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4116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关键词:先秦儒家孝道思想辩证分析现代价值 论文摘要: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 ,是先秦儒 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首先阐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接着又对孝道思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孝是一个优弊共存的“杂糅体” ,即有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最后指出弘扬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先秦儒家开创了

2、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所构建的孝道观,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儒家人文理论的基石。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是中国人个人道德的根源。它不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民众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 一、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都是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法成分。一般说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为了本氏族的安定和繁荣,需要相互关心 、帮助。父母有 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应该尊敬、赡养父母。这样,就有了同一血缘关系的孝。 “孝”不

3、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到了私有 财产 的出现,一夫一妻制使得父子关系确实可靠,且导致承认并确定子女对其先父财产的独占权利的情况下才开始产生的。“孝” 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子女奉养、尊敬和服从。到西周时期,随着父权家长制的确立,“孝” 和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最终确立并完善起来。由于周代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分封制,建立了以“立子立嫡 ”的君位传统 世袭制为核心的宗法等 级制,“孝”的观念及其作用进一步升华,并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调整和维护政治关系的行为准则。“有孝有德 ”就成为了西周的 “道德纲领”。周代的 “孝”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奉养、恭敬父母;第二,祭祀先祖。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之学勃兴

4、,学者们对“ 孝” 有了更深的 见解。孔子继承了西周的 “孝”观念,并把它系统化,确定为普遍的伦理模式。 在论语 学而中,“孝”被作为“仁” 之本。“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弟子人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认为 “孝”不仅体现在父母生前,最难的是保持到最终。“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孟子对孝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和发挥,认为“ 世俗所 谓不孝者五:懒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亦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 ”(孟

5、子 离娄下) 。战国后期的墨家认为:以爱亲利亲为己任,就是孝,孝不必图回报。此外,韩非子吕氏春秋都有专篇论“ 孝” ,战国 时还产生了孝经,这 些文献表明孝道的框架在先秦已经完成。孝经把孝与治理国家的政治手段相结合,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孝的道德观念也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有影响、最富特色的规范之一。 二、对先秦儒家“ 孝道 ”的辩证分析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几千年来,它已经成为指导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先秦儒家孝道有其合理性因素也有其不合理性因素,对此我们应作辩证分析。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赡养父母。 赡养父母的 规定表明在以家庭为社会

6、基本单位的状况下,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这种道德义务是人类种族繁衍的需要,也是人生 自然规 律发展的要求。当子女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时,父母有抚养他们的义务;而当父母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则应尽赡养扶助的义务。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的这一规定符合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性,是积极合理的内容,应该继承弘扬。2爱亲、敬 亲。每个人生下来都离不开父母 亲人的养育,在这种养育的亲密关系中,必会自然地形成子辈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亲人的爱戴尊敬之情,但这种感情害怕 时间一 长,由于受到多种干扰而被丢弃,因而儒家提倡孝这一文化道德规范,以维护人类的这种美好感情。父母是自己生命所

7、由,也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很难想像一个人连给予 自己的生命的父母或者养育自己的人都不爱不敬,他怎么能生发对他人、社会、国家、民族的爱呢?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结构和良好品质呢?因此, 爱敬父母可以 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价值。 3尊老敬老。儒家把孝不仅仅限于父子关系,而且要求尊重家族中的一切老者尊者。根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思想,他 们由尊养家庭老者再扩大到尊养社会上所有长者和老人,要求人们不但孝敬 自己的父母,而且也要用同样的感情去敬爱别人的父母。尊老的确是中华 民族的独特传统,它已经以言语、警句的形式,积淀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潜意识之中,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特

8、征。 另一方面,先秦儒家孝道又有其不合理因素,先秦儒家把“孝” 作为仁之本,把“孝”看成“诸德之首”,使“孝” 这一伦理范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被强化,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其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 1“无违”之孝道。使家庭伦理表现出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父子之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产生了权威人格倾向传统孝道讲究“父慈子孝”,但一向讲“ 子孝” 的场合多, 讲“父慈”地方少。 “子孝”要求儿子对父母尽义务,做到“ 事父母,能竭其力 ”,无条件地绝对顺 从父母,父亲死后还要尽三年之丧,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 ,这一思想,表 现出浓厚的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意识,父子之间人格上具有明显的隶属关系。这“无违

