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6434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2008年10月2008年7 月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要点(以书本为主)本课程考试要求掌握关于农村最基本的政策与法规。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内容如农业法、土地承包法等,民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这些法律只要求一般的认识。试卷题型分为: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和论述题三种题型。考试时间90分钟。*表示重要程度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农业法(狭义)P105.107.7:狭义的农业法则仅是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业 P207.1 08.1:农业,是指

2、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3、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P1405.7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P2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P20: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

3、重要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民自愿组成的。这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非常重要的两个特点。6、农业产业化经营 P2306.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

4、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7、农民权益(P33):包括农民的财产权益和其他权益。8、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自然要素。二、简答题论述题:*1、 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P1(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2农业市场化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的矛盾?P207.7 (农业市场化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农业之间存在着种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5、矛盾;三是农业效益比较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农民收入增长起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门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P5-705.706.7 08.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即“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 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即

6、“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4、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P7)(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2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3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4、科教兴农的原则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07.7第一,他们可以依法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和其他各项权利,满足自己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量。第二,当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通过行政的或者司法的救济手段,获得国家的保护。第三,任何侵

7、害他们权利的违法行为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农业法和农业政策的关系?P1007.1 08.1依法治国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 实行依法治农是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农业法将党和国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农业法的多数条文,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找到直接的依据。农业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指导农业,进一

8、步向依靠政策和法律共同指导农业发展的转变,实现以行政手段管理农业,进一步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法律是制度性和普遍性规范,政策是工具性和特殊性规范。作为制度性和普遍性规范的法律是相对稳定、一视同仁的,而作为工具性和特殊性规范的政策则可以相当灵活、并有所偏重的。以灵活性见长的政策只能在法律制度范围内对法律的实施做出具体的安排,或是在不违背法治精神的前提下,对社会生活中某些处于不利状态的特殊群体或事项作倾斜性照顾。这就是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因此,依法行政,不仅仅是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行使审批许可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依法决策、依法制定政策,不能以行政权力代替法律

9、。)*8、农产品行业协会有哪些主要职责? P22-23 07.1农产品行业协会是按照自愿互助原则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行业组织,要真正代表和体现行业内部成员的利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 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的目的是帮助成员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行业内成员的市场谈判能力和地位,保护成员的利益。 ( 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就是要理顺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通过组织成员制定各种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条件、劳动标准等技术规则和行为指南,规范行业和成员的生产、经营行为,限制外国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损害成员利益;同时,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协调成

10、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解成员之间的利益纠纷,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维护和保障行业内的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参与制定并监督成员认真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农产品贸易风险防范机制等,代表成员与政府、消费者进行沟通,成为政府联结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纽带和桥梁。 ( 3)代表本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就是作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案件中代表农民利益的起诉主体,在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对国内生产者造成损害时(例如,国外进行农产品倾销、补贴,损害了国内相关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 ,由农产品行业协会代表生产者,向有关

11、机构提出采取救济措施的申请;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会员对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积极应诉,从而保护行业和生产者的利益。 *8、农产品行业协会有哪些主要特点? P22-23 05.7(1)行业协会是非经营性的社团组织,要进行社团法人登记;(2分)(2)协会是以某种农产品为纽带组织的,不是综合性的;(2分)(3)协会一定要依法成立。(2分)(4)协会一定是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依法成立的,不是也不应当是官办的。(2 分 )9、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29(1、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2 、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3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4、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5、促进农产品出

12、口的扶持措施。6 、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7、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贸易,采取措施保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8、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9、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10、 农业法对农业财政投入水平是如何规定的?P3006.1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 农业法关于农业投入的水平是与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相联系的。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入,为便于对农业财政投入进行监督, 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11、 如何减轻农

13、民负担?P3405.1( 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 ( 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 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 ( 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 (5 ) 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 (6) 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12、 农业法是从哪些方面保护农民权益的?P3406.1 (1、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2、减轻农民负担。采取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3、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中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农业法从筹资筹劳和村务公开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4、农民在出售产品和购

14、买生产资料时的利益保护。 农业法规定,农产品收购单位在收购农产品时,不得压级压价,不得在支付的价款中扣缴任何费用。5、农民权益的行政保护。 6、对农民权益受损时的行政和司法救济。 )13、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P20)和基本活动原则(P2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两个特点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民自愿组成的。活动原则是:第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第二,民主管理。第三,盈余返还。14、农业法关于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07.1(P37-40) (1、农业资源区划和检测2、耕地质量保护3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沙化土地4、森林、草原、渔业保护 5、农业生物物种保护6 、农业环境

15、保护)第二章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农村土地 P42 05.106.707.7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06.1 08.1 P60: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3、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05.7:转让,是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终止。 4、土地经营权互换07.1

16、 :是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8、四荒(P62):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土地9、家庭承包(P50 )二、简答题论述题:*1、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P4106.7(1) 、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2 ) 、规范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关系(3 ) 、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家庭承包的特点07.7(P43 )(1、承包方是特殊主体。2 、承包关系期限长3、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4 、适用的原则不同。 )3、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原则(P43-44) (1、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不变2、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3、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4、如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