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98161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凡四训》读书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凡四训读书笔记第一篇:了凡四训读书笔记了凡四训读后感读了了凡四训这篇节选古文,我不禁对云谷禅师产生了巨大的敬佩之情,因为他说过:“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这小小的一句话,却使我豁然开朗,不看相应的译文也知道云谷禅师在说什么,他说:“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不能够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脑子里都会有一个个永不停止的念头,当你在抛掉任何念头,不论是恶念还是好念,都应该不留任何痕迹地抛掉,这样你才能收获大智慧,见到真理。现在,我听云谷禅师说的话,每天做的事,不论是善是恶,每天都要记在功过格里,

2、善的事情就记在功格下面,恶的事情就记在过格下面,还要看恶事的大小,把已经记的功来减除。日久天长,当你做完三千件善事后,你就会不同于凡人,开悟了。看了了凡四训短短的节选,却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道理,我明白的第一个道理是:不能轻信命运的安排,要学会去改变命运,改变未来!这一个小小的道理,却使我们受益匪浅!了凡四训这篇古文,告诉了我们很多的真理,我对此也深信不疑。让我们多学古文,争取做一个通古博今的小学霸吧!第二篇:读书笔记之了凡四训与俞净意公讲论读书笔记之了凡四训与俞净意公讲论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训。在过去几百年中,流通世间,深受修行者的喜爱。千千万万的人从这本书中获

3、得利益,有人以她的启发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把她做好自己修身立德的范本,还有人因她而进入佛门。恒性是以不固。没有恒心、没有耐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转。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何尝有一事著实。我们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自己反省有没有常犯这些毛病?我们听到善言欢喜,见到人行善事也欢喜,但是过后就忘了,跟俞先生犯同样的毛病。这不只是说我们-俞先生是明朝的人,跟憨山大师、莲池大师同时代;在过去释迦牟尼佛出世的那个时候,也是这样,没有例外。如果善根真正深厚,早就成佛作祖了。成佛作祖的人毕竟是少数!古代读书人每月有一定的日子,轮流开讲。常常讲感应篇 ,讲文昌帝君阴骘文等劝善的书。可见从

4、前这样的讲座,在中国非常普遍,可惜现在反而没有了。常常讲,常常劝,有的时候人心还是不能挽回!要是不讲,那还得了!所以,确确实实要普遍的到处去弘讲。我也劝勉同修要发心,先不必学讲经,先学讲善书、讲因果。至于讲法、讲的材料,我们慢慢再研究、编辑。就是像这个样子,到处去讲,讲演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星期,一天讲一次,七天就圆满了。这样才能普及。教材要重新编辑,像阴骘文 、 感应篇 、了凡四训 ,都订作七次,七天就讲圆满。我们要精编教材来训练同修们,大家发心弘扬,以此做基础,而后进修大乘佛法,才得真实受用。没有这个基础,学习大经大论,不过是好听而已!这跟俞净意公一样,好高鹜远,专务虚名,不切实际,意恶还是改

5、不掉;大的劫难到来时,我们凭什么避免!这是当前亟须做的课题。俞净意公的善根我们有;他的恶报,我们还没有现前。可见我们的意恶比他稍微好一点,轻一点。要是像他一样,果报就惨了!因与果一定相应,丝毫不爽。古德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除非你明心见性,破除金刚经所讲的“四相” 、 “四见”,转凡成圣,转十界为一真,那才行!四相未破时,就受因果定律的主宰,在家如此,出家也不例外。几时破了我执,见思烦恼断尽,出三界,才勉强说你超越生死轮回了。我们以俞净意公作镜子,对照自己的言行。书上一再告诉我们,三年必有效验。如果勇猛精进,虔诚恳切,半年就变样子了,就不相同了.我们在世间,必须要明白无始劫来积习深重

6、。明了以后,就要彻底改过自新,转变自己的命运,不怨天,不尤人。因为一切都是自己造的,所谓“自作自受 ”。我们自己再造善业,再结善缘,后来的果报当然很殊胜。这一段非常重要-就在念头上转变,再造自己新的命运。 君从今后 ,灶神告诉俞净意,从今以后你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 ,这些都是世俗的事情。 先具猛力。一切摒除 ,这就是彻底悔改。从心地里把这些妄想、杂念都断除。诸位想想,讲得很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试问:我们那个人不想断妄想,不想使自己心地清净?虽然天天这样想,可是妄念依然纷飞,究其原因就是积习太深所现业障之相,也叫“业相” ;说得更实在一点,就是 “恶业之相”。我们立刻要觉悟,这不是好相

