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完美锦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6492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志愿完美锦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志愿完美锦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志愿完美锦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志愿完美锦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志愿完美锦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志愿完美锦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志愿完美锦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志愿完美锦囊估分、级差、大小年考生在参加完高考后要想顺利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除了自己要考出相当的考分外,关键就是要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一环节中,了解志愿填报的特点和规律,恰当运用相关工具取得高考志愿填报的成功。技巧性和工具性是一对孪生姐妹,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性很强,所以要想不输掉高考志愿填报这步棋,就必须掌握帮助取得高考志愿填报成功的相应技巧。在本篇中就向考生介绍“估分、级差、大小年”这三种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最常用的锦囊。锦囊一 估分锦囊妙招:高考估分包括两曾含义:一是预估好自己的分数;二是预估好本省各批次最低控制线,本文提到的估分主要指前者。考生对自己考分的预估,指考生对照标准答案,依据自己的答

2、题情况,对考场考试过程的一种再现,从而估计出自己的高考分数,为填报志愿做参考。使用手册:本工具使用时若能辅以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技巧,则效果更佳。TIP 1.调整心态,提高估分准确性,减少误差,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高考估分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徘徊迟疑犹豫不决,自己不相信自己,必将给前途带来损失。TIP 2.注重平时,熟能生巧估分的技巧和准确性需要考生平时有意识地去练习。此外,考生还应该从平时估分中归纳出自己估分的分差,以作参考。虽然高考成绩会有起伏,但大致的趋势是不变的。TIP 3.抓紧时间,趁热打铁高考结束后,应立即根据标准答案估分,利用各科试题在大脑中“保鲜度”高的优势。估分时,题目不

3、仅要答得对,还要完整,因为少一个步骤或一个论点,都会被扣分。 TIP 4.宽严适度,有理有据估分时要宽严适度,或者考生可采取宽松尺度不一的估分标准多估几次,并取几次估分的中间值为最终的结果,这样会更稳妥。操盘实录:2005 年安徽文科考生严军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成绩一直不错,他打心眼里把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自己高考的目标。高考结束后他感觉还不错,可是自己估了两遍分数后都觉得不可靠,面对志愿表他更不知该如何是好?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只要感觉没错,第一志愿报人大是有相当把握的。可他就是害怕万一第一志愿录不上,可能会落到二本批次,那十年寒窗岂不就白费了吗?就在他迟疑的时候,父母劝他要更慎重。无奈,他只得重新估

4、分,可是越估越低,心情也开始越来越糟糕,严军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怎么能考得上那么好的大学呢?学习跟我差不多的同学都没报那么好的学校,总不至于我比他们考得好吧!再说要是报了考不上,那别人又会怎么说?沉重的思想包袱下,严军最终放弃了自己向往的大学,转而填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分数公布以后,严军的分数上人大绰绰有余。可这时,再多的后悔、自责都为时已晚。锦囊二 级差锦囊妙招:级差有两类:一指院校级差,是学校在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时在分数上的要求,即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比第一志愿考生所高出的分数,它一般指与该校提档线的分差,一般比较稳定,每年变化不大。二指专业级差,是考生在同一院校志愿下所

5、填专业之间的分差,即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要比第一专业志愿考生高出一定分数,才能取得相同的专业分配地位,一般在 3 至 10 分左右。由于教育部在全国推广实施平行志愿,设定志愿级差的院校已经越来越少,因此,本文在这里主要介绍高校设定的专业级差。使用手册:合理使用专业级差选择专业志愿可以增加考生进档几率,其副作用是高分低就,甚至落榜。TIP 1. 一般情况下,一本批次和二本批次的高校会设定级差,而三本批次和高职专科院校则更加注重考生的志愿顺序。但无论高校是否设定的志愿级差还是专业级差,学校都会在当年的招生章程上明文规定。考生在填报各专业志愿时,务必要注意其招生章程中有无分数级差的规定。 TIP 2.

6、 高校在设定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时,其级差分除了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减分外,还有加分。如 2009 年上海师范大学规定在考生高考原始总分的基础上,对其第一专业志愿加 5 分,第二专业志愿加 3 分、第三专业志愿加 2 分,第四志愿加 1 分。再将由此产生的新的折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TIP 3.在有专业级差规定的前提下填报专业志愿时,考生应慎重选择第一志愿,填写自己最向往的专业,其后的专业志愿依次来开梯度,其梯度分差最好大于专业级差,以确保录取。此外,考生若十分渴望进入某一大学学习,最好服从专业调剂,而调剂专业一般是不设级差。TIP 4. 专业级差其实也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好,那无疑可

7、以增加考生进档的机会和专业对口的机会,反之则也会造就高分低就的尴尬。操盘实录:陕西省 2008 年文科考生叶荣与郭琴二人,同时报考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在招生简章上明确规定:录取时学校执行“2、1、1、0、0”的专业级差。即指第一专业未被录取,则第二专业志愿降 2 分与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排序录取;如果仍未被录取,其第三专业志愿再降 1 分与前一志愿考生排队录取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叶荣与郭琴的志愿表。姓名 分数 第一专业志愿 第二专业志愿金融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国际政治 法学 汉语言文学叶荣 644644 分 642 分 641 分 641 分 641 分广播电视新闻学 博物馆学 新闻学 法学 汉语

