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6637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2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毕业设计-中医诊断学专业)(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徽 中 医 学 院硕 士 学 位 论 文痰 瘀 互 结 型 中 风 的 实 验 研 究姓 名 : 李 卫 民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硕 士专 业 : 中 医 诊 断 学指 导 教 师 : 池 建 淮20060401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英文缩略词表(ABBRVIATION)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名称CV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脑血管疾病PAI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TC Otal choleserol 总胆固醇TG Triglyceride 甘油三酯TXA Thromboxane 血栓素AS

2、Ather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AIS Acute ischemic stroke 急性缺血性中风ICV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低密度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脂蛋白HP Hyperlipidemia 高血脂PGI Prostaglandin 前列环素IS Ischemic stroke 缺血性中风HPD Hypercholesterolaemia disease 高血脂症PMPS Platelet membrane pro

3、tein sugar 血小板膜糖蛋白CMS Cell binding elements 细胞粘附分子HR Hematological rheology 血液流变学NO Nitric Oxide 一氧化氮6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模型(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血浆血栓素 B2( TXB2)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等相关因子的变化。观察痰瘀同治对上述模型大鼠客观指标的调节作用,探讨蝎胆汤对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初步探讨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诊治规律,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

4、高脂饮食,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将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 5 组,分别为正常组、伪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蝎胆汤组,除正常组为 10 只外,其余各组均为 12只。高脂饲养、脂肪乳液(10ml/kg/d)灌胃,每天 1 次,灌胃 28 天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次日大鼠经腹腔注射 10水合氯醛溶液(3 50mg.kg-1)麻醉,碘酒消毒,作左侧颈前纵切口,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用 4 号手术线结扎紧,缝合切口,造模成功;正常组不作处理,伪手术组只分离不结扎,模型组不给药,治疗组给予蝎胆汤,药物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一般证候特征、血脂、血液流变学

5、、脑系数、血浆血栓素 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指标。结果:1. 病证结合模型鼠体重增加,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毛发失去光泽,舌有瘀点、瘀斑,尾巴紫色,面瘫,偏瘫等,呈现痰瘀互结证的部分证候及缺血性中风的症状。2 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脑系数与伪手术组、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失语的性质与疗效无明显关系,而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疗效有明显的关系,提示年龄越大,疗效越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马氏 31认为缺血性中风是由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为始动因素,这和祖国医学的经络之痰、经络之瘀血基本相同,因此痰阻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基础,化痰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李氏 32采用化痰

6、逐瘀汤(清半夏、陈皮、红花、郁金、地龙、水蛭) 治疗缺血性中风 30 例,并设冠心号对照组 20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86. 7 %。杨氏 33利用具有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作用的自制中成药脑醒冲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34 例,并与西药尼莫通组对照,采用单盲法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研究还提示脑醒冲剂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自由基清除,纠正 TxA2/ PGI2 失衡,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冯氏 34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中,除阴虚阳亢者外,治疗大法应先予补肾培元以治本,在此基础上,祛瘀化痰,散风通络,并酌加行气之品以调畅气机,44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使精

7、充气足,痰瘀得清,虚风得散,络脉得通,气血畅行,则诸症自愈。补肾培元,化痰祛瘀,散风通络应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重要治法,此外疏肝行气亦应予以重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对病程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组方和制剂,无论中药物,其治疗原则主要侧重于如下几个环节:尽快改善和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掌握好时间窗,药物能在“治疗窗”范围内早期应用,可改善梗死区的特性和 ICVD 的特点,无论是气虚血瘀、风痰夹瘀,还是邪闭清窍,活血、化瘀、通络当为第一治则。3实验研究3.1 单位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于氏 35认为脑缺血最初过程为神经细胞能量供应缺乏, 药物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8、,可通过缺氧和缺糖损伤模型来进行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抗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何氏 36认为丹参酮对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制备的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一氧化痰损伤及 NMDA 毒性损伤模型中的大鼠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中药制剂灯盏花注射液以其扩张血管、活血化瘀而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汪氏 37认为川芎嗪是活血化瘀类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化学成分是四甲基吡嗪,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增加 NO 等作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也是一致的:丹参 38: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能扩张血管

9、,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粘稠氧自由基,增强 SOD 的活性,阻滞 Ca2+内流。同时还有抑制白细胞浸润作用,减轻脑细胞水肿,保护脑细胞。黄芪 39:实验研究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扩张脑血管,改善血行,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其主要成分黄芪皂甙能显著降低梗塞灶内脑组织含水量,减轻脑水肿。当归 40、41 :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循环血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的作用,是一种很有治疗价值的药物;川芎 42、43 :川芎的有效成分为川芎嗪,可改善脑能量代谢,增加脑血流量,作用较持久,还能有效防止缺氧所致大脑皮层脂质过氧化物(LPO) 含量增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

