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295540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方案范本10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XX 工程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审 核:审批人及审批意见:编 制 单 位(章):编 制 时 间: 年 月 日总 监 审 核 意 见:监 理 单 位(章):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意见:建 设 单 位 (章):XXX 工程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部 门 审核人 职务/职称 审核意见分公司部门审核意见工程管理科分公司审批意见:(公司)签章:年 月 日XXX 工程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 XXX 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编制的XXX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规范 (GB50222002) ;1.3. XXX 公司设计的 XXX 工程设

2、计图纸;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2012);1.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1.8.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80-2009);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1.10.住建部【2009】87 号文以及本工程组织设计。1.11.国家及自治区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安全法规文明施工条例。二、工程概况2.1. XX 工程位于:XX 市 XX 区 XX 路。2.2.工程

3、结构类型层数:框架结构,建筑层数 XX 层,建筑高度 XXm。2.3.建筑平面:主楼形状为长方形,建筑物长 XXXm,宽 XXXm,高为XXXm。2.4.建筑面积:XXX;2.5.设计要求: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乙类,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抗震2措施按提高二级考虑。结构设计为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乙类,抗震设防烈度六度,场地类别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2.6.建筑设计本工程建筑设计0.00 标高对应的黄海高程为 XXXm。2.7.结构设计本工程基础采用基础形式为:基础梁、独立基础。砼强度等级为 C30,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厚度 100mm。根据地质勘察报

4、告,柱、墙下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170KPa。2.8.施工场地平坦,供水、电到位,道路畅通,施工用水、电已接通,场地条件较好,已具备施工条件。2.9.工程信息建设地点: 工程名称:XXXX 工程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责任公司三、土质、地质概况3.1.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结果,场地内岩土主要由耕填土(表耕土) 、冲洪积粉质粘土、次生红粘土。现根据钻探揭示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 、第层耕填土(表耕土,Q ml):多为表耕土,局部素填土,呈褐、灰3褐、黑褐色,以粘性土为主,含有植被根系

5、及腐殖质,局部含有少量卵砾石。土呈稍湿湿,结构松散,局部稍密状。该层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8。2) 、第层粉质粘土( ):红褐、褐色,该层图为稍湿可塑土层。场地内溪沟西北面含少量粉砂、局部变异为粉土,局部夹有个别卵砾石,粒径,亚圆状;溪沟东南面主要为粘性土,含零星白色石英砂,粒径。该层土锤击钻进土芯采取率一般为,土芯遇水浸泡易软化崩解;韧性、粘性中等,切面稍光滑稍有光泽,手捏有滑腻感,干强度中等。该层土在场地内均有分布,上层面埋深0.8,层厚,2。该土层作为本工程的地基持力层。3) 、第 层次生红粘土( ):红褐、黄褐色,含砾砂, 3主要成分为石英、砾岩、长石等,粒径,亚圆状,砾砂自上而下

6、含量逐渐增多。锤击钻进土芯采取率一般为,土芯,遇水浸泡崩解;韧性、粘性中等,切面稍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摇振无反应。为湿很湿,呈硬塑状。该层土场地内局部有揭露,层厚。3.2.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根据场地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室内试验,结合地方建筑施工经验,场地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天然重度 、内聚力标准值 CK、内摩擦角标准值 K、压缩模量 Es 等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按插表 1 选用。4表 1岩土层名称及编号天然重度(kN/m3)粘聚力标准值CK(kPa)内摩擦角标准值K()压缩模量Es(MPa)承载力特征值faK(kPa)耕填土18.20 17.5 15.5 4.0 70

7、粉质粘土18.5 24.0 21.5 6.2 120次生红粘土18.8 30.0 24.0 8.5 2003.3.不良地质作用本工程在拟建场地上,在钻孔控制深度(12.2 米)内未发现土洞、软弱夹层、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施工现场地面未发现地裂、滑坡、崩塌及岩溶坍塌等地质灾害。3.4.地下水概况勘察场地钻孔深度范围内,各钻孔均遇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8.012.0m,不具统一水位,属孔隙裂隙型上层滞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水量较小。3.5.场地环境拟建场地位于 XX 市 XX 区 XXX 路。多位于水田,局部为旱地及溪沟,场地内地形较单一,本次施工勘察孔口高程以拟建场地内的,基准点高程由建设单

8、位和施工单位提供,所有钻孔孔口高程(地勘单位测定)均参照此点测定。施工道路距离基坑边不得小于 8m,施工堆载距离基坑边不得小于 2m,堆积高度不得大于 1.5 米。施工作业区 20 米范围内无建筑物或构筑物,周围环境对基5坑开挖基本无影响。我项目部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引测点,对拟建建筑物范围内自然土面标高进行测定、计算,发现自然土面的平均标高为:105.05 m(最高点 105.27m) ,其相对标高为:-1.10m(最高点-0.88m) 。以下土方开挖方案均暂按次平均标高计算。3.6.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的选定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条件,本工程采用“单体逐个开挖”的施工方法。即

