜕壳不遂、颤抖病等。8.4.1 河蟹纤毛虫、聚缩虫病a)病状:病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力、食欲逐渐减弱,严重者多在黎明前死亡。仔细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贝壳及鳃等布满纤毛虫与聚缩虫。b)病因:池水过肥,水质不良,纤毛虫与聚缩虫大量繁殖寄生蟹体。c)防治:用浓度为 5-10ppm 的高锰酸钾与浓度为 0.5-1ppm 的新洁尔灭混合液浸洗病蟹;往池边、水草等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