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136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驾驭动态课堂,享受语文的生态“野味”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洞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新的理念、新的追求,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很唯美,但却忽略了很多原汁原味的好东西,这些都是学生个性解读下动态生成的,甚至是“不和谐”“不完美”的东西。就好比是生 态园林里的野兰花、野百合、野人参语文学习中,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个性的成长,情感的碰撞。挖掘独特的育人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思想与情感都在受 环境影响而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语 文课“ 生成性问题”可以是一枚指南针,只要老师驾驭得好,便能引领孩子们闯荡那片其实很纯净的心灵,也便能美美享受语文生态园林中的野味。

2、关键词:生成性问题 个性解读 价值取向短兵相接,奇遇生成问题08 年的一次三打白骨精公开课,我“出丑”了。原因在课结束时,我问孩子们,这节课你们最喜欢谁。竟然有学生说,喜欢白骨精,喜欢白骨精的聪明,喜欢白骨精的诡计多端。我一时愕然了,脸涨得通红,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这从天而降破天荒的问题。课后,我才知道老师完成所有的预设是不可能的。孩子是生命的个体,他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无法去“完全”预设的。这时候,我才开始关注课堂上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每节课都会有未知的精彩。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

3、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敢于张扬自己的想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往往迸发出很多让老师一时招架不住的问题,而老师面对于这些问题,用冷淡的沉默或过于矫情的激励都不恰当。于是,探索与研究语文课堂“生成性问题”便在我脑海凝结。问题源起2初遇奇缘,开启生成密码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课堂也应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阵地。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具有丰富性和多变性,教师要从关注学生个性的和谐成长的

4、角度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地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生成资源,智慧引领,有效点拨,满足学生求知的热情,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我便饶有兴趣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的策略研究 ,着力探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探索动态,充满活力,充满自然纯真的理想语文课堂。1、常遇教案预设之外的理解性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即使每一节课我们都有充分的预设,但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往往会给出老师教案预设外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指向于课文内容的,也就是理解性层面

5、的生成,那么,我们的老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善于倾听、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能在自读自悟中解决理解性层面的问题。2、偶遇超出文本的价值取向性生成所谓价值取向,即价值标准所取的方向。即是以谁为价值主体。我们的课堂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但不是所有的不同声音都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有学生提出一些反面的教材或例子时,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有悖于文本思想的,我们教师不是简单的否定,应“引申悟谬” ,让学生去思考,在自己的探究否定中解决。当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文本价值的“激发点” ,可能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偏颇,甚至不是语

6、文层面的教学任务,这个时候,如果能为学生发展而服务,那么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探微,不断深化课文的主题,在情感的渲染、激发中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的多元价值。分析解读33、巧遇文本留白处的拓展性生成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和睿智的理性。所以在很多课文中有“留白”之处,便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发散思维的左右下,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材之外的话题,教师既不能简单对答,也不能大肆讲解,要灵活地进行调控。有效拓展的,课堂就应该提供背景加深理解。但拓展太宽广的,我们应放在课后探究。比如,在教奇妙的互联网时,一旦敞开话题,对高科技感兴趣的孩子就一发不可收拾,那么,这时候就要求我

7、们的老师能够游刃有余,引导学生课后探索。4、险遇背道而驰的思辨性生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发展不够成熟,在课堂中表现出错误或偏差是很正常的。所以,在课堂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有些学生所提出的恰恰与主题背道而驰。比如学生受社会影响提出“金钱是万能的”、“灰色技能是需要学习的”这些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话题时,我们教师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最后得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正确答案。自我剖析,润泽生态园林在多层次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行为,有意去深化这四方面

8、的“生成性问题”的价值取向,不知不觉闯进了语文的生态园林之中,引领学生去品味自然、纯真,很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1、独特见解的野兰花循着你的味儿走野兰,长在深山幽谷,它与家中吊兰相比,味更香,花更美,最重要的是它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在我语文的常态课中,我总是遇见“野兰” ,即“理解性层面的生成性问题” ,孩子们自己有个性的正确的见解。这一方面与我大胆的“放手”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是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推进了整个教学过程。他们就是幽谷里的一朵朵野兰花,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会发现,会欣赏,与他们共同追求语文课堂的生态与野味。在上嫦娥奔月这一课时,看着嫦娥奔月的插图,我深情地引导着学生:实践策

9、略4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也不能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学生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学生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学生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学生 4:我认为嫦娥奔月这幅图应该改为嫦娥泪眼朦胧,不时回头来遥望大地。学生 4 的回答让我闻道了野兰的芬芳,我笑着说:这位同学想的可真特别,请同学们再读读第六小节,走进嫦娥的内心世界,是否能接受这位同学对课文插图的修改呢?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最后大部分同学能认同改插图这一观点。正是因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生成