9、:每个独立基础依据基底尺寸,留足工作面宽度,挖成一个单体基坑,基坑与基坑之间的不再贯通,间隔的土方仍然保留。本场地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具备放坡开挖条件。依据现行施工定额的要求以及地质勘察报告的建议,拟采用放坡开挖土方。考虑到本工程地表土为耕植土,相对密实,因此将开挖放坡系数定为 1:0.5,开挖深度暂按最高点-0.88 米计算,基底-2.6m,基顶-0.88m,开挖深度=2.6-0.88=1.72m。采取一级放坡。开挖过程中及时与地质报告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四、 施工准备4.1.组织准备按该项工程计划安排,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下列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便及时开展下部工作

10、。 (1)成立项目部,建立项目管理机构。(2)选择技术骨干,组织劳务队伍及时进场。项目部人员组成及劳动力需用计划详见附表 4、附表 2。4.2.技术准备 6(1)根据施工图、地质报告、合同,在开工前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2)认真进行图纸会审,与业主履行必要的围护平面图的审核手续。项目经理应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由项目主管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承包合同交底,进行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教育。(3)及时进行必要的材料试验。4.3.现场准备(1)平整作业场地和临设场地,接通电源、水源。(2)排水系统设置:基坑南、北面的地表应加以修整,构筑排水沟,将地表水排入东面的排水干渠中

11、。(3)放线:与甲方履行正规的测量基准点资料和桩点的交接手续,设置测量控制点,测定围护边线与桩位。控制点应不受施工影响。(4)摸清施工障碍物,尤其要摸清地下施工障碍物及周边地下管道、电缆等位置,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施工事故。(5)查明相邻建、构筑物基础分布情况和结构质量的检测评价。(6)按施工总平面图,营建生产临时设施。4.4.物资准备 (1)落实并组织施工机具进场。 (2)组织货源,按施工进度要求及时进料。拟配备的主要材料需用量与施工机械进场计划详见附表 1、附表 3。五、土方开挖5.1.土方开挖前期准备工作5.1.1.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好施工现场;75.1.

12、2.现场工程定位放线工作已完成,场区内的控制网点已设立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5.1.3.开挖边线白灰已撒好,其范围内障碍物不影响土方开挖;5.1.4.开挖前已做好地面排水工作;5.1.5.各种施工机械和测量工具均已准备好,且合格有效,测量员持证上岗且有丰富的测量经验;5.1.6.甲方与施工方已对开挖范围内的所有埋设物,如电缆、光缆、上下管线、建筑物基础核查清楚,对施工有影响的管线已处理完毕。5.2.施工机械的选择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的施工方法。鉴于土方工程量不是很大,拟采用 XX 台反铲挖掘机,XX 辆自卸汽车挖掘土方。施工机械、运输工具和劳动力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自行调配平衡,

13、来源已有保证。5.3.基础开挖放线5.3.1.根据主轴线控制或控制点,首先用经纬仪将外轴线的交点用木桩定位于地上,并在木桩顶上钉上钉子作为标记,外轴线测完定位以后,再根据建筑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一一测出,然后根据中心轴线控制点,按图纸尺寸用白灰在表面上撒出基坑开挖上口控制线,基槽上口控制线允许偏差+50,-20,基槽下口控制线允许误差10。5.3.2.基础开挖接近槽底时,随时跟着挖土作业进行人工抄平,及时在基底按 3m3 m 设标高控制点,并在槽壁上测设出标高控制桩,基底标高控制点的允许误差为10。5.4.土方开挖85.4.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 分段分层开挖 修整边坡土方外运人工平整清

14、底5.4.2.施工方法土方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坡面应平整,挖好一层,进行一次边坡修整。开挖杂土时,每层的开挖深度 1.0 米,遇有软弱土层时,应缩短开挖的长度,每层开挖长度不大于 10m,严格按照放坡系数 1:0.5 开挖。5.4.3.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等经常复测检查。5.4.4.为避免破坏基底,应保留一层厚 2030cm 由人工挖掘修整。5.4.5.预留土方堆放在基坑顶部 1.5 米外,堆积高度不大于 1.5 米。基坑顶部周围设 1.2m 高防护栏杆,挂密目安全网封闭。并设 300300 挡水线。5.4.6.为保证施工进度,减少土方开挖

15、的工程量而且考虑到独立基础相互之间的距离较大,本工程采用“单体逐个开挖”的开挖模式,即:每一个单体独立基础,单独开挖基坑。土方工程量按施工现场实际编制的“土方开挖平面布置图以及土方开挖签证单”进行计量、决算。由于施工现场可用面积狭小,所有的土方外运至场外 500 米范围内堆放。待基础工程完成后,再挖取、装车再机械转运、回填。六、排水措施本工程边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地表及内部排水抽水系统。6.1.地表排水系统:整个场地做好排水坡度排向场地四周的临时排水沟,流经沉砂井沉淀后才排入排水系统。6.2.由于单体基坑的底面积较小,仅需在基坑角落处设置的 300300,9深 500的集水坑。如果水量较大时,可沿着基坑边坡底边,挖出导流槽(2030)排入集水坑中,再利用潜水泵把集水坑内的水抽入排水管网。七、土方开挖安全保护措施7.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检查完善安全生产监察机制。7.2.组织进场工人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7.3.本工程为机械、人工挖土方交叉作业,当挖土机施工时,挖土机的作业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作业。7.4.人工开挖土方时,两人操作间距保持 2m3 m,并应自上而下分层挖掘,严禁采用掏洞挖掘操作方式。7.5.挖土时随时注意边坡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