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5604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诵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吟诗诵词: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约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注释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纷纷:形容多。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2、译诗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1、山郭:山城。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点评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蜂 唐-罗隐 不 论 平 地 与 山 尖 , 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 采 得 百 花

3、 成 蜜 后 , 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作者简介罗 隐 (833909), 字 昭 谏 , 新 城 (今 浙 江 富 阳 市 新 登 镇 )人 , 唐 代 诗 人 。 总 共 考了 十 多 次 , 自 称 “十 二 三 年 就 试 期 ”, 最 终 还 是 铩 羽 而 归 , 史 称 “十 上 不 第 ”。 公 元909 年 ( 五 代 后 梁 开 平 三 年 ) 去 世 , 享 年 77 岁 。注释: 山 峰 。 : 在 诗 中 为 都 的 意 思 。 : 在 诗 中 为 占 其 所 有 的 意 思 。: 在 诗 中 为 醇 香 的 蜂 蜜 。译文 不 管 是 平 平 的 地 面 还

4、 是 在 高 高 山 峰 , 所 有 鲜 花 盛 开 的 的 地 方 , 都 被 蜜 蜂 们 占 领 。它 们 采 尽 花 蜜 酿 成 蜂 蜜 后 , 到 头 来 又 是 在 为 谁 忙 碌 ? 为 谁 酿 造 那 些 醇 香 的 蜂 蜜 呢 ? 点评 这 首 诗 赞 美 了 蜜 蜂 辛 勤 劳 动 的 高 尚 品 格 , 也 暗 喻 了 作 者 对 不 劳 而 获 的 人 的痛 恨 和 不 满 。2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作者简介胡令能贞元,元和间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5、见于全唐诗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点评 这首诗注重塑造形象,贴近生活,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纶”是钓丝, “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 ,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

6、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 ,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 ,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

7、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注释】:1.渔者:捕鱼的人。2.但:只。爱:喜欢。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4.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5.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6.风波:波浪。7.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解释】: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简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

8、,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3“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乐游原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简介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

9、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意:感到 3、不适:不悦,不快。 4、近:快要译文: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失了。送别 现代-李叔同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作者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名岸,字叔同,祖

10、籍浙江平湖,出生在天津富有的盐商家庭,少年多才,诗文书画篆刻都得名师指点,颇有造诣,是天津的名公子。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师从蔡元培。1912 年加入南社,与柳亚子等创办“文美会”,不久赴杭州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美术及音乐,1915 年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李叔同善于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指导,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如美术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吴梦非,作家曹聚仁等。民国时期,在上海、浙江一带从事学校艺术教育的,很多是李叔同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为中国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简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首先从景物暗示了送别的情景。

11、“长亭”、“古道”、“芳草”都寓意了离别。古时城外专设有用以送别的亭子,故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4古人对送别如此重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更没有先进的邮政通讯,联络难,见面更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便在情理之中了。不象现在,高速公路,火车飞机,电话网络,见面容易别也易。“古道”即道路,但加一“古”字,便有了几分荒凄之感。 “芳草碧连天”一方面写出了离愁的浩荡无涯,另一方面又把离别置于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作者又进一步用离别的意象来渲染离别的情思。关山重重,古道迢迢,此地一别,何日才能再见呢?联想及此,作者怎能不愁绪满怀,感慨万千呢?

12、看着眼前的友人将去,作者自然地联想到其余的朋友,他们又在何方呢?“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原来大半都星散各地,有的在天涯,有的在海角,他们近况如何,他们在作些什么。于是,一念之间,离愁笼罩的心又添上了深沉的思念。最后一句的情景虽是设想,但它非无源之水,而是因情而设,是感情的必然发展,与全词浑然一体。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端,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公元 1275

13、 年任赣州(今江西南昌)知府。当时元军渡江,他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到元军中谈判,被扣,强迫北行,途中得机逃脱,历九死一生而南归。然后在福建招募将士,转战于福建、江西一带,收复州县多处。自五岭坡被俘之后,不为元朝的威逼利诱所动,在囚禁四年之后,终于从容就义,临刑前说“ 吾事毕矣! ”充分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遗著有 文山先生全集。注释起一经:指通晓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一经而得官,意思是由科举而被起用。另解为起于读书明理,所以才不辞劳苦。 干戈:指代战争。四周星:此处指四年。 絮:柳絮。 身世:指生平经历。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境内,是赣江十八滩之一。在公元 1277 年被元

14、军打败,经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叹零丁:感叹孤单没有依靠。指被俘后囚禁在船上,不能与将士共同抗敌,有孤掌难鸣之意。 谁无死:反问语气,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死去。 留取:留下。照:照耀、生辉。汗青:指代史册。译文:5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水调歌头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

15、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 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注释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丙辰: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 绮户:雕花的门窗。 婵娟:美女。此处指月里嫦娥,用以代指月亮月色美好。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

16、)到(第二天)早晨, (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 ,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临江仙 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者简介杨慎(1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