10、,使得嫦娥这个形象就非常鲜明,而恰到好处的课堂情境,就会收获意外的精彩生成。当这种生成能为课文服务时,教师应循着这野兰花的芬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善于倾听、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潺潺小溪流,流动的是思维的活水,迸发的是贴近人生活的情感。2、小插曲的野百合在你的春天停留野百合,纯净,芬芳。当我在课堂上发现了“野百合” ,即学生的情感小插曲或者是有价值的语文训练点,也就是我探讨的“价值取向层面的生成性问题”时,我宁可搁置任务,也一定要为野百合的春天停留。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

11、的过程。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往往就是一瞬间的灵光。当孩子们在课堂生成了比完成教学目标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时,作为驾驭整个课堂的老师,我们应该适时地为此停留。 当我在教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时,我板书完课题后便说:“诚实,就是要说真话,所以它的左边是个言字旁。不诚实的人,别人不会相信他;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我的话刚说完,就听到一女生小声抽泣起来。5如果此时,我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可以继续上课,可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节课上得再好,至少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于是,我停下来,问清了事情的原委,是她同桌带来的钱没有了,她们是好朋友,但同桌现在怀疑是她拿的。这个女孩如此委屈地在课上掉泪,凭经验和直觉

12、告诉我应该是误会。我就“你信任你的好朋友吗?为什么信任?”这一话题在全班展开了讨论。后来丢钱的女孩红着脸说出了她同桌的种种优点,最后坚定地对我说:“老师,我应该相信她,钱肯定不是她拿的。”此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小插曲浪费了我四分之一的语文课,但我认为值!语文课不就是要让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共赢么?而这个共赢的进程,情感与态度目标应该得到最大的关注和优先满足。学习这篇例文,不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诚实,学会信任么?难得开出的野百合,我们需要给它一个春天,即使我失去了十分钟的课堂,但品味野百合的那份纯净与甜美的价值往往会超越这十分钟的课堂。3、一时消化不了的野人参课后美美享受“野人参” ,即一

13、时消化不了却又很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我所研究的“拓展性层面的生成性问题” 。这种野人参,很难遇见。即使遇见了,我们也来不及消化,所以当我们课堂上生成了很是值得探讨却又不能一时半会就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慢慢走出来,放到课后去探究,去享受野人参带来的美味。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讲到“从飞机上往下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时,生说:“到处都是”说明了这几乎没有人的存在。那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呢?当学生提出这一生成问题时,我便适当地补充资料:阿联酋的国土面

14、积只有 8.36 万平方公里,但是其中 97以上的土地被沙漠覆盖。据统计,今年阿联酋将增至 750 万人口。我这简单资料补充,是预设了这一生成。我们学校是一座美丽的地球村,孩子们对于环保问题是相当的热衷,所以有一位孩子激动地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什么是盐碱土地?盐碱土地又是如何形成的?又可以怎样改变这种盐碱土地呢?”这一拓展性问题,我已经没有能力去为他讲解,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我微笑着对我的孩子说:“你6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地球村小村民,遇到环保问题绝不放过,而且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有研究价值,也许你长大后,就会带领更多的科学家共同改造地球。不过,这个问题太复杂,我们留着课后研究,在明天的综合

15、课上一起来探讨好吗?”中国著名教育家斯霞说:“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意搪塞,要鼓励学生探究好学的精神。 ”这一孩子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但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思维,更要保护孩子们这种对环境问题关心和期待。我们必须撷取教学活动中学生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问题作为素材进行活动设计,让语文课真正为学生生命的发展而服务。学生的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真的就是一个小课题,很宝贵很有价值,就是一支野人参。虽然在课内没能品尝野人参的味道,但给了孩子们课后的期待,这样的语文课才真正厚实起来。4、阻碍课堂前进的食人树巧妙绕着道儿走“食人树”阻碍课堂前进的“思辨

16、性层面的生成性问题” 。遇到这样的食人树,我得带着我的孩子们巧妙地绕着道儿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表现出错误或偏差是很正常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能够巧妙地领着我们的学生绕开那棵食人树,重新整理自己的思想,向愉快的旅程挺进。作家萧红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祖父的园子,通过作者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祖父的怀念、感激之情。在教到最后时,我提出: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萧红的童年是那么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生 1:我也想要一个这样的园子。生 2:如果我真割了祖父的菜,我的祖父肯定不让我再进园子了,真希望我的祖父也想萧红的祖父一样。生 3:如果我要是能像萧红那样不要学习,整天在园子里玩那就好了。没等我喊名字,生 4 就抢着说:“太对了,我们现在的学习太痛苦了,做7不完的作业,怎么可能还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