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4111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谢国光(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经济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摘要:不同于历史上的种种女权主义运动或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将不再追求“解放 ”、“平等”等此类宏大叙事,它遵循的是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的内在逻辑,即将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经验以视觉和听觉形式外显出来。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因此在文中将只是利用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积极因素来建构女性主义,所以将会避免涉及后现代主义对女性主义所设的陷阱。因此,本文正是试图以一种积极的后现代主义的视域来审视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的一种尝试。关键词:隐抑 ; 他者化 ; 性别谋杀 ; 后 现代女性主义一一关

2、于“后现代女性主义”现代社会的内在逻辑或基本特征是一种总体性,试图“为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发现一些理性的解决方案”。 1P.9例如,林东约翰(Lyndon Johnson)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动的反 贫困战争就是一种与相信能够为它们的社会问题发现一种理性的解决方式这种现代社会的信念紧密相连的典范。可以说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此类项目已经开始失去它们以前曾经受到的偏爱,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正在进行(Elazar,1980 年)。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里根政府以及它那不乐意通2过发展大型项目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总体意愿至少在一种含义上正是后现代社会和不存在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单一的理性回

3、答这种信念的代表。 (Pettegrew 也将注意力集中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但是他视 MTV而不是里根政府为主要的发展)后现代境遇中的女性主义不再关注与强调女权主义所一向追求的“ 解放”、 “平等 ”等此类宏大叙事。它是后现 代社会的内在逻辑与女性主义的深层次结合。后现代社会的内在逻辑遵循的是一种零散化、平面化和抛弃历史深度感的模式。它并不想提出一种理性的解决因性别的社会差异所造成的所有问题的方案。在后现代社会里不存在任何性别问题,存在的总是男女性各自主体经验在外显过程中产生的地位差异,即一个是外显的、支配的,而另一个 则是被遮蔽的、被征服的。在一个形象与资本联姻的消费社会中,女性经验

4、同样必须遵循消费主义的逻辑,将自己外显出来。这同时也是个摆脱男性经验控制或支配的过程。而将女性经验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外显为可视或可听的形象,正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或为之追求的目标。在这个后现代社会中,在这个“他人引导” 2P.19的整一性的,不能容忍个体与他人有任何差别的社会中,个体已被组织化了,不再像在经典资本主义时代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风格。一切都被抹平了,人人都是同质化的物品或者商品。有差异、有个性的主体已死亡。就如鲍德里亚所谓的“我们都是人 质” ,3P.39你的生与死都3是和他人无关,和周围无关,你只是一个你所从属的更大的社会网络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一部分。在经

5、典资本主义时代中,到处彰显着独特的个性,到处宣扬着无可替代的风格。男性作为传统历史文本的实践者,享受着无可比拟的、极其优越的主体地位。女性却最多只是“第二作者” ,甚至只能沦落为自己历史的读者。而在后现代社会中,随着象征着高级现代主义或经典现代主义时代的独特个性的消亡,人类社会的实践主体已走向了死亡。由于后现代社会是个追求平面感,彰显感官享受的社会,所有的历史感和距离感都被消解了。随着一切深度模式的消亡,个体与其经验之间的鸿沟在经典现代主义中是要将之严格区分的二元对立消失了,两者都只是同一盘子里的沙子,不仅同质,而且都被整个地呈现出来,谁都不具有特殊地位。因此,表征着独特性、差异性的男性主体、

6、女性主体已经消亡。再严格将之区分,分别加以表述,或者作为性别文本的主题,已无任何意义。但是男、女性自身的经验的遭遇却不同。因为男性经验是一直被彰显的,而女性经验却一直被隐抑着(“隐 抑” 概念是弗洛伊德理论中一个核心概念)。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现代主义的“精华” 。既是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所要解构的逻 各斯中心主义,所要抹平的中心对边缘的优越性,也是詹明信对深度模式的消解所要完成的任务。没有深度模式,没有历史感和距离感,意味着一切都是外显的、可见的,一切都是平面的。因此,一直被压抑、被 隐抑的边缘女性经验也应当被彰显出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 女性经验的隐4抑何以可能?”这个问题

