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965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汉字有德,识字寻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汉字有德,识字寻根【摘要】科学及教育科学的进步使得中国的汉字教学逐渐趋于机械化、冷漠化,中国汉字本源的意义正逐渐被消隐,这让我们的识字教学有效率无效益,能写字却不能写“人” 。中国的汉字,从来都是与中国人的内心紧密相连,与中国人的立德思想相融的,因此,识字教学只有站在“立德树人”的立场上,才符合汉字造字的本意,也才能真正取得效益。【关键词】识字 教学 立德 低段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笔者以为,识

2、字教学必须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才能真正使孩子们的识字活动立于民族的根基之上。中华民族的“根”也不是像西方一样对自然的精确解剖直至占有的欲念,中华民族的“根”在于立人,让人大写地立于天地之间,从“大” “太” “天”这些最基本的汉字、但却表达最博大观念的汉字中,我们都能看到“人” ,而立“人”的根本便在于“立德” 。所以,识字教学应更是识字教育。基于以上识字教学理念,笔者结合识字教学常态课堂,努力在识字教学中做到 “立德树人” ,提升了识字教学效益,现略谈几点做法,以飨同行。一、识字教学, “学”中凸显自主“立性德”中国道家这样说:“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 。这恰恰与孔子提出的“学”

3、字理念相符合。 “学”是孔子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字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中有关“学”的句子比比皆是。然而,孔子所说的“学”不仅仅只是“学习”的意思。在孔子的很多语句中, “学”用的是其本意,为“觉悟” “使觉悟”的意思。因此,孔子倡导教学应该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其实,从古代以来,中国的教育教学方法一直是“学” ,一直是“使觉悟”的方式。因此,我们崇尚识字教学返回传统,返回“学”的过程。只有这样,孩子们的识字才是自然而为,才是自我的生长,也才能“率性而养德” 。识字教学一定要与孩子们自我的生命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的字跟他们的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在

4、识字学习中自然产生对自我生命的认识。(一)读中“识字” ,品出情感每一个汉字,犹如交响乐中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它充满着灵性,情不自禁地向你倾诉它的喜怒哀乐;每一个汉字又好像天空中每一颗闪亮的星星,它充满着力量,指引着我们。因此教师在教学识字时,不要刻意地去分析字义,要用我们的声音去表达一种流动的美的韵律与节奏。如:教学“美”时,让孩子们给它找找朋友,都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孩子们也都能做到,一下子说出一大串词语“美丽、美好、优美、赞美、甜美” ,又如以上词语小学语文论文2说句子“我们的校园真美丽啊!我们的老师笑起来很甜美” 。汉字与汉字的组合后,又创造出了新的意象,孩子们在反复地读识当中,读

5、出自己的心向往之,品出汉字中无穷尽的情感美。让孩子品出汉字中所蕴藏的人类的情感,形成一种本真的感悟,汉字便变成了一种厚泽的精神资源。(二)写中“识字” ,悟出心声课堂上单单让孩子们机械地识字写字,会让孩子们感到非常地枯燥。教师在分析字形结构时,可以根据汉字的每一个部件串成一则小故事或者一首儿歌,让汉字中的每一个符号都富有生命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就在写的过程中,悟出每一个汉字向我们传递的心声。比如,笔者在教学“赞”时,让学生看到这个字上面有两个先,写第一个“先”时要抬起腿来,懂得礼让,才能得到更多的称赞。在教学写“德”时,笔者让孩子知道左边的偏旁表示道路,右边的“十”字代表手,中间

6、的“皿”代表容纳,下边的“一”代表合并,就是将行走时看到的都容纳到心中,就能形成“德” ,另外, “德”的右边其实也是一个“听”字,有德之人一般善于倾听。也只有这样,有“德”的人,无论待人接物,还是工作事业,才都能处理得有礼有节。孩子们明白了“德”的含义,自然就对“德”这个字产生了“愤悱”之感。最终能返观自身,争做有“德“之人。二、识字教学, “思”中注重感悟“立心德”“思”是朝向内心的,中国的文化传统由于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想来是崇尚向内发展的。中国人的“内向性” ,指的是中国的思想向来都具有“内圣外王”的特点。识字的过程自然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所以,识字教学也应该注重“思” 。(一)识字当“

