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解决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6026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解决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解决方法郧县刘洞镇一贯制学校 岳国庆从学校毕业以来就回乡下的老家教书,从事英语教学已将近二十年了,也看到了农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存在的各种困难。英语听力难就是他们所面对的一个难题。英语听力对于我国广大中学生特别是条件差的农村中学生来说,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因此,想就当今造成我国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一般来说,农村学生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1害怕听力。2辨不清单词。3只能听懂几个单词。4思维跟不上录音语速。5理解模糊,抓不住关键点,不能做出正确的推理。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一、学生自身素质不高1词汇量

2、掌握偏小,对英语中常用词组、习惯用语不熟悉,对生僻词、俚语不理解。2语音发音不准。对英语国际音标发音掌握不好,在听的过程中,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词。另外,对美国口音和英国口音也分不清。3语法结构不熟,不懂得英语句子的组合规律。4语境判断能力差,不懂得在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不同的词义取决于该词所处的不同语境。5文化知识面狭窄,不懂得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学英语语言不但要学习这种文字,同时也更应该注重了解或掌握英语赖以存在的英美独特的文化背景,譬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April Fool,以及英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军事技术、生活方式、历史事

3、件等。6听力技巧缺乏,不懂得如何听才最有效。7汉语语音和方言腔调根深蒂固,不懂得主动改变已有的发音习惯,反而在所学的英语句子下面注上与中国文字读音似乎相近的文字,比如:“optometrist”(奥普淘米垂死他) 8缺乏积极有效的英语思维,不懂得应用汉语思维会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特别是“听”产生很大的“负迁移”效应。9存在心理障碍,不懂得拥有愉快的心情、良好的状态、充分的自信、强烈的听音欲望会使听力理解的效果更好。相反,厌烦、畏惧、低落的情绪会使听的效果差 30左右。二、英语教师(教学) 水平有限当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专职教师极缺,很多教师原来是教其它科目的,但由于缺乏英语教师,他们又不得

4、不被迫“改行” 。即使拥有英语专科或本科文凭的教师,大部分也只不过是通过函授获得的。可以说,在整体上,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还远远没有达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从而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就影响听力方面而言,主要体现在:1语音、语调水平低。一些教师语音不准, ,因而读单词时含糊不清,弄得学生难以辨别;在读句子时,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同化、合成、弱化、连读、重音、爆破等发音方法,更是显得平乏、呆板、不连贯。结果很容易导致学生语感差,难以听懂真正纯正地道的英语。2强调“应试教育” 。一些教师为了在全乡或全县举行的期中、期末统一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只注重英语语法的教学,要求学生多做相关练习,加强学生

5、对单词的“死记硬背” 。这种所谓的“哑巴”式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教师忽视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教师把听力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从而使学生的听力训练缺乏针对性、长期性、全面性。3缺乏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指导。在当前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为农民“减负”,为学生“减负”的形势下,学校几乎没有为学生订购一些专门用来扩大阅读范围和提高阅读速度的书籍,教师也没有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如何提高英语阅读速度。这使农村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和阅读范围以及阅读速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4缺乏对学 进行听力技巧的指导。众所周知,由于我国以前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设备都相对较差。因此,大多数的中学农

6、村英语教师在他们自己读书期间,就很少甚至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英语听力训练,也就没有就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有着很深的切身体验,除了向学生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外,也就无法更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5理论知识薄弱。由于很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语言学、英语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因而也就无法使他们自己为改善英语听力教学寻找到充分的理论支撑。6.课堂英语交流氛围不浓语言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然而,现在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英语教学误区:那就是包括家长、老师、学生都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他们根本没有把英语教学看成是真正为了日后的交际使用。至少他们是把英语交际看成是一种准目标

7、。目前,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在上英语课时,由于自身的口语不好,都是采用汉语教学,即使有的教师能够讲一口漂亮的口语,但由于怕学生听不懂或是觉得浪费时间而主要采用汉语教学。他们似乎没有考虑到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听力训练的良好环境。三、学校英语电教设备落后甚至缺乏由于我国不是以说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因此,学生的听力训练只有通过平时多听一些有声的录音材料来进行,然而在一些农村中学,几个班甚至十几个班共用一台或几台录音机,使用多媒体、语音室的机会就更少了,有的学生根本连多媒体、语音室都没听说过。针对以上状况,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听力水平呢?笔者认为:第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能力。词汇,

8、它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语言应以掌握一定的词汇为基础。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将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大约 2000个英语单词和一定数量的词组,特别是对于四会单词,要达到长时记忆。同时,还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语境化的应变能力,让他们毹够准确地理解某些词汇在不同句子中、不同背景下的真正含义,从而确保跨文化“听”的顺利进行。第二、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语感众所周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学习语音开始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学好语音是学好

9、英语的基础” 。 “在入门阶段,应该注意让学生在语流中学习语音、语调,进行单词重音、弱化、连读、不完全爆破、停顿以及基本语调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按照课标规定,要求学生读准 48 个音素和每个单词的正确读音,熟知国际音标的发音规则。其次,要求学生注意英美人士在实际交际中常使用的发音方法。此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在平时反复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录音磁带,并且注意模仿、复读、比较、修正。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每个学期内脱口而出几十个或上百个带有“外国味”的较长句子,那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能力。正如朱纯在外语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所指出的:“能说出来的东西,听起来也就很方便” 。所以平时要

10、要求学生大声快速地读英语课文或者对话,这样一来加深对一些词汇句型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也就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反应能力。第三、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据心理学分析,阅读理解与听力理解的原理大致上是相同的。因为听力和阅读都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语言信息解码与意义再构建的过程。 “在阅读理解和听音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语义、句子结构、语法等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常识、推理、预见等非语言知识起着同样的作用,有着同样的功能。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阅读理解过程中,语言是以文字的形式进入读者的视觉器官,经视觉系统输入大脑,开始解码的过程,而在听音理解的过程中,语言是以语音

11、的形式进入听者的听觉系统,经听觉系统进入大脑,开始解码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并养成快速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听力测试中做出快速的反应。第四、努力创设听力强化环境。我国外语教育学学者张正东先生强调:环境是制约和影响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最好途径也就是把自己直接置身于英语听力的环境中。为此,1有必要呼吁党、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中西部农村中学的教育投入,帮助没有条件的中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录音机、收音机、投影机、电视、电脑、音响等设备,让学生每天能够收看教育电视台的英语节目,经常收听一些英语广播。如

12、果学生每天能有近 30 多分钟时间处于这种地道的、标准的英语语流、语速、语音、语调的氛围之中,那么,经过长期的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一定是大有裨益的。其次,有必要提高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使用外语教学,不断加强对专职英语教师再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应用各种英语技能特别是听力技能的能力,每年招聘一些英语系毕业的大学生来校任教。再就是,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一些有利于提高听力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在课堂内外进行英语交流的环境,如:每周举办 English Corner,经常进行 listening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等等。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切身地实践体验,熟练地掌握英语听力技能,并从中不断培养起自己对英语听力的情感、注意力、兴趣、爱好,从而消除害怕听力的不良心理。让我们期待农村学生们的英语听力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