7、,即女性经验被遮蔽的过程是如何形成的。二女性经验的隐抑何以可能?众所周知, 圣经里的蛇引诱亚当和夏娃去偷吃禁果,结果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而蛇则被剥夺了用脚行走的权利。在这里,蛇被隐喻为女性,是邪恶、妒忌的象征。而 这个故事,似乎应该是男性主流社会所构建的目的在于造成女性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一个神话。在传统历史文本中,男性一直都是自身或者人类历史的作者,历史是由男性所书写的,女性不仅没有发言权,无法成为历史文本的书写者,而且还成为了被丑化和“ 无言化” 的对象,客体身份凸 显出来。而弗洛伊德对建构女性他者化的地位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努力。无论是由于“阴茎妒忌”所引起的 对男性的憎恨, 还是对女性只是

8、受本能冲动所支配的动物的描述,总之,女性被贴上了邪恶、妒忌、无知、冲动和非理性等等的标签。而“ 憎恨” 这个概念,可见于尼采在其善与恶的彼岸一书中,对英国伊丽莎白时代所崇尚的宗教式的利他主义和博爱的描述。他认为,利他主义和博爱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犯,是弱者由于无法对抗强者而采取的一种发泄途径,是女性的“权利 ”。由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 对女性的 恶意贬低, “去女人那儿别忘带上鞭子 ”,无疑对女性他者化在社会文化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康德提出“人 为自然立法 ”,而在男性主流社会中,却是 “男性为女性立法”,女性的经验、身份和地位都被男性所 规定着,不再享有霍布斯所说的“人人皆有自我保存的权利”

9、,女性已 经被客体化了,只有你的生物特征和生理特征还表征着你是个女人,而其所有的带有社会的5烙印的表象,却都被男性主流所刻意遮蔽了,甚至以男性自身的经验代替了女性的独特经验。对此,在这里提一下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库塞的一本著作,即单面人(或译作单向度的人)。在此书中,马尔库塞将人的需求分成了自身的需求和强制性的需求两种。他认为,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的自身需求被强制性需求所替代,统治阶级将其需求让大众无条件地、从内心里服从统治阶级对他们的统治通过文化和传媒等方式灌输给大众,使他们将之内化为自身的需求。而男性主流社会何尝不是将男性自身的需求替代了女性的需求,以男性的意识形态去构建女

10、性的意识形态?女性主体经验的被遮蔽,主体身份的被剥夺,彻彻底底地使女性被异化了,成为他者化的存在者,成为“压制性的总体” 4P.5-8的奴隶。至此,男性经验取得了对女性经验的绝对支配,不管是遮蔽还是替代。男性经验成了罗蒂所谓的“大写的哲学 ”。三男性主流社会与“ 性别谋杀”对“ 隐抑” 过程的进一步解读福柯在其三卷本的性史中,对性观念史进行了历时性的研究。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和古典时期的性观念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性并不是人的自然本能,而是一定的话语的产物,是文化现象,有着自己的历史。福柯这种性观念或性意识形态的主观建构或文化建构的历史主义倾向在性史中一览无余。同样,女性的他者化或隐

11、抑状态的形成,也正是男性主流社会及作为其意识形态的男权意识的主观建构的后果。而意识形态在某个意义上说,是异化的意识或6思想领域内所争取的形式:它是异化了的思想。 5P.267在马克思主义来说,意识形态批判必须永远含有一种争取解放的努力,不仅仅是从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并且也要从异化中解放出来。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解放来自集体性和政治性行动中,但很显然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的运动也有一种引发革命和争取解放的潜势:在这两种争取解放的策略之外,争取女权运动是当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男权意识形态正是女权运动的摧毁对象。男权意识犹如一层中世纪的宗教式的迷雾,将女性的身体、女性的经验、女性的语

