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5599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科类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摘要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各个学段出现了一些衔接难题:小学与初中的课改工作缺乏协调,“各走各的路,各念各的经”. 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探究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 教学现状 衔接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各种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我们也发现,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各个学段出现了一些衔接难题:小学与初中的课改工作缺乏协调,“各走各的路,各念各的经”. 初中课改没有较

2、好地利用小学业已取得的改革经验,往往重起炉灶 .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师不仅对彼此的课程内容、课标要求等知之不多,而且在教学方法、习惯养成等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向初中学段转换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学习不适应状况,由此产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 因此,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如何实现中小学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1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差异比较1.1 学习内容的差异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逐步深入,中、小学数学教材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以降低难度. 相比之下,小学教学内容删减较多,难度降低的幅度较大,且

3、试题相对简单些. 而初中教学受中考牵制,难度并没有降下来,这样就加大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内容的相对脱钩. 另外,受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限制,小学生所接触的数学内容都是直观而简单的,而初中数学内容比小学数学内容更为抽象和复杂. 同时,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也有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强调的是直观与形象,而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拓展与延伸,更侧重于在直观、具体的基础上的抽象,绝大部分内容是全新的.1.2 教学方式的差异有些在小学阶段对数学课有兴趣、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却感到有些不适应了,感到数学比较难学,以致于学习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究其原因,教学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

4、部分学生不适应的重要因素.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不大,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多,讲故事、做游戏、小组竞赛等形式常见于小学数学课堂,但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形式相对简单、教学各环节的安排目标指向明确,在教学方法上多以讲、练为主.即使采用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由于受年龄、心理等影响,没有小学课堂热闹.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调动.1.3 学习方式的差异从学生的学来看,小学生对课堂、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扶得过多,放得过少,即使安排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5、的环节,更多的也是在教师的预设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连课外作业,也有家长检查签名、做到哪个作业本上等很细致、2很具体的要求,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很多复习的时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些知识需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 而恰恰相反,一些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上对学生又扶得过少,放得过多. 如果不注意到这些问题,势必产生两极分化、形成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2 衔接对策2.1 探究小学与初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课堂例题也比较直观形象;相对来说,初中教

6、师讲得精,练得少,选取的课堂例题抽象性又比较强,而接初一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刚带完初三,他们往往用初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初一数学教学. 这些原因造成了小学、初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较大差距,加上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致使初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小学的教学必须注意“顾后”,中学的教学则必须注意 “瞻前”. 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要适当地“放一放”,尽力做到少讲、精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自律意识;初一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放慢起始教学,采用逐步渗透,新旧类比的教法,开设一些“数学活动课”和创设具体情景等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法逐渐地加以渗透,做好教学方法

7、上的衔接.2.2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为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搭建一个平台从学生的思维方式来看,初中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过程,对学生有了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由小学的形象思维到初中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一个重大飞跃,对于刚由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是他们感到数学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数学实际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数学实验的直观表象作用,注重抽象数学知识“螺旋式”的教学方法. 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

8、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发展的过程.2.2.1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育心理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某种新知识之前,如果让他们先了解这项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那么对新知识的理解会更自然、深刻和全面,学习态度也会表现得更主动和有兴趣.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索和思辨中理解概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我们根据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生活情形,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例如明明从家到学校共 100

9、0 米,他先快速跑步到中点,由于体力不支改为步行,下面的图形中哪一个能表示明明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相同的路程跑步比步行所用的时间少) ,捕捉上学途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学会撇开现实生活中其它因素(比如速度的不稳定性等)的干扰,抽象出如图的数学模型,选(A).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下下问题:若小明跑步用了 3 分钟,请写出距离 y(米)与时间 t(分)的函数关系;若小明再跑了 6 分钟到达学校,请写出距离 y(米)与时间 t(分)的函数关系.在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函数的概念,有利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2.2.

10、2 设计数学实验,通过直观表象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自制模型、数学实验的设计等) ,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直观表象的作用,弥补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帮助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七年级新生一开始要学习“数轴”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师不妨在前一天布置同学回家观察温度计,并用卫生筷制作一支仿真的温度计. 上新课时老师准备一些实验室里的温度计发给同学,让他们仔细对照检查是否有做得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尽可能让学生先说. 接下去老师提问:(

11、1)温度计是否有刻度(包括零刻度线)?(2)刻度是否均匀?(3)刻度标法顺序是怎样的?(4)在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能否再刻上更小的刻度线?(5)温度计上的刻度排列是否有方向性?(6)这个温度计能否做得很长很长,刻度标得更多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和观察一般能回答上来,然后我们把这支温度计抽象成一条向两方无限伸展的数轴,引出课题. 这样的导入,不光是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到了数轴的形象,而且感觉到了创造数学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加抽象的代数知识.2.2.3 注重数学知识的“螺旋式”教学,逐步分解知识难点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算术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到了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变得更

12、加抽象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 如何让学生在小学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好初中数学知识,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并逐层落实. 教学中可通过螺旋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小学所学的知识,即从特殊 一般 特殊,逐步分解知识难点,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单项式”一节的教学是对数到式的过渡,对小学未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如何设计这一节的引入教学? 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数开始提问:(1)你能说出一个比较大的数吗?(学生纷纷发言:1

13、00、1000、)(2)有没有比它更大的?( 10000、100000000、)(3)还有吗?(学生会陷入沉思,可能会回答举不完) (4)哪位同学会把这数表达出来?(可能有学生会说 n,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得出用字母表示数). 这样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就比较容易.再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一节的教学. 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负数,只会对正数比较大小,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比较大小:2 与 0, 与 ;(2)两个数的大小怎3244么比较?(学生会提出正数如何比较? 0 与正数, 0 与负数的比较, ,教师可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比较) (3)-2 与 0,3 与-

14、1 呢? (4)-4 与-5,- 与 - 呢? (5)你能说出第(4)题中两个数大小546比较的理由吗? 也可以举例子说明. 学生可能一时得不出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的理由,可能会出现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或两个负数相反数大的反而小等说法,这时适当放开学生的手、口、脑,让学生通过举例证实自己的理由正确与否,如零下 4 与零下 5 的比较,再进一步结合数轴c00得出利用绝对值来比较. 这样进一步了深化小学所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即从特殊 一般 特殊,分解并突破了知识的难点,又轻松地掌握了新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由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不同,

15、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自然不同,在学习习惯上也同样如此.一些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学习,感到困难的往往不是数学知识的不足和数学方法的欠缺,而是在小学养成的一套学习习惯在中学不适应.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 它包括(1) 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3)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4)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5)引导学生养成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6)引导学生养成及时纠错、总结解题方法的习惯.为了使小学学生一进入初中就能学得又好又快,针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以上几个方面的习惯.另外还可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和学法交流,使小学学生能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张汝新.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建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郑毓信.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中学(教研)数学,2004,67.方卫. 让探究演绎真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