10、D) 活性45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降低,消除脂质过氧化。三七 44:三七的有效成分是三七皂甙,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降低水钠含量,减轻脑水肿及形态学上的损伤,减少 CPK、LDH 和游离脂肪酸的释放,消除氧自由基,有钙拮抗剂样作用。人参 45: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能改善脑能量代谢,减轻酸中毒及抗脂质过氧化和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抑制有对抗作用。红花 40:它能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动物类药如地龙、水蛭、蝮蛇。地龙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解除血管痉挛,也有一定抗凝作用 46 。水蛭是具有破血散结作用的活血化瘀药,药理学研究

11、表明它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有很好的抗凝作用。而从蝮蛇毒中提取到一种抗物质,能去纤、降血脂、降血粘度,降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李氏 47研究葫芦巴,其有效成分为葫芦巴总皂苷,能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3.2 复方研究曹氏 48研究中医气机逆乱、痰瘀互阻于脑窍脉络与现代医学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后累积性损伤的相互关系,探讨 SOD、MDA 在缺血性中风病发病中的意义以及中药溶栓颗粒对气机逆乱、痰瘀互阻脑脉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 1 组、中药 2 组,采用改良过的 Pulsinelli的 4VO 法,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 SOD 活力,以

12、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 MDA 含量,脑组织蛋白定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同时对脑组织含水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SOD 活性呈减低趋势,而 MDA含量则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 1 组、中药 2 组经预防给药后,大鼠脑内 MDA 水平增高幅度小,同时 SOD 活性明显升高 (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的形成与气机逆乱、痰瘀互阻和现代医学脑缺血所致的累积性损害密切相关,调理气机、祛痰化瘀法及组方溶栓颗粒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与该方降低 MDA 的过量释放、提高 SOD 活性、增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4.证型的

13、客观化4.1 证型与头颅 CT、血脂、血液流变关系王氏 49分析了 169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辨证与头颅 CT、血脂、血液流变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中 90. 53%为中经络, 9. 47%为中脏腑。风痰瘀血,46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痹阻脉络型以红细胞电泳减慢为主(P 0. 05),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以血浆比粘度增高为主(P 0. 05)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以 TG 增高(P 0. 01) ,HDL -C 下降 (P 0. 05) ,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 (P 0. 05)。中脏腑,TC、TG、LDL - C 均增高(P 0. 05) , HDL - C 下降( P

14、0. 05) , 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更具有显著性(P 0. 01)。提示辨病指导下的辨证分型确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为缺血性中风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4.2 证型与血浆内皮素、内啡肽水平的关系马氏 50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内啡肽水平与中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中风的五种辨证类型和健康对照组共 122 例,采取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及内啡肽水平。结果: ET 及 2Ep 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中均低于缺血性中风各辨证类型( P 0.01) 。肝阳暴亢、痰热腑实及风痰阻络三个实证 2Ep 、ET 水平明显高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两个虚证的 2Ep 、ET 水平( P 0.05),同时三个

15、实证之间及二个虚证之间相比无显著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2Ep 、 ET 水平具有相关关系,2Ep 、ET 水平 2Ep 、ET 水平可作为判定缺血性中风辨证的微观指标。4.3 证型与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关系蔡氏 51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 INS、Gluc 均较正常人非常明显升高,其中血瘀证较非中风血瘀亦明显升高,说明 INS、Gluc 作为微观物质参与了缺血性中风“证”与病机发生发展过程。4.4 证型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蔡氏 52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中风证型以风痰瘀阻型最多(55% ),其次为气虚血瘀(27% ) 及风火阳亢型 (18% ),评分量值具有非常显著性

16、差异(P 0.05 或 P 0.01) ; PA gT、FG、ETL 、A PTT 及 PT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 0.05 或 P 0.01)。结论:血瘀证可能是型糖尿病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其中以风痰瘀阻型与血液高凝状态关系最为密切。谌氏 53 探讨型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入院时血浆白介素 6 ( IL-6)、肿瘤坏死因子 A(TNF-A) 的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指标,并与非风痰瘀阻证及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风痰瘀阻证组47痰瘀互结型中风的实验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 TNF-A、IL-6 和血小板聚集率(PA gT)、血浆纤维蛋白原(FG)、体外血栓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