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EICAD 进行交互式立交设计的流程和做路线设计一样,第一步在项目数据环境中创建项目及道路,建立过程见路线设计流程项目及道路建好了以后,就可以进行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同样,在交互式立交设计中,也是按平面设计、纵断面 设计、横断面 设计的顺序进行我们以下图所示的立交中的 B 匝道、C 匝道和 D 匝道为例,介绍使用 EICAD 进行互通式立交设计的流程该立交为横向主线上跨纵向被交线,主线的横断面为:8 米的中央分隔带、每侧 4*3.75米行车道、硬路肩为 0.75 米、土路肩都为 0.75 米;被交线横断面形式为:2 米的中央分隔带、每侧 3*3.5 米行车道、0.75 米硬路肩、0.75 米土路肩;匝道 B、C 、D 的横断面均为:每侧 3.5 米行车道,0.75 米土路肩设计车速为主线 120KM/H,被交线 100KM/H,匝道B 的设计车速为 40KM/H,匝道 C、匝道 D 的设计车速为 50KM/H平面设计很显然我们应先设计 B 匝道,再设计 C 匝道,最后设计 D 匝道因为如果先设计 C匝道,则 C 匝道的线位确定后, B 匝道的线位就有了限制,要得到理想的线位就有困难下面是主线的线位图:平面设计按布线、 初始化、 标注、绘 偏置线、绘制端 部圆角、搜 索横断面、 资料 保存、图表的生成的顺序来设计。
布线下面我们就位图上进行 B 匝道的设计这有一点说明:在我们的例子中,为了简洁,以突出设计流程的主题,加减速车道都是按平行式加减速车道来作在实际工程中,如需设计直接式加减速车道时,应采用我们软件的相关命令或其它方法按直接式加减速车道设计我们以半径为 65m 来设计 B 匝道,在上面的线位图中,先在 C 匝道所在象限画一半径为 65m 的圆,接着根据主线和被交线的横断面形式,偏出加减速车道的位置,最后结果如下图所示:有了上面的圆及大概位置后,就可利用我们软件提供的命令,完成 B 匝道的设计用扩展模式法中的“直圆圆模式”命令,该命令的快捷菜单如图所示:点击该快捷菜单,按顺序选各圆后,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在选定路线起点转向后,点击 后的 按钮,拖动圆 2,观察线位、各设计单元协调性及对应屏幕右侧显示的数据变化,最后若确定如上对话框所示的各参数较为合适,便可按 按钮,定出圆 2 的位置,B 匝道设计完成B 匝道设计好以后,就可以设计 C 匝道此时,C 匝道的设计线有个限制,它与 B 匝道的距离不能小于 B 匝道的一个土路肩与一个行车道宽的和再加上 C 匝道一个土路肩与一个行车道宽的和,即(0.75+3.5+0.75+3.5=)8.5 米,下图中红色的线为 B 匝道设计线偏出8.5 米的线,所以 C 匝道的设计线不能超过此线。
同时,在设计 C 匝道时,考虑到尽量少占地,把 C 匝道的线型改为弓形,即带两个反弯的线形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我们定出驶出匝道的分流端的圆曲线半径为 400 米,而驶入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相对要求较低,我们暂定圆曲线半径为 250 米中间部分可用直线,但为了少占地,同时也是为了从 C 匝道向 D 匝道驶出时行驶更顺畅,我们改用圆曲线,半径可大些,暂定为 500 米有了上面暂定的圆后,我在平面图上画出,并把它们拖放到其大概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在上图中,圆 1 为从主线根据主线横断面偏出来的圆,圆 2 为驶出匝道分流端圆,圆 3 为中间部分的圆,圆 4 为驶入合流端圆,圆 5 为从被交线上偏出的圆有了上面的圆及大概位置后,就可利用我们软件提供的命令,完成 C 匝道的设计首先,我们假定圆 3 的位置已定,然后根据圆 1、2、3 利用扩展模式法中的“圆圆圆模式”命令,该命令的快捷菜单如图所示: 点击该快捷菜单,按顺序选 1 2 3 圆,弹出如下(图一)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先设置各参数,然后按 后面的 按钮,进行动态拖动在拖动的同时,各缓和曲线及其它相应的参数动态地显示于屏幕右边属性窗口中,各参数满意后按 按钮即可。
