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4842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30 小题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2.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B英国对华商品输出C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 )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工厂ABCD4.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B一战期间C抗战期间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5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2A .面粉业、纺织业 B. 机械纺织业 C.交通业、冶炼业 D .烟草业、化工业6.海关十年报告记载,1891 年上海伦章造纸厂,该“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特别优待的章程”。从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状况,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是( )A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B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规模C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D生产的产品难与外国商品竞争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3、,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经济8.经过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 ) A.珠海 B .厦门 C.深圳 D.汕头 9.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历经百余年的摸索与战争,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19 世纪 6090 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A.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中上游一带C.京津地区 D.通商口岸 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完成后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1“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

4、上。左边的一组火花图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火柴业的力量源泉,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指的是( )3A抵制洋货,盲目排外 B不择手段,追求利润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12.中国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 )A长跑马褂 B.西装 C.列宁装 D.“干部装”13.我国是个饮食文化大国,其中影响最大的四大菜系不包括( )A鲁菜 B.闽菜 C.粤菜 D.川菜14.1926年 6月,正式开播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 )A. 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B. 近代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C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D. 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5.1

5、947,上海五家印钞厂日夜印制面值 1600万元的纸币,后来国民政府发行 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资本 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C减轻官僚资本的压迫 D.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16、20 世纪 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17、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 A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C打

6、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D.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专业化商品化集体化现代化A. B. C. D.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

7、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22、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2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24、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8、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经济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 ( ) A.改革市场体系 B.改革资源配置方式 C.改革贸易体系 D.改革人才体系 27、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济南D.武昌28、1920 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29、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A.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B.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株洲的铁路C.京汉铁路 D.淞泸铁路30、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

9、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铁路运输 B. 航运 C. 航空 D.电报通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31题 12分,第 27题 12分,第 28题 16分 共 40分)5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个,工关 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

10、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6 分)(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6 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 年 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

11、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10 月底,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材料二 6材料三1983 年中央决定撤消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消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到 1984年底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3 分)(2)材料二表明当时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材料三的出现与材料二有何联系?(5 分)(3)有人认为材料三的决定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 分)33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

12、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 、抵押、倒卖一空。(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 分)(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 1916年前7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6 分)(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6 分)命题意图:检测高一年级下半学期知识(一到四章)这四章学生掌握情况。本试卷突出重点章节的内容检测,可以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了解.试卷结构特点:1 选择题30个小

13、题共60分2 材料分析题3个小题共40分说明:第1.3.6.7为基础理解题,注重对经济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B A C A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D D C C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D B A B B A A D 二、非选择题:(共 40分)31 (1)观点:“农本商末” 、 “重本抑末” 。根据: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

14、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6 分) (2)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影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6 分) 32 (1)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3 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政社合一、管理高度集中、平均分配、农8民没有自主经营权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