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4097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2007、2008 级基教院、学前专业硕、博士班通过讨论,我们班同学对教育中长期规划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 主要针对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方面(一)关于纲要序言第三段“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建议将“亿万人民群众”改为“中国公民” ,还有后文中“人民群众” ,都应该用“公民”一词代替。原因在于:首先, 纲要是一个正式的文件,要统领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而中国社会要实现复兴、转型,就必须将人的形象塑造为公民。教育领域中,公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二)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2、班人”能否在语言表达上,将社会本位、国家本位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更加尊重个体的意愿与尊严呢?原因在于:在未来十年里或是更长的时期,将是中国教育界、尤其是教育理论界对人的尊严和自由进行探寻的时代。个体因其自由意愿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个体首先成为的是合格的人、合格的公民。因此,建议将“人”改为“公民” 。(三)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都应该体现在纲要中。如公民的基本的权利意识教育、人权教育、政治意识教育、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等,涉及到公民基本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在教育的领域中有所体现。二、主要针对实施对策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中国教育的“十

3、年规划” ,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阅读文本,我个人觉得这个纲要是在深入研究当今中国教育现状的基础提出的,是“因疾施药”的。但作为一个“十年规划” ,我觉得应该具体详细指明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而不是提出一些大的“条条” ,教育已经有太多的所谓指导纲要了,我们的教育人迫切需要的知道的是“前面的路,我们到底如何走” 。特别是在德育方面,纲要是明确提出了“德育为先” 。这个口号我们已经听了好多年了,效果怎样不必言说了吧?纲要关于“德育为先”的表述并没有什么新的进展、新的要求。难道十年之内我们的德育还是“按部就班”吗?只在口头上强调“德育为先” ,而不做出具体的要求与规划,德育如何为先。三、

4、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主要针对教师待遇方面)(一)教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作为一个教师,就应默默耕耘,甘为人梯,这是任何一个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使命。为此,教师职业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享有较高的社会待遇。把教师定位为公务员有利于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二)保护和扶助学生,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物的生产可以有次品或废品,可以回炉,但教育的结果则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绝不容许出现次品、废品。为此教师职业应有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其监督机制。把教师定位为公务员有利于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三)把义

5、务教育学校教师定位为公务员,可以有效地落实有关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政策,有利于稳定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四、针对政策落实方面(一)规划再全面,愿望再美好,最终重在落实,在纲要中可以看到,许多改革思路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比如:小升初改革,10年前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减轻小学生负担,取消统一考试,全面就近入学,但现实的结果却是择校之风越演越烈,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并不是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奥数热屡禁不止,不过是小升初改革的副产品。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不接受就近入学,大量学生期望进入优质资源校,而学校为了维护优质生源保证升学率

6、,也因为招生名额有限,不得不进行选拔,所以才会出现“占坑班” “奥数热” “考级热” 。只有真正做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教育资源均衡,才能缓解疯狂择校的现象。本来这件事十年前已开始做了,重点高中一度都停办了初中,但很快就在个别学校的带领下,纷纷恢复,目的还是为了竞争高中的高考升学率而提前延揽优秀初中毕业生。至今恐怕北京绝大部分高中示范校都已重新拥有自己的初中部了。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让家长在小学、初中阶段放弃择校呢?(二)如果人们的教育观念不发生变化,改革是没有根基的。事实上,引起全社会关注的许多教育相关问题并不完全是教育制度自身造成的,全民对教育不满的背后是全民推卸各自对教育所应负有的的责任。一个

7、人的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自身努力都是密不可分的,把责任都归咎于学校教育也是不公平的。当全社会成员都来对制度化的教育体系评头论足的时候,如果缺少对自身责任的反省与承担,那绝大部分建议意见也不过是一些愿望或牢骚而已。学校教育再完善,也只是人才培养的中间环节,它接受的是各种各样家庭背景下输送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又要到社会实践中去经受考验和历练。相对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个口号,我倒认为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向内心世界、面向生活,面向现在” 。这才是育人的教育。(三)教育要“育人为本” ,要加强“德育” ,这些方针和指导思想也提了多年,但事实上“育人”和“德育”仍是我们目前学

8、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因为从事育人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人自身也是需要不断完善成长的人,而不是一个代表道德规范或楷模的抽象符号,在关注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和德育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深入研究探索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途径。我认为除了关心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物质待遇、社会地位之外,还应该特别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育人的过程就是师生间心灵与心灵的互动过程,是彼此心灵能量的传递,师生内心都会存在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的此消彼长,教师的职责也使得为人师者精神压力高于常人。那么,为教师减压、关怀教师心理健康,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己和理解学生的能力,以及处理师生矛盾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除了学科专业知识以外,学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心理学知识技能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必修课,这是对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的,也是教师提高育人水平的有力支持。因为,只有教师自身是一个身心和谐,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勇于自我反省和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育人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