在此命令中,我们可以移动所选三个圆中的任意一圆的位置,也可以动态或静态修改各圆半径等总之,我们可以通过此命令得到我们想要的理想的线位此命令结束后得到如下(图二)所示的结果图一) (图二)同样利用该命令,按顺序选圆 3、4、5,设置各参数,拖动圆 4,参数均满意后,按确定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接下来把圆 3 删除,然后用积木法中的“连接两缓和曲线”命令连接两回旋线最后结果如下图所示:如果对上面匝道的线位还不满意,例如对圆 3 的位置不满意,还可以把各缓和曲线都删除,然后根据圆 2、3、4 再利用“圆圆圆模式”命令,拖动圆 3,各参数均满意后按确定,重新定出圆 3 的位置,圆 3 的位置重新定好以后,圆 2、4 的线位如还不满意还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调整,直到整个匝道的线位都满意为止在此,我们对上面的结果已经满意,同时前面暂定的圆半径也不用再修改同时各偏置出来的曲线也可以删除另外,在设计 C 匝道时,也可先根据圆 1、2,用基本模式法中的“圆圆模式”命令,大概定出圆 2 的位置,利用同样的方法大概定出圆 4 的位置,最后用扩展模式法中的“圆圆圆模式”命令,定出圆 3 的位置。
圆 3 位置定好后再对圆 2、4 进行调整,如此反复,直到得出理想线位当然,设计 C 匝道还有其它的方法,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方便快捷的得出理想的线位从以上可以看到 EICAD 的强大功能及其优势到此,C 匝道的设计完成下面是 D 匝道的设计:在进行 D 匝道设计时,由于 C 匝道的驶入主线之前有一与其它匝道的合流点,合流端的交通量就会大些,因此,技术要求就高,宜采用大半径圆,我们暂定为 2000 米相反,从 C 匝道分流到 D 匝道的分流端,交通量相对较少,宜采用小半径圆,我们暂定为150 米同时,这样大、小圆的面置也有利于线形顺畅同样,在图上分别画出半径为 2000 米、150 米的圆,拖放到大概位置,并在主线上偏出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图中的 1 为从主线上偏出的加速车道的位置,2 为半径为 2000 的大圆,3 为半径为150 的小圆,4 为 C 匝道的一圆曲线,因为 D 匝道行驶的车辆是直接从 C 匝分流出来,所以可以直接从 C 匝道上的圆 4 与圆 3 求出缓和曲线从图中可看出圆的半径都大了,如这样布线,线型极不和谐,占地面积也很大,所以,我们把大圆半径改为 1800 米,小圆半径改为 120 米。
上面的参数修改以后,我们先用大圆 2 与小圆 3,还有圆 4,用扩展模式法中的“圆圆圆模式”命令,大概定出圆 3 的位置点取该命令的快捷菜单,选取圆 2,3,4 后,弹出如下对话框:点击 后的 按钮,拖动圆 3,通过几次以后得如上对话框所示的各参数较为合适,然后按 按钮,定出圆 3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接着用直线 1、大圆 2 与小圆 3 用扩展模式法中的“直圆圆模式”命令,拖动圆 2,定出圆2 的位置,该命令的快捷菜单如图所示: 点取该快捷菜单,选取圆 1,2,3 后,弹出如下对话框:点击 后的 按钮,拖动圆 2,通过几次以后得如上对话框所示的各参数较为合适,然后按 按钮,定出圆 2 的位置最后我们得到的线位图如下图所示:线位布设好了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有桩号初始化、标注、绘偏置线、平面资料的保存、生成横断面文件、生成超高文件等等,这些基本和路线设计流程一样,在此不再重复不同的是在路线设计中,横断面文件是用“定义路线横断面”命令生成的;而在立交设计时,匝道的分流端和合流端,横断面的宽度是连续变化的,所以不能再用此命令,我们用“搜索标准横断面”命令,根据所绘制的横断面偏置线,搜索生成横断面文件。
