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95594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6 月 21 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 创作与评论杂志社主办的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 文艺沙龙之二十一在北京大学举办。本次沙龙邀请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比较文学系主任、著名华语电影研究者鲁晓鹏教授作题为“华语生态电影 概念、美学、实践” 的演讲,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加州州立大学萧知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阳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李焕征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李道新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其他人员参加了研讨对话。 鲁晓鹏教授指出“生态电影” 这

2、一概念在西方学者近年来年的研究视野中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2004 年美国学者斯科特麦克唐纳发表的走向生态电影的文章是一个标志性的文章。这意味着这一词语正式进入电影批评语境,在研究领域,生态电影主要指在美学上强调用长镜头、低电影剪接速度,内容上批判消费主义,具有生态意识,探讨人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地、自然和动物,是非人类中心观点看待世界,以向观众展示一个新自然世界为主的电影。2009 年鲁晓鹏教授与人合编中国生态电影 ,将中国生态电影放在本土具体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中来看,目前,这一研究方式既是一种批评手段,也是一种阐释策略,更是一种具有自然实践意识的中国电影实践手段。 与会专家学者和同学们

3、围绕生态电影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态”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可以重新梳理归纳一部分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围绕“生态电影” 有可能建构起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表达公民意识,体现现代性精神。此术语渗透着海外学者与中国学者的情感立场以及现实诉求,“生态批评” 虽然就规范化、体系性等要求而言仍远为不足,但其存在本身就是富有文化意义的。 鲁晓鹏:今天我要讲讲“生态电影” 这个题目。在十几年前这还是一个相对新的题目。现在这个议题在海外开始越来越进入主流的讨论,而在中国也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同样,我也在学习、研究这个题目,思考这个问题。 “生态批评 ”的概念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主要偏重文学批评。但是“生态电影

4、”的说法比较新。 “生态电影”这个词最早出现于 1975 年的生命科学杂志 。那是一、两页长短的文章,并不重要,无人注意。2004 年美国学者斯科特麦克唐纳发表的文章走向生态电影成为电影学者第一次用这个词来谈电影。文章中他讲述的都是非主流的电影,即好莱坞大片之外的电影。作者认为生态电影是批判传统消费主义的,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因此在生态电影美学中强调使用长镜头,降低电影的剪接速度,用一种静态延长拍摄让大家重新认识世界,让观众“慢下来” 仔细看世界,与好莱坞大片形成思想和美学方式上的差别和距离。根据斯科特麦克唐纳的观点,生态电影是一种让你重新认识世界的理念和美学。 当然,这是麦克唐纳的一家之言

5、。对于一些其他学者来说,他对含有生态意识的电影的定义可能过窄。雅俗共赏的商业片也可以有生态意识嘛。比如,是不是可以把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算作生态电影呢? 近来一位理论家推出“生态世界主义” 的概念。世界主义不仅仅是人类的事,也不是以人类作为中心,而应当涉及整个自然界和宇宙。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读研究生,学校有个著名的符号学大师,托马斯 西比奥克,我也修过他的课。他说,有两种符号学:人类符号学;动物符号学或生命符号学。我们一般人文学者奢谈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符号学” 。然而更广泛的是自然界的 “生命符号学” ,动物之间的交流和指代。他是动物符号学的首创者。那时没有什么“生态批评 ”。他的

6、思想很有前瞻性。 在英文学界第一次将“生态电影” 作为一本书的名字,就是我和米佳燕合编的文集:环境危机时代的中国生态电影 ,这本书 2009 年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年又被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共同出版。米佳燕是四川人,在北大读过硕士,他是学者,也是诗人。我写的那本书“ 导言 ”的片段被唐宏峰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杂志发表。正如某些国际学者所指出,这是世界学界里第一部系统地、集中地探讨美国以外的一个区域的生态电影,进而突破了好莱坞中心主义。可不可以说,这类研究在所谓“西方” 的内部颠覆了“西方中心主义” ? 顺便提一句。我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影视、文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 。其中

7、有一节是“电影与生态” ,含有三篇文章。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翻翻。我今天讲的部分内容,来自我的那些文章。 我想强调一点。不应当说海外的中国电影学者不可逃脱地追随“西方” 理论。在杂糅的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的学者往往观察、研究、阐释共同的现象和命题。某种程度上,海外的“中国学 ”学者时而得风气之先,引领海外学界的潮流,对世界学界的相关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生态电影研究如此,跨国电影研究也如此。再举一例。1997 年我编的文集跨国华语电影也是世界范内的一个“第一” :第一次系统阐释“跨国电影 ”的概念,并以它作为一本文集的名字。这本以中国电影/华语电影作为范例的文集,影响了世界电影研究和其他国家的国族电影研究。翻一翻于 2010 年创办、在英国编辑和出版的学术刊物跨国电影 ,便知道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这类研究成果,即不是“西方中心主义” ,也不是“中国中心主义” ,而是国际学界共同的 “东西”既东又西,包容兼顾,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