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842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论文:“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把每一件“小事”做出教育的味道“每月一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文章摘要】 “每月一事”即学校每月围绕一件小事,确定一个主题,在大的主题下以行为作为导向,以一件小事作为引子,考虑不同年段的目标,开发丰富的德育课程内容,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养成习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本文从分析“每月一事课程开发的理念和亮点”入手,在实践中总结出 “每月一事”课程活动操作程序以及课程开发所带来的效果和启示,从而使学校德育从“假大空 ”走向“精细实”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词】每月一事 课程开发 理念亮点 效果启示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虽然每所学校都很重视德育,收效却不甚理想。放眼当下,我

2、们可能在德育目标上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常常把诸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给小学生灌输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台上老师讲得滔滔不绝、津津有味,台下学生无动于衷,充耳不闻,结果,学校既没有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也没有把那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到实处。 大学中提到人品德发展的规律即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永新教授曾说:“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习惯,我们要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因此,我们有必要审视当下德育现状,找回德育原点,全方位地“望闻问切” ,找到有效的载体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充满希望地再次出发。一、 “每月一事”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亮

3、点分析“每月一事”:学校每月围绕一件小事,确定一个主题,在大的主题下以行为作为导向,以一件小事作为引子,考虑不同年段的目标,开发丰富的德育课程内容,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日常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养成习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月中,班主任、学校值周领导等全程关注,丰富内容,步步推进,监督检查,让学生每月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1、遵循一个良好习惯形成的时间和规律习惯是人内在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贯穿于人的一生。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据研究,经 21 天以上的正确重复练习,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就是“21 天法则” ,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一种方法。基于此,我们把课

4、程活动的时间设为一个月。这样,学生就能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时间内,经过教育实践活动,把外在的习惯要点,内化为自己的良好行为品质。这样每个月下来,学生就会形成一个好习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学生就会接受一个系统的习惯教育过程,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2、关注课程内容选择的“细”与“实”在实践中,我们学校的德育课程内容关注的是生活中的小事,课程活动抛弃那种“假大空”和口号式的宣传,降低德育的重心,回归生活。我们开始关注一些身边的小事及细小的行为习惯,例如吃饭、走路、打扫、整理以小见大,小事情大道理,小行为大智小学课程类论文2慧。起初,我们基本借鉴新教育“每月一事”主题,对学生进行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教育

5、。我们们把人生最重要的 12 个好习惯,或者是 12 件最重要的事情,分到每个月里面,通过计划、阅读,通过活动,通过方方面面的东西把他呈现出来。这十二个主题分别是: 月份 小事情 大主题 月份 小事情 大主题1 月 学会吃饭 节约 2 月 学会走路 规则3 月 学会种树 公益 4 月 学会踏青 自然5 月 学会扫地 劳动 6 月 学会唱歌 艺术7 月 学会玩球 健身 8 月 学会微笑 交往9 月 学会阅读 求知 10 月 学会家书 感恩11 月 学会演说 自信 12 月 学会日记 自省3、体现课程的独特性和示范性“每月一事”课程的独特性和示范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每个主题课程时间的设置,符合学生

6、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科学规律。第二,课程内容选择立足于学生当下的行为,关注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习惯。第三,课程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先是从一件小事展开,具体落实中,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不断丰富完善。第四,课程活动在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操作流程:选事、议事、行事、展事、评事,这样五步走,分步实施,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构建起基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德育课程,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开发并丰富故事、文章、诗歌、图片等,使先行的阅读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二是创设多元的实践活动体验。知行结合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实践体验是良好习惯得到检验的实战场。同时进一步整合学校特

7、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板块,使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主题活动等融为一体。三是构建“每月之星”评价体系。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优化操作流程,及时记录典型个案,在学生当中树立榜样,不断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 “每月一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策略人的成长以及良好素质的养成是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有人曾说:“一粒种子,放进水中,只会长出豆芽;撒进土里,却能长出发达的根系、健壮的植株,结出累累硕果。 ”因此,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片厚重的教育土壤,这样才能生长出人格完善、各方面健全的人。回顾开展“每月一事”课程活动,我们探索并构建了它的基本程式,形

8、成了一套“五事”的模式,每月主题教育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每月一事”课程活动操作程序1、选事(主题计划)3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寻找学生行为训练的切入点,应该选择一件什么事来做,是实施教育活动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孩子们当下的行为习惯是最真实的德育原点,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原点,同时我们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品德等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每月一事”的切入点,班主任制定根据自己年段特点自主开发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课程计划。2010 年我们基本借鉴新教育“每月一事”主题,对学生进行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教育。我们确定每月一事主题,同时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