还有一个不同是在绘出偏置线后,在匝道的合流端和分流端、土路肩与土路肩相交、硬路肩与硬路肩相交的地方,要用“绘制端部圆角”命令进行圆角处理下面是线位布设好了以后的设计流程,如和路线一样,则不再重复桩号初始化:此步骤和路线是一样的,用的也是同一个命令要注意的是各匝道桩号初始化时,要考滤纵断面设计如 D 匝道的初始化应从合流端开始等标注:和路线完全一样,请参看路线设计流程绘制偏置线:这一步有两个作用,一是平面出图的需要,二为搜索生成横断面文件需要绘制偏置线用“定义路线横断面”命令绘制的过程为:重复用该命令,按照主线、被交线、匝道等的标准横断面资料,生成横断面文件,然后在该命令对话框中按 按钮,即可完成各偏置线的绘制主线、被交线、匝道的偏置线都绘出以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一)所示绘制端部圆角:在土路肩与土路肩相交、硬路肩与硬路肩相交的地方要进行圆角处理,用“绘制端部圆角”命令我们以(图一)中的 A 处为例说明绘制端部圆角的过程: ( 图一 )“绘制端部圆角”命令的快捷菜单如图所示: 点取该快捷菜单,先后选取两相交的土路肩,指定圆心粗略位置后,弹出如下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圆角半径用圆角方向后,按 后,程序自动搜索出圆心位置,并以此圆心用上面对话框输入的半径绘出与两土路肩均相切的圆弧。
以圆弧为界,把多余的土路肩剪切掉即可完成端部圆角的绘制最后结果如下图所示:在偏置出各横断面线后,除了进行端部圆角外,还有一个要做的是对加减速车道的渐变处的土路肩与硬路肩进行编辑,用户可按照自已的要求完成搜索横断面:在立交设计中,横断面文件一般都是用“搜索标准横断面文件”命令搜索生成在使用该命令之前,应对要搜索的路线各偏置线进行编辑,例如匝道的起终点应为由硬路肩圆角的圆心向匝道设计线作垂线与匝道设计线的交点,此范围之外的应算在主线或被交线或其它匝道里,而土路肩圆角圆心和硬路肩圆角圆心的连线为匝道与其它路线的分界线等等搜索标准横断面文件”命令的快捷菜单如图所示:,点击该快捷菜单,选取要搜索的路线后,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按设计置各参数,选取各偏置线后,按 按钮,则开始搜索横断面最后按 按钮结束命令,同时别忘了保存横断面文件资料保存:保存平面资料之前,先用“组合成平曲线命令”把用基本模式法和扩展模式法相关命令生成的线位组合成平曲线,接下来的和路线设计一样,请参看路线设计相关部分图表的生成:这一部分也和路线设计是一样的,请参看路线设计相关部分纵断面设计立交的纵断面设计和路线的纵断面设计基本相,都是按设置工作文件、设置设计线的起终点 绘地 面 线、 绘 网格线、 插入控制 点、 插 入变坡点、调整竖曲线、保存竖曲 线文件、纵断面出图的顺序来设计。
不同的是在对匝道拉坡设计时与路线拉坡设计稍有不同例如:我们举的例子中的 C 匝道,其终起终点为:分别通过下图所示的 A、B 处硬路肩圆心作纵向被交线与横向主线的设计线的垂线(用“计算折线、缓和曲线垂足”命令) ,此垂线延长线与 C 匝道设计线的交点即为 C 匝道的起终点,此起终点桩号就要通过我们的 “桩号信息查询”命令查出,而起终点高程与坡度则要通过我们的“查询高程、坡度”命令从被交线与主线中查出同理其它匝道亦如此;在需要插入控制点的地方,例如下图中的 M 处,也需要用“查询高程、坡度”命令从纵向的被交线上查出在平面图中与 M 相交的点的高程和此点处 D 匝道的桩号,以备我们在对 D 匝道拉坡设计时计算控制点的高程、插入控制点时用所以我们在进行纵断面拉坡设计时,比较重要的是“桩号信息查询”命令和“查询高程、坡度”命令的使用,这也是立交纵断面设计与路线纵断面设计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先介绍这两个命令的使用过程:桩号信息查询:该命令的快捷菜单如图所示 ,点击该快捷菜单,选取要查询的路线或匝道后,弹出如下对话框:该对话框中,我们可以直接输入某个桩号则可得到该桩号的相关信息,还可设置各相关参数的显示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