12、言和女性的思想等一切有关女性主体的东西,全都遮蔽起来。被遮蔽、被异化的女性,失去了表征其自身或者说其女性身份的一切,因为无法表达自己,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女性没有自身的话语体系,男性就“ 自告奋勇”地充当了其代言人。似乎这是一种善意的行为,因 为男性应当担负起所有的责任,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女性完全沦为一个被保护、被宠爱的对象,已经失去了成其为女人的一切。换句话说,女性被“男性化”了。男性话语体系是这个社会的唯一的话语体系,仅存有的微弱的代表女性的声音也被抽离、被同化、被遮蔽了。至此,男性经验完成了对女性 经验的殖民和掌控过程。如同尼采借疯人之口喊出“上帝死了”,巴尔特、福柯和德里达等人喊

13、出的“作者死了 ”,而这里,似乎社会意义上的女性也已经消亡了。回顾这个使得女性“消亡 ”的过程,我 们不难发现,这也是个男权7意识实施其“性别谋杀 ”的过程。通 过保护女性、代言女性、使之神秘化,最终“谋杀”了女性。在这里, “神秘化” 的概念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马克斯韦伯认为,世界的合理化过程,同时 也是个“除魅”的过程,或者说“去神秘化 ”的过程。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是个没有魔力的世界。一切非理性的、神圣的东西都将被赶出“理性的王国” (黑格尔语)。男权意识对女性经验的“神秘化 ”过程或者说“加魅”的过程,其 实是另一种被抽离了、被掏空了真实内容的超真实化过程。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性形象消

14、失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单调的、被掏空的,而又没有任何生气的名词而已。四女性经验的“ 再现”何以可能?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实施的“神秘化” 和“加魅”过程,我 们现在要关注一个与其相对立的逆过程,即一个“去神秘化” 和“解魅” 的过程。因为这正是使女性由隐抑状态走向显在状态,或者说“女性复活” 的重要途径。这 个过程有两个彼此相关的子过程,一个是对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解构,而另一个则是一直被女权主义所关注和强调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海德格尔把意识到自身存在方式的个体称为“此在”(或译为“亲在” )。而女性正是个一直被遮蔽和隐抑的群体,长久意识不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应享有的权利,甚至认为自身是为

15、男性而存在的,而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女性从一个未明状态或者说“ 沉沦态” 进入到意识 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的“生存态”过程。在此 过 程中,海德格尔引入了“ 思” 及作为“思”实质的“悟” 的概念。这里, “思 ”或者“悟”指的是非理性的觉悟和顿悟,都是解8蔽并使自身感悟到自身存在的途径,带有明显的现象学的“直观体验”的意味。女性经验必须得到解蔽和彰显,必须成为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此在” ,所不同的是这个解蔽过程既不依赖于海德歌尔所谓的“ 思”和“ 悟”等这类非理性的直观体验,也不依赖于“女性解放” 这类宏大叙事,它其实是在遵循它所处时代自身的逻辑的过程中呈现为外显的形象。

16、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女性对他者化的拒斥、自我意识的觉醒还必须依赖于上文所说的另一个过程,即整个社会背景中的社会政治文化、价值体系、 伦理道德的力量。因为,女性他者化过程本身就是社会文化作用的后果。而其中对已取得文化霸权(卢卡契语)地位的男性话语体系的摧毁正是不可或缺的一步。维特根斯坦在其早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提出,语言的界限即是世界的界限。 6P.89对于不可言说的事实,就应 当保持沉默。这里,随着女性主体的被遮蔽,女性经验、女性意识和女性自身的话语体系都被隐抑了,甚至被男性的经验、意识和话语体系所替代。女性自身话语体系的消失,意味着女性自身存在空间的消失。女性成了处于失语状态的他者。对于占据了绝对支配地位的男性话语体系来说,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的经验和女性的意识形态都是无意义的命题,因而是不可言说的。既然这些都是不可言说的,那么对此就应当保持沉默。女性经验被刻意地“遗忘”了。男性话语体系既是男性实施“性别谋杀”的刽子手,也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