7、思” ,思以修身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其实识字就是生活,生活亦是识字。要让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随时联想到自己,随时从中国的汉字中想到自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修为,从而做到“心从字,字从心” ,识字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比如,学习“水”字,教师不单单地让孩子知道“水”字的读音和写法,还要让孩子思考, “水”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呢?我们可以从“水”中学到哪些呢?一年级的孩子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有的说, “水”能洗脏东西;有的说, “水”能灌溉庄稼;有的说, “水”很温柔。每个孩子看到的“水”的品德,其实也是他们自己内心的写照。(二)识字当“思” ,思以承德识字,只有建立在“思”的过程中,才能

8、真正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完成对接,从而形成中华民族源于根部的本心之德。比如:学习“松”字,教师不仅仅让孩子们知道它是一种树的指称,还可以让他们想到松树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矗立地生长,它的挺拔与遒劲、顽强的生命力。通3过“思”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它内在的审美价值。再比如:学习“山”时,引导孩子想象“山”这一自然景物,由这个字联想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它们的高大挺拔、巍然屹立、雄伟壮阔,让孩子感受到动人心魄的力量。也可以联想连绵不绝的群山,让孩子感受到大山的层峦耸翠、激跃跳宕的情态;或者也可以联想到起伏和缓的丘陵,让孩子体验到山的活泼清纯。在这样“思“的品味中,孩子们就自

9、然而然地能感受到强烈的自然力量。其实,再细细想,中国人思维一直是与世界万物紧密相连的,比如看到四季轮回,便联想到生老病死,从而联想到时间的宝贵等等,识字教学时时刻刻促进孩子们由外转向内,再由内观照外,从而达到 “立德”的目的。三、识字教学, “譬”中产生联想“立世德”中国的文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譬喻的使用。中国人可以说是最擅长用“隐喻”性思维。汉字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其象形性。古语云:“山含玉而生辉,水蕴珠而川媚” 。汉字这颗璀璨的明珠就因其蕴含着“譬”的思维方式而显得光彩夺目,从而让人认识世界,也使自己富有生机。(一)象形表意,会出其喻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是象形表意的,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

10、幅结构精巧的画面,培育了古老的文化,创造了美丽的神话。所以,在教学汉字时,一定要体现这样的思维方式。比如:教学“家”时,不仅让学生知道宝盖头代表屋檐,屋檐底下养了一只猪,人们有住房和家畜,代表着安居乐业,而且还让他们知道在古代,猪是原始人类第一批驯养的动物,因此它代表富足,也代表着战利品,无论人们到了哪里,都会牵挂,都会守卫,因此家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它譬喻的是一种充实和安全感。又比如:教学“雨”时,让孩子们熟悉读音后,可以让他们看看从古代形似而简洁的甲骨文到神似而方正的楷书的演变过程。聪明的孩子们就能根据图片一下子形象具体地说出横像天空中飘浮的乌云,里面的四个点正是小雨点儿的样子。学生展开丰

11、富的想象,让汉字在脑海中富有很强的画面感,正所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 。这也正是汉字中凝聚的“譬喻”的思维方式,它不是抽象的符号,它充满着诗情画意,拥有天籁般动人的声音,可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镜像,具有跨越地域和超越时空的特性。(二)遵循思路,譬出内涵4中国古人“譬”的思维一般体现在诗词中。诗词的意象和譬喻思维方式在汉字中呈现出一种诗意的栖居。所以,识字教学,一般可以跟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因为诗词的主要思维方式也是譬喻。这样结合起来教学,对于促进孩子的识字效益,是具有很强大的作用的。比如:教学 “米”的时候,同时让孩子读背锄禾 ,此时的锄禾只是一个学习历程中的伴奏。然而,其教化功能却得以