9、中。2012 年 9 月,我们尝试根据学生、班级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一件小事情”为引子,映射出“礼仪教育”为主题课程活动:经历小事 学会礼仪月份 小事情 大主题 月份 小事情 大主题1 月 学会穿衣 形象礼仪 2 月 学会课前准备 课堂礼仪3 月 学会扔垃圾 行为礼仪 4 月 学会吃饭 就餐礼仪5 月 学会上厕所 场所礼仪 6 月 学会喝彩 运动礼仪7 月 学会旅行 旅游礼仪 8 月 学会打招呼 待客礼仪9 月 学会走路 交通礼仪 10 月 学会静听 集会礼仪11 月 学会尊重对手 活动礼仪 12 月 学会整洁 形象礼仪人生的许多大道理,其实都是在这些小事情之中。我们着眼小事,每月围绕

10、一个重点习惯,开发丰富德育内容,真正让好习惯成为孩子日常的生活方式。 2、议事(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即师生搜集本月教育主题相应的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背景资料、文章诗歌、故事寓言等,以“讲述故事、阅读图片文章、朗诵诗歌、讨论感受”等形式,开展主题阅读和议事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知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明白做好这件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 5 月份“让我们学会扫地”的活动中,低年级小朋友朗诵诗歌五一节 、 扫把 、 洗碗歌等,中年级学生朗诵悯农 、 江上渔者 、 乡村四月等,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五月颂歌 、 劳动的美 、 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等,以此来感受主题、践行活动。“随风

11、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通过主题阅读活动,宣读“每月一事”主题教育倡议书,班级采用各种形式,利用晨会、晨间谈话等时间,开展议事活动活动,渲染活动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明白做好这件事的道理。同时,各班还定期更换教室里的栏目布置,以育人于无痕的形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让“每月一事”真正深入每一个师生的心里。同时我们注重环境熏陶。依托崭新的教学楼和粉刷一新的墙壁 ,以及与榜样同行(伟人名人格言名言画像)、美德之星标语、廊道整洁区温馨提示语、班级名片等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同学们真实、客观的认识自我的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3、行事(主题实践)“纸上

12、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德育活动知为先,行为主。我们知道德育要避免单一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规范自己。因此我们根据“每月一事”主4题制定每月的实践活动方案,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体验一系列德育活动,用一个月的时间,引导学生践行小事,从做好日常小事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规范学生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才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终生受益。例如,在 4 月份“让我们学会吃饭”教育活动中,学生开展了记录自己饮食习惯的实践活动,表格如下:看看我的饮食习惯班级: 姓名: 日 期 主食 菜肴 食用情况 今日感

13、想早餐中餐月 日晚餐实践活动反思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还想到了: 4、展事(主题班队)每月的第 3 个星期,举行主题展示活动。通过班级动态展示(主题队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每月一事”的活动收获等形式,分享交流每月主题教育活动成果,还可以搭建班级静态展示(宣传窗、外墙布置、小报等)或全校性月度集会展示等多种的平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使之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个阶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班级展示,各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心得体会,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活动收获等形式,展示主题教育成果。第二层是学校展示,展示半个月来学生的收获和体

14、会,激励学生真正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5、评事(主题评价)这是渗透“每月一事”课程活动始终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仅要“践之以行” ,还要通过鼓励、评价、反思,让良好的行为“持之以恒” 。主题评价很多时候是即时性的,但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形式,采用“日日反思、周周评比、月月表彰”的方法,对本月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让良好的习惯素养真正烙刻在学生心里,融入到“血液”中。同时,班主任要记录或收集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利用作文、日记、等形式,师生共写主题反思,记录师生的心路过程,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评选出“每月之星”给予表彰,激励学生真正养

15、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以上五步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模式,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月中,班主任、学校值周5领导等全程关注,丰富内容,走好五步,步步推进,监督检查。三、 “每月一事”课程开发的效果和启示通过“每月一事”的德育平台,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见证了学生快速成长,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德育工作的经验,实现了德育工作的螺旋式发展,从“假大空”走到了“精细实” ;“每月做一事”育人活动的实施,把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独特的天赋在“细节教育”中得到充分的滋养与成长,在细节教育中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使学生养成了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1、 “每月一事”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德育的特色发展“每月一事”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充分挖掘,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出了学校特色发展平台。课程的开发使教师、学生、家长在这个平台上互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观、价值观。“每月一事”德育课程的开发,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形成了特色,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养成习惯,学会做人,培养了学生热爱公益、遵守交规、勤俭节约、体验感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温岭日报记者曾专题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