7、。 “觉悟”才是改革的根本。不觉悟就不能改;觉悟才有改的希望。所以,佛告诉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念,就是此地所讲的 “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 ”。这些念头一起来,立刻就觉悟-我业障深重,为什么还有这些妄念,还有这些罪业之相?这一念就是“觉” ,就是光明,就是惭愧心。因此,我们不要灰心,只理会善一边去。 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 。就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切切实实,直捷痛快的去做。 耐心行去 ,大小善事都要有耐心。一天、一年、一世都要这样去做;并且还要发愿,生生世世都这么做,这才是“菩萨” 。这是我们力量办得到的。 若力量不能行的 , 亦要勤勤恳恳 。换句话说;我力量虽然达不到,我有这个心

8、,要存这个心,使此善意圆满。这篇家训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内容。首先,了凡讲述自己一生改造命运的经历,告诉人们:命运虽有定数,但定中又有不定,只要掌握立命的原理与方法,人人都可以改造自己的命运。所以,这四训可谓是改造命运的要诀、成圣成贤的阶梯、震醒迷梦的警钟。学好之后深思力行,一定能树立起贤善的人格,顺利进入人天善道,为修持三乘菩提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篇: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

9、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 ”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 “改过之法 ”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 ”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 (请你继续关注好)三个层次,分别是从

10、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第三是从心上改,即“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 ”,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

11、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 ”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

12、“谦虚获益 ”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 “积善 ”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 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立命”亦即“知命” 是本, “知

13、命” 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第四篇:了凡四训读后感通过此次的学习,感受良多,首先应该感谢付总,给予我们这此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得到提高,得到成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我们到底有没有得到提高,得到进步。其实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至少我们坐在这里,用心去学,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下面我就将我所感受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对了凡四训,产生了一种好奇心,进而通过李毅多教授对了凡先生的一生的概述。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14、?立命之学中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对因果的概念有了些了解。并且同样意识到,自己也一样将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归咎于命运,不去勇敢的面对,真正应该做的应该是反省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拥有那种发自内心反省的力量,才可以改变,所谓的命运。只有真切的用心思考,才能对峙烦恼。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趋吉避凶的方法就是要通过行善断恶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行善,行善才会得到幸福快乐。改过之法:改过的方法有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三个方面。改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更加能考验我们。3 积善之方:讲了做善行能对现世自身和后世子孙积累福德。这些善人做善事时候发心真诚,有悲悯心,做起善事来能发长远持久的心。令我最为感动的

15、是,林家的老婆婆三年如一日的 给先人粉团。先不说她是做的善事,就从她这三年如一日的毅力,就让我们感到为止动容,坚持的毅力是我所缺少的,我感受到我这是我所不足的地方。辨别善的真假里面总的说就是要有利他心就算做的是打人骂人也是善,如果不具备利他心就是礼敬人爱护人也是假善。还有真心所发的善事真,反之为假。行善为公是真,为私是假。无为是真有为是假。端善是只怀有济世之心、爱人之心、敬人之心。曲善是只行善时候怀有媚世之心、愤世之心、玩世之心。阴善和阳善主要是看行善有没有追求明利 的心态,如果追求名声之类的肯定会损消福报,反之积累阴德能使得福报不被损耗。善的大小取决于行善时候的心量,心量越大善的功德也越大。

16、爱惜物命所谓爱惜物命就是爱护万物的生命。之所以要修福积德就是为了保存一点恻隐之心。学过了凡四训,也许所学的东西不能全部的说出来,但是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之后,我也在反思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就像李毅多先生所说,我去思考,会发现很多惊喜的地方。第五篇:了凡四训读后感破除私心和私欲、快乐至诚、改变命运- 读了凡四训 解译有感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种,而文化背景差异大,各有各的思惟模式、生活、工作方式,但大家共有的目标及心愿却是相同的。就是追求“快乐、幸福、健康、财富等。然而,快乐的反面苦并非是我们想丢就能丢,事实上它是丢不掉的。 苦的因、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呢?佛家讲是我执,一种执为自我的心。 我执愈强时,不仅会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会造成别人的很多的问题。比如:怀有瞋恨心。一个人心中对他人、对社会总是充满怒恨、嫉妒心,这人不仅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致使周遭的人感受到痛苦。我们可以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