8、言文学郭琴 643643 分 641 分 640 640 分 640 分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叶荣与郭琴都被投档到了复旦大学。但是叶荣第一专业志愿所填报的金融学专业已经完成招生计划,她只能按照学校设定的专业级差,将总分减 2 分参与第二专业志愿(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录取,此时,叶荣的高考成绩就相当于 642分。而郭琴由于把广播电视新闻学填在了第一专业志愿,其高考成绩为 643 分,那么在改专业录取时,郭琴明显要比叶荣有优势。最终,郭琴被复旦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录取,叶荣则被录取到汉语言文学专业。 锦囊三 大小年锦囊妙招:大小年现象其实有点类似于市场规律。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会参照高校往年的

9、录取分数线,特别是上一年在当地的分数线。根据考生普遍的报考心理,如果上一年某高校录取分数特别高,当年考生就会因为担心录取难度增大而改报其他学校,从而导致该校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反之,下一年的考生又会争相填报,抬高其录取分数线。这就形成高校录取的大小年现象。但是,大小年现象并非特别明显或者规律,它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如果考生能够正确把握大小年现象,找出规律,就可以再志愿填报中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增加被录取的几率。使用手册:大小年只能作为志愿填报的“药引”,不可过量,否则会物极必反。TIP 1.高校录取过程中是否存在大小年现象,需要考生结合往年录取信息,并综合学校多方情况全面判

10、定,地理位置、学校改名、院校升级等都会成为影响高校录取走势的因素。而不应该道听途说,凭感觉轻易判断,而判定时,考生也最好研究高校连续 3 年在当地的录取走势。TIP 2.如果能够基本确定高校录取的大小年走势,那么考生就应该对大年和小年,确定不同的报考策略。遭遇高校录取大年时,应该审时度势,确定自己的报考行为:即至少利用三年以上的学校录取平均分,确定学校的录取分数曲线变化,避开“大年”,找准“小年”使自己能够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TIP 3.把握大小年现象能给考生志愿填报带来意外,但它也不是确保被录取的灵丹妙药。很多时候运用大小年现象报考,不能收到两全其美的结果,只能是一种只能保证学校无法保证

11、专业的“幸运”罢了,因为好的专业都在第一志愿被考分较高的考生占有了。所以运用大小年现象报考,只能勉强进入某个学校,而专业大多只能是相对冷门的专业了,这对特别向往某所学校的考生比较适用。TIP 4.高校录取中的“大小年”情况,有时并非呈规律性变化,即上一年是“小年”的话,而下一年未必会出现“大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时甚至会出现连续两个“大年”或“小年”。此外,并非每所学校都会出现大小年现象,也未必同一所高校在每个省都出现大小年现象。尤其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每年报考人数很多,录取分数也很高,录取中就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即使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省的录取情况不同,是否出现大小年现象,不能

12、一概而论,考生必须至少研究三年高校录取情况才能有大致判断。TIP 5.大小年现象最好用来选择保底志愿,最重要的是把第一志愿的文章做好。操盘实录:2005 年江苏文科考生晓艳,高考 573 分,高出当年一本线 13 分。其实早在考前晓艳和父母就决定不管成绩如何,一律只考虑省内院校,而晓艳也对南京师范大学情有独衷。经过查询,2004 年南师录取最低分 575 分,与当年一本线持平,而自己今年比一本线高 13 分,通过这样的比较,晓艳觉得自己报南师绰绰有余。可是正当她要将南师作为第一志愿时,班主任的一席话惊醒了陶醉在喜悦中的晓艳。“若按去年的情况以你可以报南师,但录取形势每年都不一样。你是复读生,尽

13、量不要去冒险,要求稳妥,能走尽量走。”于是晓艳认真查询了南师往年的录取分数,发现学校在录取时的确存在“大小年”现象,而 2004 年恰好是“小年”。于是晓艳觉得 2005 年肯定是“大年”,她最喜欢的法学专业近几年录取分数竟然高出一本线 3040 分。后来她将目光锁定在江南大学上。认真查阅江南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她惊喜地发现,江南大学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连续三年在江苏生的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持平。以晓艳高出一本线 13 分的成绩,报考江南大学是十拿九稳的事,再说,江南大学还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了。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上填上了江南大学。虽然这样,她也不敢轻视二本志愿,她选择南审,南财等作为自己的第二梯队,以防万一。晓艳一向对法学比较感兴趣,因此专业选择没太费劲。但为了保险,晓艳在江南大学的专业栏里是选择了“服从调剂”。事实正如晓艳所料,自己毫无悬念地被江南大学法学专业录取。而当年南师法学专业录取的最低分也要 59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