9、” 之孝道,是建立在无条件的服从的基础上,这样的孝道,对维护家庭制度是有功的,却不容易培养出独立的人格。 2“忠孝合一”的观念,使孝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基本道德力量。“孝亲”本是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最初与忠君并无直接关系。到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以宗法式家庭形式组织社会,建立了以皇帝绝对权威为基础的封建家天下。在这种封建等级制社会里,父亲是一家之长,皇帝是一国之尊。对封建家长的绝对尽孝,扩大到国家就是对君主的绝对尽忠。这样,孝亲与忠君便密切联系起来。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也大力宣扬“忠孝合一,移孝忠君”的思想,还提出: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为了忠,必须讲孝,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则要求人们“舍孝尽忠” 。在

10、当代民主社会,封建皇 权统治已不复存在,但对孝具有服务于专制统治特性与历史应保持清晰的理智,防止其流毒影响。还有一些观点,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等,这些封建性糟粕,不管当 时还是其后,都应予批判与否定。 三、先秦儒家孝道的现代意义 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华民族有着敬老孝亲的良好风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德传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孝道思想是解决养老 问题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世界上人IZl 总数最多的国

11、家,同时也是老年人绝对数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 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其 实 ,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富有生命力的养老方式,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文化。传统孝文化中养老敬老的规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即传统伦理的“孝” 成为处理亲子关系的 规范和最高准则,成为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文化价值机制。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突出的表现就是小辈不养老不敬老。有些子女只顾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拒不赡养甚至虐待 自己的父母,迫使一些老人和子女对簿公堂,家庭赡养纠纷

12、日益增多,有的甚至发展成刑事案件。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积极寻求社会采取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呼唤人们的真情良知。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弘扬孝道思想有助于解决当前家庭代 际矛盾 孝,其基本含义就是家庭亲子关系间的道德规范。孝观念最初是基于对人们家庭生活的维护,以一种家庭伦常的形态而出现的。从现代家庭来看,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较之古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家庭这种组织形式依然存在,家庭依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依然需要调节,所以说孝依然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 从现实情况来看 ,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

13、尊老、敬老、养老观念在淡化,个人利益观念逐渐增强,许多青年人的伦理道德意识丧失,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无视老年人权益,不少老年人不仅得不到子女必要的尊重和理解,甚至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受到子女的侵犯。一些与儿女同住的老人更是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他们生活上得不到照顾,情感上缺乏关爱,不少的老人倍感孤独与绝望。以上种种不孝的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代际关系的困境,说明许多家庭尚未真正树立起尊老养老的观念和赡养老人的责任感。因此,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孝观念就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能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维护家庭和睦稳定、建设和谐平等的现代亲子关系所必需的。 (三)弘扬孝道思想是提高当代

14、人道德素 质的起点 “孝”是亲情之爱 ,是生生不息的爱心 ,是形成个人品德之根源, “道由孝生”,孝乃 “德之本”,是“立人之本”、“ 人伦之本” 。先秦儒家强调“百善孝为先”, 认为孝是实现 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奉行孝道是追求各种美德的起点。人世间诸多美德,都是以“孝行” 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孝行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人生之初,最初感知的必是父母之爱,面对的是家庭内成员之间关系,对人的爱心也就首先应该施加于家庭成员的身上,这便是孑L 子所倡导的 “孝悌”之道,“弟子,人 则孝,出则悌” 。子女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这种爱必然培养出子女对父母的爱。因此,施爱施敬当从亲始,这是有一

15、定的天然的合理性的。那些提出以家庭道德为起点强化孝道教育,使子女爱父母、爱家庭而逐步发展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观点,是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它是培养个人道德素质的起点,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切人点,它也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孝道,以使他们从小具有爱心,形成社会责任感,这对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 义。 参考文献: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 理思想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oo3,(9) 2肖群忠 伦理与传统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 3林妹珍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龙岩学院学报,2006(4) 4杨彦辉 试论我国传统孝道的现代涵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2)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利益,请立刻和我联系,我将第一时间内做出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