12、十分强烈地彰显了出来。再比如教学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这首古词时,教者最后将这首词的意义全部归结在一个“醉”字上,孩子们从一个“醉”字体会到了词中翁媪的幸福,也体会到了辛弃疾内心深处的痛苦之情。并出示“醉”的甲骨文,孩子们立刻感觉到这个“醉”中所蕴含的深沉的幸福了。此时的古诗词的教学,就是完全遵循认识汉字的思路了,孩子们已经能够从汉字中感觉到什么是“相守到老” ,什么是“孝” ,什么是“勤劳”了。 这就是汉字在“譬”德“论”世方面的作用。四、识字教学, “知”中归于表达“立仁德”“仁者智” ,识字的最终目的在于表达,向他人表达,人的交流形成“仁” ,古语云“二人仁” ,这里的“智”在古源中本

13、写作“知” ,在“知”中立“仁德” ,这应该是识字教学最重要的一个过程。 “知” ,在通常的理解中有“认识”的含义。然而,在古汉语中, “知”有表达的功能,也有“智慧”的意思。 “知”的左边是一支箭,右边是一个“口”字。意思是,通过嘴巴说出要义。或者说,只有通过嘴巴,我们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识字学习如果光识字不表达的话,也是不得要领的。这也刚好应和了新版 2011 年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学宗旨,在识字教学中,通过表达来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实在是一条独具匠心的蹊径。而且,识字教学的表达必须是对意义的表达,对世界的表达,从而产生对自然宇宙深刻的认识,产生对它们的敬畏感

14、,最终形成“普世”价值,从而“立德” 。这样,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就字表达,寓德于义如何进行表达?可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用这个字造句,而是表达跟这个字有关的故事、物件,让表达随着文字而来,让这个字在更大的综合性意义中得以凸显。比如,教学“石”字,除了让孩子感受“石头”的坚硬,让孩子思考石头有哪些品德,或者背背跟石头有关的诗句外,教师还让孩子回忆:有哪些石头?石头一般产自哪里?石头都有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让孩子反思:你认为石头是怎样产生的?你能从石头身上学到哪些跟你有关的东西?让孩子尽情地表达。孩子对这个“石”字的掌握,绝不仅仅是符号层面上的了。再比如在教学“森”这个字时,学

15、生观察字形后会说:“三木.在一起,就是森,这时,笔者随机点拨:是啊,多么茂盛的森林啊!可是有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大量地砍伐树木,孩子们,你们说这样的做法对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言地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有的孩子说:“我们应该保护树木,保护森林”有的孩子则说:“我们应该保5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还有的孩子伤心地说:“不能砍伐树木,小鸟会伤心的;不能砍伐树木,大树会很疼的;不能砍伐树木,地球爷爷会生病的!”这样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语言不知不觉就生动了起来,这是因为,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让孩子们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促使学生的“德”往美的方面发展,逐渐塑造“美”的灵魂

16、,也深刻体验到汉字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二)游戏记忆,寓德于乐识字教学,要针对儿童的特点,尽量将识字变成一种游戏过程,然而这样的游戏绝不是纯形式的游戏,而要将之与“字”紧密联系起来,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教师也可以用启发性、趣味性的语言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对记忆字形有很大的作用,能够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比如,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头脑也灵活了,能根据不同的生字想出不同的记忆办法。孩子们运用最多的还是顺口溜的方法,在编织顺口溜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同时被汉字间架结构中所体现出来的“德”所感化,比如认识“州”字,川字中间三滴水,神州大地山河美。认识“夏”字,有的孩子就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一横一撇目中间,夂字如脚下边站。此季一到草木旺,中华儿女相见欢。认识“恩”字,有的孩子则说:“施恩报恩与感恩,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最好的语言表达,其实就是语言游戏,就是语言的思维操,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睿智的语言文字还真正触抚了孩子们的心灵。汉字创造文化,文化滋养品德,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