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4184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理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理念: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教材分析: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2/4 拍,一段体。五声 F 宫调式。整首歌曲的曲调清新、优美,如同一幅秀丽的画卷,向人们展示了傣家别致的竹楼,清新的小溪,美丽的孔雀,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教学总思路: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粗浅的认识,设计总的教学思路如

2、下:共分四大部分: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实践体验、学唱歌曲创设舞台、展示自我面向生活、拓展开放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 、歌曲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 二、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并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速度、情感)及音乐外部元素(环保、民族文化等)拓展。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知识与技能:认识小节、小节线和终止线,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锻炼学生即兴

3、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 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教学重点: 一、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二、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们好:这节课由我来跟同学们一块儿学习,咱们交个朋友好吗?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王,同学们叫我王老师吧,今天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

4、友,老师的心情是高兴地,激动地,你们呢?二、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下面我请你们听一段最能表现我们心情的音乐好不好?播放音乐公鸡打鸣交响曲(因为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激动,高兴的心情,所以速度是稍快的,节奏是强烈的。 )2.谁告诉我是哪种动物一直在叫?公鸡,用一个词来描述公鸡(威武,雄壮,威风凛凛等)3.接下来我再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跟上段音乐做一下对比,看你的心情有没有变化?播放(金孔雀轻轻的跳)4.音乐听完了,谁来说一下这首歌曲描述的是什么动物?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 (优雅,美丽,姿态翩翩)5.这首歌曲的速度选择了中速,节奏舒展,旋律优美。6.谁来说一下,随着音乐的变化,你们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5、?(生回答)7.我现在的心情是平和的,安静的。也是快乐的。8. 这首歌曲有那么大的魅力,你想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9.揭题(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金孔雀轻轻的跳) ,板书想学吗?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歌曲:播放多媒体金孔雀轻轻的跳 三、歌曲的学习1.我听到有同学在跟着唱, (可能有好多同学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学过这首歌曲)2.谁能告诉我,歌词内容表现的是哪个民族?对,是傣族,刚刚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很美丽,他们住的是竹楼,姑娘们穿着漂亮的筒裙,个个能歌善舞,小伙们最喜爱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这里还被称为“动植物王国” “药材之乡”也是“孔雀之乡” 。它们都是

6、傣族的象征。3.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学习歌曲之前我先请你们看一样东西(出示竹竿)4.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一节一节的,这一块叫小节,中间这个节叫小节线,我们所学的歌曲也像竹子这样,由一小节一小节的组成,每两个小节中间有一条小竖线间隔这条小竖线叫小节线,最后歌曲结束时用两条竖线。叫终止线。5. 再请同学们看这两个乐句,数一数每句有几个小节?6 33 | 12 2 | 16 12 | 2 |6 33 | 12 2 | 31 61 | 1 |6. 唱一下吧,请同学们跟琴用 lu 来模唱。(请同学们注意看,对比一下这两个乐句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同学们看出来了,那在后面演唱这首

7、歌曲时不要把这两句唱错。 )7. 数一下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一共有多少个小节。用 lu 完整的模唱歌曲旋律8.下面给歌曲填上歌词, (找一同学朗读)刚才歌词里有一个小卜少是指小女孩小卜冒是指小男孩9.老师有节奏的朗读10.刚才老师是根据节奏来朗读的歌词,你们对比一下,哪一种读法好?11.跟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12.下面请同学们跟琴唱一遍歌词1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范唱,感受一下小孔雀跟傣族的景象(你们说孔雀的脚步是轻柔的还是沉重的?那请同学们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倾听伴奏跟唱一遍。 )14.分男女生再唱一遍四、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1.欣赏杨丽萍雀之灵(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吉祥

8、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民族舞蹈家杨丽萍曾将孔雀的动作编成舞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雀之灵的图片。 (欣赏舞蹈图片)2.谈感受你们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震撼,唯美的意境和动作,惟妙惟肖)3.模仿简单动作4.师授典型的傣族舞蹈动作我教你们几个傣族典型动作,生学。5随音乐自编自演6.师生共同表演我把今天学的歌曲也加了几个表演动作,咱们一起做一遍好吗?7. 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像小孔雀在那里翩翩起舞。没准儿以后我们班也能出个舞蹈家。8.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我提几个小问题来考考你们)小竞赛 1、我们今天学得歌曲名叫,它是族的歌曲。2、傣族

9、最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有、等。3、孔雀在傣族人心中代表着。4、傣族人喜欢绣的动物图案是。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 “小孔雀漂亮吗?云南省是我国唯一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那同学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环境呢?要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要爱护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想记住你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请大家再次表演唱这首金孔雀轻轻跳!学生唱着歌曲离开音乐室。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金孔雀轻轻跳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

10、动型教学。 ”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 “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

11、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虽然我设计的很不错,但还是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参与集体活动。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生怕学生学不好,放开就不能收回来。这是我们大部分教师所犯的错误,应该还得改进。多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